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检测A(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检测A(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检测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以下仪器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配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 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制作蜜枣时晒干水
解析: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酿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分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2、质量和密度都是物质的属性之一,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对这种“属性”的讨论,其中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来书写了一黑板的字 D.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解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不会随位置、状态、形状及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及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或体积多少无关,故A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变小而密度不变;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C粉笔书写过了其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D照相机从地面带入太空,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即质量不变,物质种类与状态不变则密度也不变,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3、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中温度较高 B. 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C. 人的错觉 D. 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
解析:从水中出来身体表面带有较多的水,水易蒸发,而蒸发吸热致冷,所以D符合题意。
答案:D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解析: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这个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气体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5、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解析:A海水吸热发生汽化(蒸发);B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C水滴遇冷凝固成冰珠;D小冰珠降落过程中会熔化成液态水成雨水。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6、根据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解析:同种物质在一事实上状态下密度是一个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相同倍数,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7、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 -12℃ B. 32℃ C. 40℃ D. 100℃
解析: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 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解析:物态变化时,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都是吸热的;A河面结冰,属于凝固是放热的;B冰棍纸上的“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C屋顶结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凝华成的,凝华放热;D冰冻的脱衣服遇热变干属于升华现象,升华是吸热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9、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且甲的质量与体积比乙的质量与体积比更大,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烧杯A中的水先沸腾,试管B中酒精后沸腾
B.烧杯A中的水后沸腾,试管B中酒精先沸腾
C.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一起沸腾
解析:装酒精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A与B都没有加盖,所以可知,给烧杯中水加热时,水吸热先升温,酒精从较高温度的水中吸热,而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故酒精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先沸腾起来,酒精沸腾时水继续吸热,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也会沸腾起来。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1、“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B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
A. 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B. 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 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D. 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热管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从而将热量携带出来;当气体到达B端时,气体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将携带的热量释放出去,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2、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现在将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这三个杯中,放入后液面都升到烧杯口(无液体溢出) 请问三杯液体密度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
A.装铜球的杯子 B.装铁球的杯子 C.装铝球的杯子 D.无法确定
解析:在烧杯内放入三个实心小球后,液面相平,说明金属和液体的总体积相等。三金属密度不同,体积不同,根据可得,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小,体积越大。三个金属中铝的密度最小,体积最大,则放铝块的液体体积最小,三个杯中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可得,放铝球的杯子液体密度最大。
答案:C
13、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解析:A测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方法;B称量过程中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 游码来使天平平衡;C由图可知质量为28g,D花岗石的质量为28g体积为(30-20)mL=10cm3,故密度为2.8g/cm3。即D符合题意。
答案:D
14、一架托盘天平,其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标尺上的最大刻度值是5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中放入一个5g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去掉5g的砝码,放入两个2g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应( )
A.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 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 取5g与4g的平均值
解析: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平衡螺母的位置就不能再动,因此 A、B错误;由题意可知加入最小的砝码不能使横梁平衡,此时应适当移动游码,而不是取平均值,D不正确,因此C项正确,即C符合题意。
答案:C
15、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解析:由题意可知, M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而N35min都未熔化,无法判断有无熔点,故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晶体;所以ABC不正确;而水浴法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但是水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所以加热温度一般也不会超过100℃。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喝饮料时为了使饮料变得凉爽,通常我们会加入冰块,这比加凉水效果好。一是冰块的温度通常比凉水的要 (填“高”“低”),二是由于冰块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会吸收大量的热。有一次,小明在饮料中加入冰块,过一小会儿,用吸管搅动时发现冰块粘在一起了,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过程会 (吸热或放热)。
解析:喝饮料时为了使饮料变得凉爽,通常我们会加入冰块,这比加凉水效果好,一是冰块的温度通常比凉水的要低;二是加在饮料中的冰块熔化化成水时要吸热;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饮料中后饮料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饮料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答案:低 吸热 凝固 放热
17、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态、味、熔沸点、软硬度、密度溶解度等,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助燃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稳定性等,故①②③④⑤为物理性质,⑥⑦为化学性质。
答案:①②③④⑤   ⑥⑦
18、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解析: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汽化,压缩体积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甲为   (选填“固”“液”或“气”)态,由乙到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变成乙吸热、丙变成,则可能是熔化、汽化或升华中的一种;而乙变成丙是放热,故可能是凝固、液化或凝华中的一种,综合考虑可知,甲应该是液态,乙为气态,丙为固态,所以甲到乙为汽化吸热,乙到丙为凝华放热,丙到甲为熔化吸热。
答案:液;凝华
20、同学们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2)小应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可知: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3)小皓重新加冰和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 。(回答一点即可)
解析:(1)图乙中温度计的液柱在0刻度线以下,分度值为1℃,示数为-2℃;(2)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所以冰是晶体;0∽2min物质是固态的冰,5∽10min物质是液态的水,由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升温快;(3)丁图象中从相同的初温到达熔点需要加热时间长,可能是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冰熔化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答案:(1)-2;(2)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水温较低或水质量较小)
21、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INCLUDEPICTURE "../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喷出来,这些“白气”是 (选填“空气”或“大煲“)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在炖汤的过程中,能闻到汤的香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________(选填“图乙”或“图丙”)。
(3)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图中,锅盖上喷出的白气是大煲中的水受热汽化生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而成的小液滴;分子是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的,炖肉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闻到肉香;2)沸腾时气泡上升并变大,到液面时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故丙图符合题意这; 3)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沸腾后使其能吸热就可以了,大火或小火所用时间相同,而大火不仅不会缩短煮熟时间,反而会浪费燃料,所以只需要小火慢炖即可。
答案:(1)大煲;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热运动);2)图丙; 3)不合理,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无论用大火或小火,煮熟汤料的时间相同,用大火反而更费燃料(合理即可)
22、如图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甲中可见,120g的D物质的体积是 ,从图乙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其值为 。
解析:(1)对于D物质,其质量是6.0g时的体积是10.0cm3,所以此时该物质的密度是p=m/υ=6.0/10.0cm3=0.6g/cm3.故当其质量是120g时的体积是:V=m/ρ=120g/0.6g/cm3=200cm3。(2)分析图象乙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能看出其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密度,故此时斜线部分的面积即为pυ,即为该物质的质量;所以此时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故此时斜线部分的面积或此时该物质的质量是m=pυ=4g/cm3×3cm3=12g。
答案:200cm3; 质量; 12g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存在多余操作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塑料球的密度p=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解析: (1)实验中测出塑料球和铁块的总体积及铁块的体积,便可求出塑料球的体积,所以步骤B是多余的;(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2g,塑料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g+1.2g=11.2g.塑料球的体积=V2-V3=45ml-25ml=20ml=20cm3,p=;将塑料球捞出时,上面会沾有水,造成体积测量偏大,由p=m/V可知密度测量偏小。
答案:(1)B;(2)11.2;0.56×103; 小
2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         。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解析:(1)利用表中数据描点并连接成光滑的曲线,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沸点低于100℃,可能是由于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水沸腾时虽然不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4)水面上的“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答案:(1)见解析  2)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沸腾时温度不变等 (4)水蒸气液化
25、小永同学为了测量镇江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他接下来的做法是:先 ;再 ,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B.将烧杯中的一
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C.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
陈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测得醋的密度是 ㎏/m3,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他接下来的做法是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2)要测量醋的密度,先要测量其质量和体积,质量的测量方法:将醋倒在烧杯中,则出烧杯及醋的总质量m2,再将部分醋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及剩下的醋的总质量m1,则倒出的这部分醋的质量为m2-m1;而倒入量筒中的醋的体积为V;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其密度为(m2-m1)/V。故顺序应为CBA;(3)由图可知,醋的质量为m=82.4g-37.4g=47g,体积V=40mL,密度为1.125㎏/m3。这个密度表示:每立方米体积的这种醋质量为1.125×103千克。
答案:(1) 游码归零;调节左右平衡螺母;(2)CBA;
(3)1.125×103 每立方米体积的这种醋质量为1.125×103千克
26、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 。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 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试管底部,这样测量出来的温度不可靠;(2)由乙图表可知,该晶体第2分钟开始熔化,持续时间为2分钟;第4分钟完全变成液态,所以第5分钟为液态;(3)丙图是第3分钟的温度计示数,此时晶体正在熔化中,故温度保持不变,可知熔点为48℃。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 (2)液 (3)48℃
27、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化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
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
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t,得出结论。
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 ,
理由是: 。
(2)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 ,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 。
解析:(1)蒸发快慢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等有关,所以想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种类有关,利用水、大豆油、酒精等液体进行实验时,把液滴滴在塑料板上,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可以控制相同,但不容易控制它们的表面积相同;(2)相同条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即酒精蒸发更快些,酒精蒸发快易脱离液体表面是分子间作用力(引力)小,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些,据此可推断,水比大豆油蒸发更快些,即水比大豆油的沸点更低些。
答案:(1)把液滴滴在塑料板上;不容易控制液滴表面积的大小相同 (2)小 ; 低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6分)为了确定方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解析与答案: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表面积大小及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手臂浸水后上举,温度的表面积基本相同,但由于风向不同,手臂不同面的空气流动快慢不同,有风的一面空气流动速度大,水蒸发加快,蒸发时水的温度降低,使皮肤温度降低,所以感到凉。
29、(6分)如图为纯净瓶装水,其净含量为450ml。液态时瓶底是凹进的(如图甲),放入冰箱待水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如图乙)。已知水密度为1.0×103kg/m3,冰密度为0.9×103kg/m3。
(1)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
(3)请解释: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品只能放入冰箱冷藏室,而不能放入冰箱冷冻室?
解析:(1)解:∵ρ=m/V ρ1=1×103kg/m3=1g/cm3 ;∴m=ρ1V1=450cm3×1g/cm3=450g
(2)解:V2=m/ρ2=450g/0.9g/cm3=500cm3 ;V2-V1=500cm3-450cm3=50cm3;(3)解: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冷冻室会降温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因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变大,从而将瓶子胀破。
答案:(1)450g (2) 50cm3 (3)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冷冻室会降温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因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变大,从而将瓶子胀破。
30、(7分)国王给金匠一块纯金属,要求金匠用这块金属为他制一顶王冠。虽然做好的王冠的质量与原来的金属块一样,都是2400克,但国王怀疑王冠中掺入了其他金属。国王让科学家调查王冠的制作材料。
(1)科学家找来一块跟原来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这块金属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则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金属块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2)为了测王冠的密度,科学家先测出王冠的体积,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了王冠的密度。下表是科学家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和计算出的密度:
测试次数 202 2 3 4 5
王冠的体积(厘米3) 202 200 201 198 199
王冠的密度(克/厘米3) 11.88 12.00 11.94 12.12 12.06
①科学家为什么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
②科学家向国王报告王冠的密度是12.0克/厘米3。请说明科学家是怎样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获得这一密度值的。
③科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哪种金属或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
解析:(1)这块金属的体积为:V=a3=(5cm)3=125cm3; 这块金属的密度:; 与表格数据比较可知,这块金属可能是金。(2)①科学家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的原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②科学家获知这一密度值的方法为:计算5次测量出的密度的平均值; ③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金和铜的混合物制成的。
答案:(1) 这块金属的密度:19.2g/cm3;可能是金。(2)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②计算5次测量出的密度的平均值;③可能是用金和铜的混合物制成的。
31、(8分)小明想知道柑橘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克,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克;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克。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柑橘的体积是多少?
(3)柑橘的密度是多少?
(4)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柑橘的密度与柑橘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解析: (1)m排=m总-m剩=360克-240克=120克。(2)V排===120厘米3,V橘=V排=120厘米3。(3)ρ橘===0.95克/厘米3。(4)实验中,当从溢水杯中取出柑橘时,柑橘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出水的质量变大,测得柑橘体积变大,因此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小。
答案:(1)120g (2)120cm3 (3)0.95g/cm3 (4)偏小
32、(8分)某校科学活动课前往某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酿制白酒是把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的,其装置如图所示,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加热灶上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即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T10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T103.TIF" \* MERGEFORMAT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使罐里的白酒度数更高?
(2)输气管为什么要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
(3)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mL、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是否恰好“一斤酒”(1斤=0.5kg)?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解析:(1)酒精沸腾后汽化出来,然后液化成液态酒精,水也会蒸发,但水温度太高时蒸发量增加仐导致酒精中含水量增加,从而使酒精含量下降,即酒精的度数下降,故保持78.5℃的温度才能使罐里的白酒度数更高;(2)输气管弯曲地经过冷凝池是为了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利于气态酒精液化。(3)500mL白酒中含酒精的体积V酒精=×45mL=225mL=225×10-6m3;由ρ=知,酒精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225×10-6m3=0.18kg;白酒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500-225)×10-6m3=0.275kg;白酒质量m=m水+m酒精=0.275kg+0.18kg=0.455kg=455g<500g,所以不是恰好“一斤酒”;这种酒的密度ρ===0.91g/cm3。
答案:(1)78.5℃ (2)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利于酒精气体液化 (3)0.91g/c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检测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以下仪器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配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 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制作蜜枣时晒干水
2、质量和密度都是物质的属性之一,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对这种“属性”的讨论,其中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来书写了一黑板的字 D.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3、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中温度较高 B. 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C. 人的错觉 D. 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6、根据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7、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 -12℃ B. 32℃ C. 40℃ D. 100℃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 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9、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烧杯A中的水先沸腾,试管B中酒精后沸腾
B.烧杯A中的水后沸腾,试管B中酒精先沸腾
C.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中的水与试管B中的酒精一起沸腾
11、“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B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
A. 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B. 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 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D. 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12、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现在将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这三个杯中,放入后液面都升到烧杯口(无液体溢出) 请问三杯液体密度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
A.装铜球的杯子 B.装铁球的杯子 C.装铝球的杯子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20-7SZJF-210.TIF" \* MERGEFORMAT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14、一架托盘天平,其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标尺上的最大刻度值是5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中放入一个5g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去掉5g的砝码,放入两个2g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应( )
A.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 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 取5g与4g的平均值
15、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喝饮料时为了使饮料变得凉爽,通常我们会加入冰块,这比加凉水效果好。一是冰块的温度通常比凉水的要 (填“高”“低”),二是由于冰块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会吸收大量的热。有一次,小明在饮料中加入冰块,过一小会儿,用吸管搅动时发现冰块粘在一起了,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过程会 (吸热或放热)。
17、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18、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甲为   (选填“固”“液”或“气”)态,由乙到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20、同学们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2)小应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可知: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3)小皓重新加冰和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 。(回答一点即可)
21、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INCLUDEPICTURE "../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20-7SZJF-207.TIF" \* MERGEFORMAT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喷出来,这些“白气”是 (选填“空气”或“大煲“)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在炖汤的过程中,能闻到汤的香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________(选填“图乙”或“图丙”)。
(3)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甲中可见,120g的D物质的体积是 ,从图乙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其值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存在多余操作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塑料球的密度p=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2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         。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25、小永同学为了测量镇江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他接下来的做法是:先 ;再 ,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B.将烧杯中的一
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C.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
陈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测得醋的密度是 ㎏/m3,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26、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 。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 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
27、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化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
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
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t,得出结论。
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 ,
理由是: 。
(2)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 ,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6分)为了确定方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29、(6分)如图为纯净瓶装水,其净含量为450ml。液态时瓶底是凹进的(如图甲),放入冰箱待水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如图乙)。已知水密度为1.0×103kg/m3,冰密度为0.9×103kg/m3。
(1)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
(3)请解释: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品只能放入冰箱冷藏室,而不能放入冰箱冷冻室?
30、(7分)国王给金匠一块纯金属,要求金匠用这块金属为他制一顶王冠。虽然做好的王冠的质量与原来的金属块一样,都是2400克,但国王怀疑王冠中掺入了其他金属。国王让科学家调查王冠的制作材料。
(1)科学家找来一块跟原来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这块金属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则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金属块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2)为了测王冠的密度,科学家先测出王冠的体积,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了王冠的密度。下表是科学家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和计算出的密度:
测试次数 202 2 3 4 5
王冠的体积(厘米3) 202 200 201 198 199
王冠的密度(克/厘米3) 11.88 12.00 11.94 12.12 12.06
①科学家为什么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
②科学家向国王报告王冠的密度是12.0克/厘米3。请说明科学家是怎样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获得这一密度值的。
③科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哪种金属或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
31、(8分)小明想知道柑橘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克,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克;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克。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柑橘的体积是多少?
(3)柑橘的密度是多少?
(4)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柑橘的密度与柑橘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32、(8分)某校科学活动课前往某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酿制白酒是把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的,其装置如图所示,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加热灶上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即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T10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T103.TIF" \* MERGEFORMAT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使罐里的白酒度数更高?
(2)输气管为什么要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
(3)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mL、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是否恰好“一斤酒”(1斤=0.5kg)?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物质的特性 检测A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 ; ; ;
17、 ; ;
18、 ; ;
19、 ; ;
20、(1) ;(2) ;(3) ;
21、(1) ; ;
(2) ;
(3) ;
22、 ;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 ;
(2) ; ; ;
24、(1)
(2) ;
(3) ;
(4) ;
25、(1) ; ;
(2) ;
(3) ; ;
26、(1) ;
(2) ;(3) ;
27、(1) ;

(2) ;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   ;
  ; 


29、(1)解:
(2)解:
(3) ;
30、(1)解:
(2)解:
31、(1)解:
(2)解:
(3)解:
(4) 。
32、(1) ;
(2) ;
(3)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