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外向型经济 经济发展过程 读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图,回答1~2题:1.台湾地区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按先后顺序可排列为( )①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 ②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 ③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2.台湾20世纪50年代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原材料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沿海地区地形平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经济发展条件及其特征3.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A.单一的商品经济B.重工业为主的经济C.“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D.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4.目前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A.美国 B.日本C.韩国 D.祖国大陆5.下列关于台湾省经济发展模式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C D6.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B.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C.吸收外国资本D.海岛拥有多处优良港口7.目前,台湾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D.吸收外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8.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B.充分利用当地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多种经济作物C.吸收外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D.大力发展旅游业9.当前,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地狭人稠,人均资源不足 ②岛内市场狭小 ③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④山地多,交通运输落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读台湾岛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其最大城市和行政中心 。②是最大的港口城市 。台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位于 。 (2)由图可见,台湾岛的铁路分布特点是 。从以下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地形方面—— ;人口、经济方面—— 。 (3)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 ”型的经济。 (4)台湾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11.区域的经济活动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制约。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台湾经济的发展,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吧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气候 ;台湾岛约三分之二是 (地形类型),森林面积广阔; 部平原土壤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台湾岛还有丰富的 资源,如煤、铁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被称为台湾省“硅谷”的是图中的城市 (填数码)。 (3)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型经济。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探究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同学们将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制作了表格(如下):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 主导产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 蔗糖、水果、稻米、樟脑等初级产品 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 纺织服饰、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普通工业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 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业(4)分析台湾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劳动力投入”的变化情况。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诗中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 C )A.琼州海峡 B.渤海海峡C.台湾海峡 D.马六甲海峡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读图,回答2~3题:2.下列关于台湾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东临台湾海峡B.西南部有钓鱼岛C.西与广东省隔海相望D.行政中心台北在福州的东南方向3.海峡两岸的联系密不可分,其基础是( B )①陆地相连 ②民族同根 ③文化同脉 ④语言相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美丽富饶的宝岛 读台湾省地图,回答4~5题:4.台湾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B )A.高原、丘陵B.山地、平原C.丘陵、山地D.平原、高原5.台湾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属于( B )A.热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6.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的原因是( A )①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是“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②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种植业发达 ③岛上长河众多,水能资源丰富,矿藏多种多样 ④是“水果之乡”,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丰富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2024云南改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此回答7~8题:7.台湾岛( D )A.地势起伏和缓,高差小B.东部人口和城市较集中C.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部D.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8.下列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有( D )①台湾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 ②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纬度省级行政区域类似 ③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祖籍多为福建省 ④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⑤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 读台湾岛城市和物产分布图,回答9~10题:9.到台湾岛旅游,能够看到的景点是( A ) A.日月潭B.大三巴牌坊C.吴哥窟D.卢浮宫博物馆10.台湾有“东方甜岛”之称,其根据是( A )①地理位置 ②矿产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农产品种类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11.读台湾交通、城市和物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重要的纬线 北回归线 横穿台湾岛的中南部,每年夏秋季常受 台风 侵袭。 (2)台湾岛的粮食作物以 水稻 为主,糖料作物主要是 甘蔗 。(3)台湾岛的气候类型是 亚热带季风 气候和 热带季风 气候,图中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B ) ①纬度位置 ②经度位置 ③森林分布 ④农产品种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台湾岛内交通运输发达,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地形方面分析其铁路、公路环岛建设的原因。(意思合理即可)参考答案:台湾岛四面临海,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12.为了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某年暑假,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台湾进行研学旅行,深入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读台湾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A 澎湖列岛 和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2)研学旅行团从B 福建 省出发,经过D 台湾 海峡后,先到达台湾省行政中心 台北 。 (3)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台湾岛地形以 山地 为主,中国东部最高峰为 玉山 ,其海拔为3 952米,但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西部 (填“东部”或“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4)研学旅途中,同学们参观了风景优美C 日月潭 (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游览了岛内最长的河流 浊水溪 ,同学们了解到2023年2月26日0时3分在台湾省台东县海域(22.43°N,121.21°E)发生里氏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而且台湾每年平均发生的地震约1 400次,其中人能够直接感受出来的有200~300次,其频繁程度居全国之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多地震的原因是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 (5)旅行团准备返程,在机场候机时被告知因受 台风 和暴雨气象灾害的影响,航班被迫延迟。 第2课时 外向型经济 经济发展过程 读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图,回答1~2题:1.台湾地区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按先后顺序可排列为( C )①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 ②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 ③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2.台湾20世纪50年代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B )①劳动力充足 ②原材料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沿海地区地形平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经济发展条件及其特征3.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C )A.单一的商品经济B.重工业为主的经济C.“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D.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4.目前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D )A.美国 B.日本C.韩国 D.祖国大陆5.下列关于台湾省经济发展模式的图示,正确的是( A )A BC D6.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D )A.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B.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C.吸收外国资本D.海岛拥有多处优良港口7.目前,台湾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C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D.吸收外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8.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 C )A.充分利用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B.充分利用当地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多种经济作物C.吸收外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D.大力发展旅游业9.当前,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A )①地狭人稠,人均资源不足 ②岛内市场狭小 ③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④山地多,交通运输落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读台湾岛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其最大城市和行政中心 台北 。②是最大的港口城市 高雄 。台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位于 西部地区 。 (2)由图可见,台湾岛的铁路分布特点是 环岛分布 。从以下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地形方面—— 沿海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人口、经济方面—— 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3)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 进口一加工一出口 ”型的经济。 (4)台湾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 11.区域的经济活动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制约。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台湾经济的发展,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吧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北回归 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气候 湿热(温暖湿润) ;台湾岛约三分之二是 山地 (地形类型),森林面积广阔; 西 部平原土壤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台湾岛还有丰富的 矿产 资源,如煤、铁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被称为台湾省“硅谷”的是图中的城市 ② (填数码)。 (3)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外向 型经济。 出口贸易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探究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同学们将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制作了表格(如下):时间 主要出口产品 主导产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 蔗糖、水果、稻米、樟脑等初级产品 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 纺织服饰、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普通工业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 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业(4)分析台湾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劳动力投入”的变化情况。参考答案:技术水平更高、产品附加值更大、劳动力投入更少。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诗中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 )A.琼州海峡 B.渤海海峡C.台湾海峡 D.马六甲海峡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读图,回答2~3题:2.下列关于台湾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台湾海峡B.西南部有钓鱼岛C.西与广东省隔海相望D.行政中心台北在福州的东南方向3.海峡两岸的联系密不可分,其基础是( )①陆地相连 ②民族同根 ③文化同脉 ④语言相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美丽富饶的宝岛 读台湾省地图,回答4~5题:4.台湾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高原、丘陵B.山地、平原C.丘陵、山地D.平原、高原5.台湾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属于( )A.热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6.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的原因是( )①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是“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②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种植业发达 ③岛上长河众多,水能资源丰富,矿藏多种多样 ④是“水果之乡”,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丰富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2024云南改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此回答7~8题:7.台湾岛( )A.地势起伏和缓,高差小B.东部人口和城市较集中C.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部D.热带、亚热带水果丰富8.下列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有( )①台湾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 ②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纬度省级行政区域类似 ③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祖籍多为福建省 ④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⑤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 读台湾岛城市和物产分布图,回答9~10题:9.到台湾岛旅游,能够看到的景点是( ) A.日月潭B.大三巴牌坊C.吴哥窟D.卢浮宫博物馆10.台湾有“东方甜岛”之称,其根据是( )①地理位置 ②矿产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农产品种类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11.读台湾交通、城市和物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重要的纬线 横穿台湾岛的中南部,每年夏秋季常受 侵袭。 (2)台湾岛的粮食作物以 为主,糖料作物主要是 。(3)台湾岛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和 气候,图中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 ①纬度位置 ②经度位置 ③森林分布 ④农产品种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台湾岛内交通运输发达,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地形方面分析其铁路、公路环岛建设的原因。(意思合理即可)12.为了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某年暑假,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台湾进行研学旅行,深入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读台湾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A 和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2)研学旅行团从B 省出发,经过D 海峡后,先到达台湾省行政中心 。 (3)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中国东部最高峰为 ,其海拔为3 952米,但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填“东部”或“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4)研学旅途中,同学们参观了风景优美C (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游览了岛内最长的河流 ,同学们了解到2023年2月26日0时3分在台湾省台东县海域(22.43°N,121.21°E)发生里氏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而且台湾每年平均发生的地震约1 400次,其中人能够直接感受出来的有200~300次,其频繁程度居全国之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多地震的原因是 。 (5)旅行团准备返程,在机场候机时被告知因受 和暴雨气象灾害的影响,航班被迫延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4 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 - 学生版.docx 7.4 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docx 7.4 第2课时 外向型经济 - 学生版.docx 7.4 第2课时 外向型经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