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轮复习教师寄语: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新教材(统编版)高三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 轮 复 习 导 航 页√高考怎么考?一、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我要怎么学?二、知识整合、网络构建知识探究1: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知识探究2:怎样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知识探究3: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知识探究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考点精析、讲练结合四、易错剖析、盲点清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新课标)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三四依托必修一的基本原理,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延展,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第一课0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0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四课0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课03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坚持自己的路全书学习主线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宏观把握主线: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与完善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世界到中国从确立到发展从发展到强大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站富强全书主线: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阶段最低阶段最高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它低级阶段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及其规律2条线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成就2条线索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实现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业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区 题号 情境 怎么考 考什么 分值2022 山东 1 共同富裕 单选 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 32022 山东 19(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主:"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写短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2022北京 1 百年以来,党的历史成绩 组合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2022北京 21 守正创新 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 9地区 题号 情境 怎么考 考什么 分值2022 辽宁 1 李大钊、毛泽东名言 组合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32022 辽宁 2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组合选 改革开放 32022 辽宁 3 辽宁的红色基因 组合选 新民主主革命 32023 浙江 6 7 8 9 10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7.一化三改 8.改革开放的成绩 9.西海固人们梦想成真10.党的二十大报告 组合选 单选 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7.新民主主义革命 8.改革开放 9.中国梦 10.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5*2命题预测 考查形式 考点分析1、重点关注与其他模块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是备考的重点。比如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等时政素材结合的命题 3、结合必修四哲学模块“社会历史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4、结合必修三政治模块“党的领导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5、结合我国近十年建成设就热点素材命题 选择题和开放式小论文题型 高频考点:1.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梦重难点:1.三次伟大飞跃2.改革开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概念。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马克思主义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3、青少年①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②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绚丽之花!中共二十大摘录低下1.历史地位:最初、最低2.生产力发展状况①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燃食物,学会用天然火②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畜牧业、农业★3.生产关系特点4.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5.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1)原因(2)标志原始社会生产关系: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末期①个体劳动盛行,代替氏族集体劳动②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③贫富分化加剧,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私有制的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生产工具改进推动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一、原始社会二、奴隶社会1.什么是“阶级”?2.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3.生产力特点★4.生产关系特点5.主要矛盾6.国家7.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原因、表现、历史进步性(1)是谁?(2)如何产生的?(3)相互关系?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战争、债务剥削与被剥削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奴隶社会生产关系: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1.封建制生产关系2.封建剥削①基础: ②方式:3.封建专制统治政治压迫: ②思想钳制: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5.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1)确立:(2)生产力发展的表现★(3)生产关系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君权神授”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三、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地主阶级是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的?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产生时间:(2)产生原因:★(3)建立条件★(4)特点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做资本。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件四、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暴力,通过掠夺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资产阶级革命★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5.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原因:(2)方式:(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积极影响封建制生产关系不适合新兴生产力发展要求(1)基本特征(2)主要表现(3)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政权,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生产关系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极其低下(石器)生产力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大机器生产生产社会化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只获得少量的工资限制了奴隶生产的积极性阶级社会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极其低下的生产力人类对于生存的渴望奴隶主奴隶地主农民资产阶级无产阶级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各个社会形态下的主要矛盾具体体现1.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规律------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利用加工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国家机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民族区域制)9思想、意识形态、宗教等决定反作用核心概念: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核心和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规律------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严重阻碍变革革命(推翻)改革(体制转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结束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当前,从投入金额上来看,美国科研投入世界第一。从占比上来看,美国科研投入占全球科技研发总支出的27%,优势明显。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为大家所公认的科技强国外,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科研投入力度也在持续加大。材料二: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许多产品卖不出去,资本家不得不将产品销毁,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从历史的发展状况来看,几乎每隔10年左右,资本主义世界就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这让许多资本家充满恐惧,但又无可奈何。(1)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为了减少对工人的剥削。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2)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看法。(1)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为了减少对工人的剥削。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①资本家组织生产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②在工作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是资产阶级对工人进行剥削的主要方式之一。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非为了减少对工人的剥削。(2)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看法。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会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危机。一 轮 复 习 导 航 页√高考怎么考?一、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我要怎么学?二、知识整合、网络构建知识探究1: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知识探究2:怎样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知识探究3: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知识探究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考点精析、讲练结合四、易错剖析、盲点清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①思想来源:②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件五、科学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内因外因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在孕育之中,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工人阶级还需要壮大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恩: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主要观点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主力:无产阶级手段:阶级革命、暴力斗争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全面发展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件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和意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者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六、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0102030405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72天后,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二战后,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2、心有所信,方能行远。1848年2 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回望《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话语权。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探究提示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更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发充沛饱满的精神力量,因此真理的味道非常甜。3、材料: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是否拥有真理力量,归根到底要看能不能科学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闪耀着真理的力量;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根据中国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答时代之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4、(23届河北高三4月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某班同学以“守初心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从网络上搜集到以下材料。《在“三个对照”中坚守初心、坚定自信》(摘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看走过的路,是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对照;比较别人的路,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建设发展对照;远眺前行的路,是与党和国家锚定的前进方向对照。当前,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之际,时而回看,才能坚守初心,不断前进;时而对比,才能坚定初心,勇于向前;时而远眺,才能锚定方向,实现初心,再创辉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明天的中国必将继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回看走过的路,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比较别人的路,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之道;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请运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14分)“回看走过的路,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比较别人的路,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之道;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请运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14分)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社会发展。(3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齐心协力,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分)②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影响,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3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也必然引领中国未来更好地发展。(2分)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能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