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一滴水经过丽江设计说明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与一般游记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古城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独特视角。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丽江,一个古朴纯真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丽江,一个历经岁月沧桑而风韵依旧的地方。丽江,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光,令游人赞不绝口;丽江,悠久的历史,古朴的风貌,令游人拍手称赞。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阿来的脚步,从一滴水的视角出发,展开一段诗意的旅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写作思路。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3.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丽江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学习目标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市人,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阿来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品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蘑菇圈》等。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整体感知--作者简介主要作品: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整体感知--作者简介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整体感知--背景资料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面积为7.279平方千米。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而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如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整体感知--知识链接“一滴水”指文中的“我”;“经过”,是文中的主要内容,包含时空的含义。“丽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整体感知--文题解读为什么阿来说有关于丽江的文字是不好写的??整体感知--思考问题观赏丽江之美整体感知--思考问题丽江:文字道不尽它的“丽”丽江的景物过多,太过于分散;丽江的景物太美丽了,用语言无法展现其美;丽江的历史文化很悠久,难以表现如此大的跨度;考虑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中小学生;……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阿来是如何解决“不好写”问题的?整体感知--思考问题蘸闸口zhá甸苍劲徘 徊huái砚池yàn流淌tǎnglüè掠过xuàn擦拭硕火shuò矗立chùxuān喧腾目眩神迷shìzhàndiànjìngpái整体感知--重点字词【轻盈】【喧哗】【矗立】【苍劲】【徘徊】【喧腾】【目眩神迷】【五彩斑斓】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声音大而杂乱。高耸地立着。(树木)苍老挺拔。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喧闹沸腾。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形容色彩繁多亮丽。整体感知--重点字词思考: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游踪的呢?3.“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4.划分课文层次。一滴水的游踪空间顺序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问题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玉河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浇花壶果园和田地大水车游踪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金沙江兰花中河四方街中河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6—16)自述往事,玉龙雪山顶上的一滴水由雪峰直入地下,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旅途记事,写一滴水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展现了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精读品析1.根据文章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品味第一部分“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也是一滴水。返回精读品析--品味课文2.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精读品析--品味课文3.阅读第3段,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树,叫作杜鹃,叫作山茶。◎马帮来往的驿道。◎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精读品析--品味课文4.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①交代了四方街的建造历史。(建筑史)②巧妙地点明了丽江古城扬名海内外的原因。(成名史)精读品析--品味课文5.作者写四方街,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交代了四方街的建造年代和建造者,表明其悠久的历史和木氏家族对四方街的历史贡献,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深度。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精读品析--品味课文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精读品析--品味课文6.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1.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品味第二部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又睡去了”,引出下文“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几百年”点明沉睡的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精读品析--品味课文2.“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看见了潭水映照雪山。黑龙潭公园精读品析--品味课文3.第7段在内容上和前后文有何逻辑联系?本段写今天的丽江古城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情况,其实是第3段中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的一种延续与发展。作者行文中突出了“玉龙雪山”,既与前后文紧密相扣,又表现了丽江古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下文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的评述做铺垫。精读品析--品味课文4.“一滴水”在水车上看到了怎样的古城美景?◎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水车精读品析--品味课文5.“一滴水”进城之后,看到了怎样的丽江古城?◎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悠然的主人。◎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夜晚中的丽江古城精读品析--品味课文6.“一滴水”出城之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精读品析--品味课文7.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雪”“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在“雪山”“冰川”“河流”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均不能完成对丽江全景的游历,而写“雪”在玉龙雪山顶上变成“冰”,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融化为“水”流过丽江古城,流过黑龙潭,流入金沙江,可以写出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更符合实际情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精读品析--品味课文8.根据第3、4段和第13、14段“一滴水”的观察,你觉得中外游客纷纷奔向丽江古城的原因有哪些?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四方街,并有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传世。历史悠久中外驰名徐霞客助它名扬世界。环境优美地处丽江坝盆地,周边有山(玉龙雪山、象山、狮子山、笔架山),有水,有平原,有草甸,遍植松、杉、杜鹃、山茶。精读品析--品味课文这里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适合修身养性。建筑特别如“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底蕴厚重有马帮驿道古迹,有银匠店、玉器店、字画店、茶楼酒吧,有纳西古乐传世,有种花传统。远离喧嚣精读品析--品味课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关于丽江的知识?(1)丽江历史悠久。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2)丽江风景优美多彩。有蓝天下的玉龙雪山,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白色的马帮驿道、青瓦色的四方街等。(3)丽江建筑富有地域特色。丽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精读品析--探讨分析(4)丽江民俗丰富而融合。丽江人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集聚、唱歌,马帮的往来,银匠的敲打银器,玉器店、字画店、东巴文字、纳西古乐,这些都极富民族特色。“很多不同模样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构成了一幅游客欢乐民俗图。精读品析--探讨分析自然景观美①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②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③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④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2.从一滴水的奇幻之旅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精读品析--探讨分析人文风俗美①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②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③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④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精读品析--探讨分析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景物的特点。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能更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精读品析--探讨分析一种情4.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对此,你如何理解?因为丽江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并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自然的生活的歌颂。精读品析--探讨分析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这句话有何作用?交代了“我”作为一滴水的行踪变化,为下文写小水滴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作铺垫。精读品析--品析语言2.“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这句话有何作用?内容上,描写水滴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结构上,承上启下,与第4自然段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四方街的介绍。精读品析--品析语言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丽江古城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特点,语言于整饬中富有变化,增强了感染力,突出了丽江景色的美丽。精读品析--品析语言4.“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精读品析--品析语言5.“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点题,收束全文,时空线索在此最后交织并戛然而止,作为线索和镜头的一滴水,也“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简洁明了,而又留有余韵。精读品析--品析语言课堂小结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小结--归纳主旨阿来用诗意的语言,化身一滴水纵穿时空,走过了丽江,领略到了丽江的和谐、静美、厚重、淳朴的魅力,这样的丽江怎能不让人热爱和赞美呢?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阿来《大地的阶梯》,看一看作者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所感。课堂小结--归纳主旨感悟一: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小水滴”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感悟二:景美人更美,要写好这样的文章,除了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好景物外,往往还需要关注人的活动。课堂小结--写作感悟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积累拓展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化身。1984年,云南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1年,玉龙雪山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07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返回积累拓展玉龙雪山积累拓展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水,这一意象,正是阿来诗性的生命意识于作品中的投射及映照。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有一篇作品,以水的视角来构思诗歌创作——它就是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积累拓展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积累拓展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积累拓展布置作业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的字形和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闸门(zhá) 砚台(yàn) 翡翠 喧腾B.赢家(yíng) 眺望(tiào) 暄哗 草甸C.矗立(chù) 擦拭(chā) 奔流 目眩神迷D.苍劲(jìn) 硕大(shuò) 映照 亭台楼阁A【解析】 B项,喧哗;C项,擦拭(cā);D项,苍劲(jìnɡ)。布置作业--课堂检测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________成了一滴水。(2)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________。(3)黄昏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________。A.融化 传诵 五颜六色B.溶化 传诵 五彩斑斓C.融化 流传 五彩斑斓D.溶化 流传 目眩神迷C布置作业--课堂检测1.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经过云南的哪里呢?请仿照本文写一段话。2.完成课后习题;3.阅读阿来《大地的阶梯》,体会融景物、历史、感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风格。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mp3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