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60多年来,广西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全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经济总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得巨大增长,全区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惊人。这表明( )
①自治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实现了平衡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须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4-25高一上·江苏镇江·期末)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大美宁夏,邻居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国家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上述活动的实施( )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C.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的民族方针
3.(23-24高一下·全国·课堂例题)2024年2月19日,双清区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召开民族工作“两个示范区建设”信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对标民族宗教信息宣传工作要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下列符合会议精神的是(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更多自治权和话语权
③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高二上·江苏淮安·学业考试)我国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为宗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2024高二上·江苏淮安·学业考试)2024年7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海东市调研宗教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而团结奋斗。为此,需要( )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
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
③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④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遵守国家路线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4-25高二上·广西梧州·阶段练习)长期以来,广西始终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推动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法院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高度自治
7.(24-25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多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牢固树立休戚与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①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之本
②能够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③能够保障民族平等,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④能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4-25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详细了解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等情况。该社区是个汉、回、满、蒙、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得益于社区( )
①正确行使了民族区域自治权
②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③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4-25高三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要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④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4-25高三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列举措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 )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异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浙江·模拟预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说明我国(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坚持民族团结的方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③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消除各民族间的差异
④巩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4-25高三上·青海·期中)2024年7月4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假如你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此提出建议,下列建议中合适的是(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线,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3-24高二下·云南·期末)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在这个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里,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这表明,我国( )
①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④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陕西安康·一模)2024年7月4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假如你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此提出建议,下列建议中合适的是( )
①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线,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4-25高三上·河南商丘·期中)2024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新疆开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 )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24-25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制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新征程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多方着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尽职履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新征程上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7.(24-25高三上·辽宁·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75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水乳交融,互嵌式社会结构日益形成。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大美宁夏,邻居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奋起直追,经济活力更足。75年来,从实行转移支付、西部大开发,到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立心铸魂,增进文化认同。近年来,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加速推进……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同心筑梦,携手再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中华民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各族儿女共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60多年来,广西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全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经济总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得巨大增长,全区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惊人。这表明( )
①自治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实现了平衡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须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历史遗留下来各民族间经济、社会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①说法错误。
②:“60多年来,广西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全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②符合题意。
③:“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经济总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得巨大增长,全区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惊人”,这表明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符合题意。
④:民族地区没有高度自治权,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24-25高一上·江苏镇江·期末)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大美宁夏,邻居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国家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上述活动的实施( )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C.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的民族方针
【答案】C
【详解】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错误。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是上述活动的实施才确立,B错误。
C: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邻居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国家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上述活动的实施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正确。
D: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充分体现民族团结的民族方针,国家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而民族平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3-24高一下·全国·课堂例题)2024年2月19日,双清区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召开民族工作“两个示范区建设”信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对标民族宗教信息宣传工作要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下列符合会议精神的是(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更多自治权和话语权
③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双清区召开民族工作“两个示范区建设”信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对标民族宗教信息宣传工作要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也体现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④符合题意。
②: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但民族自治权是法律规定的,材料中的会议不能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更多自治权和话语权,②错误。
③:我国早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2024高二上·江苏淮安·学业考试)我国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为宗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D
【详解】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所有公民而言的,不单纯是信教者,A错误。
B: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不能在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B错误。
C: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 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保护合法宗教活动而不是一切宗教活动,C错误。
D: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D正确。
故本题选D。
5.(2024高二上·江苏淮安·学业考试)2024年7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海东市调研宗教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而团结奋斗。为此,需要( )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
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
③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④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遵守国家路线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③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和“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的说法不正确,③④错误。
①:引导各族群众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而团结奋斗,说明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①正确。
②: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明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②正确。
故本题选A。
6.(24-25高二上·广西梧州·阶段练习)长期以来,广西始终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推动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法院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高度自治
【答案】A
【详解】A:广西始终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A正确。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错误。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C错误。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一定的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7.(24-25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多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牢固树立休戚与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①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之本
②能够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③能够保障民族平等,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④能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之本,①④符合题意。
②:民族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消除民族间的差异”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的物质保障,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24-25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详细了解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等情况。该社区是个汉、回、满、蒙、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得益于社区( )
①正确行使了民族区域自治权
②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③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社区没有民族区域自治权,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涉及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该社区是个汉、回、满、蒙、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得益于社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24-25高三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②要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④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国家统一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①说法错误。
②③:各民族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这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24-25高三上·山西大同·阶段练习)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列举措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 )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异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③正确。
②:“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异”观点绝对,②错误。
④: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2024·浙江·模拟预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说明我国(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坚持民族团结的方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③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消除各民族间的差异
④巩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强调民族团结,并未涉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故①不选。
②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我国要坚持民族团结的方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巩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故②④入选。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差异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C。
12.(24-25高三上·青海·期中)2024年7月4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假如你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此提出建议,下列建议中合适的是(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线,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这表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①③正确。
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②错误。
④:应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23-24高二下·云南·期末)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在这个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里,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这表明,我国( )
①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④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在这个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里,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这表明我国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正确。
③:本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不涉及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且行使自治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③排除。
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2024·陕西安康·一模)2024年7月4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假如你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此提出建议,下列建议中合适的是( )
①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线,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①说法错误。
②④: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工作,这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需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符合题意。
③: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5.(24-25高三上·河南商丘·期中)2024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新疆开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 )
①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反映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不涉及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从材料中可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说明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②正确。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得到巨大发展,得益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正确。
④: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
16.(24-25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制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新征程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多方着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尽职履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新征程上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案】①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方向稳大局,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如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政府等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适当给分)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强化制度保障。④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民族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进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发展凝聚力。
【分析】背景素材: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制度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可联系教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关键词②: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可联系教材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③: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可联系教材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键词④:要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可联系教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7.(24-25高三上·辽宁·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75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水乳交融,互嵌式社会结构日益形成。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大美宁夏,邻居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奋起直追,经济活力更足。75年来,从实行转移支付、西部大开发,到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立心铸魂,增进文化认同。近年来,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加速推进……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同心筑梦,携手再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中华民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各族儿女共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为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奠定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考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方针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水乳交融,互嵌式社会结构日益形成→可联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②:多彩贵州,民族团结乡村篮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可联系教材知识促进民族团结。
关键词③:75年来,从实行转移支付、西部大开发,到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可联系教材知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关键词④:立心铸魂,增进文化认同→可联系教材知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⑤:同心筑梦,携手再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