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 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 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14.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
课标要求 1.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 2.会求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3. 能用样本的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
【引入】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些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有时我们不仅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还要认识数据的离散程度,哪些参数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呢?
一、极差、方差、标准差
探究1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样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kg/mm2,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即质量稳定)
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知识梳理】
1.极差
(1)定义:一组数据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差.
(2)作用:极差较大,数据点较________;极差较小,数据点较________.
2.方差、标准差
(1)方差: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n,其平均数为,则称s2=____________为这个样本的方差,简称样本方差.
(2)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____________为样本的标准差,简称样本标准差.
(3)一般地,若取值为x1,x2,…,xn的频率分别为p1,p2,…,pn,则其方差为____________.
(4)标准差(或方差)越________,数据越稳定在平均数附近.s=0时,每一组样本数据均为.
温馨提示 1.标准差(方差)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度,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特别地,当方差、标准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全相等,表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
2.利用方差的定义,很容易证明方差的性质:
(1)数据x1,x2,…,xn与数据x1+b,x2+b,…,xn+b的方差相等.
(2)若x1,x2,…,xn的方差为s2,则ax1,ax2,…,axn的方差为a2s2.
(3)若x1,x2,…,xn的方差为s2,则ax1+b,ax2+b,…,axn+b的方差为a2s2.
利用这些性质可比较方便地求一些数据的方差.
例1 (1)(链接教材P253例7)从甲、乙两种玉米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
甲:25,41,40,37,22,14,19,39,21,42;
乙:27,16,44,27,44,16,40,40,16,40.
试计算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2)(链接教材P254例8)某医院急救中心随机抽取20位病人等待急诊的时间(单位:min)记录如下表:
等待时间 [0,5) [5,10) [10,15) [15,20) [20,25]
频数 4 8 5 2 1
运用上述分组资料,①计算出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的估计值,②病人等待时间方差的估计值s2.
                                    
                                    
                                    
                                    
                                    
                                    
思维升华 方差的计算方法
(1)利用定义:
s2= (xi-)2;
(2)利用变形式:
s2=[(x+x+…+x)-n2];
s2=(x+x+…+x)-2.
(3)运用方差的性质.
训练1 (1)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x6的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2x6-1的方差是(  )
A. B.
C. D.
(2)某班4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学生某次考试成绩情况如下所示:
组别 平均数 标准差
第一组 90 4
第二组 80 6
则全班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二、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例2 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8,6,7,8,7,9,5
估计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若要从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选谁去合适?
                                    
                                    
                                    
                                    
                                    
                                    
                                    
                                    
思维升华 在实际问题中,仅靠平均数不能完全反映问题,还要研究方差,方差描述了数据相对平均数的离散程度,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数据波动性越大,稳定性越差;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越稳定.
训练2 某化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包装肥料,在自动包装传送带上每隔30分钟抽取一包产品,称其质量,分别记录抽查数据如下(单位:kg):
甲:102 101 99 98 103 98 99
乙:110 115 90 85 75 115 110
试计算甲、乙两个车间产品质量的平均数与方差,并说明哪个车间产品比较稳定.
                                    
                                    
                                    
                                    
                                    
                                    
                                    
                                    
                                    
                                    
                                    
                                    
三、分层抽样样本的方差
【知识梳理】
一般地,如果总体分为k层,第j层抽取的样本为xj1,xj2,…,xjnj,第j层的样本量为nj,样本平均数为j,样本方差为s,j=1,2,…,k.记nj=n,那么,所有数据的样本方差为s=∑k,j=1∑nj,t=1 (xjt-)2=nj[s+(j-)2].
温馨提示 下面例3中显示了分为两层时,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3 (链接教材P255例9)某校从在校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男生32人,女生18人.测得他们的身高后,计算得到男生身高的样本平均数为173.5 cm,方差为17 cm2;女生身高的样本平均数为163.83 cm,方差为30.03 cm2.求所有50个身高数据的样本方差.
                                    
                                    
                                    
                                    
                                    
                                    
                                    
                                    
                                    
                                    
                                    
                                    
                                    
                                    
                                    
                                    
思维升华 1.以后可直接运用结论
s=nj[s+(j-)2],不必再显示推导过程.
2.计算分层抽样的方差s2的步骤
(1)确定1,2,…k,s,s,…s;
(2)确定;
(3)应用公式s2=[s+(1-)2]+[s+(2-)2]+…+[s+(k-)2]计算s2.
训练3 (1)某学习小组共10人,在一次测验中,4名女生的平均分为70,方差为4;6名男生的平均分为80,方差为14.则该小组10名同学的测验成绩的方差为________.
(2)已知某省二、三、四线城市数量之比为1∶3∶6,2024年8月份调查得知该省所有城市房产均价为1.2万元/平方米,方差为20,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均价分别为2.4万元/平方米,1.8万元/平方米,0.8万元/平方米,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方差分别为10,8,则二线城市房价的方差为________(万元/平方米)2.
【课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两组数据中,平均数较大的一组方差较大
B.平均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则反映数据离平均数的波动大小
C.方差的求法是求出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后再求和
D.在记录两个人射击环数的两组数据中,方差大的表示射击水平高
2.某高三学生在连续五次月考中的数学成绩(单位:分)为90,90,93,94,93,则该学生在这五次月考中数学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92,2.8 B.92,2
C.93,2 D.93,2.8
3.在某次运动会选拔赛上,甲、乙、丙、丁四人参加10 m气步枪项目的角逐.如果四人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 8.6 8.9 8.9 8.2
方差s2 3.5 3.5 2.1 5.6
那么从这四个人中选择一人参加运动会10 m气步枪项目比赛,最佳人选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高一期中考试中,甲、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表:
班级 人数 平均分数 方差
甲 20 甲 2
乙 30 乙 3
其中甲=乙,则两个班数学成绩的方差为(  )
A.3 B.2
C.2.6 D.2.5
14.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
探究1 提示 (1)将甲、乙两个样本数据分别标在数轴上,如图(这种图,也称为点线图)
从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10,乙样本的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2)比较甲、乙两种钢筋每一种抗拉强度与平均抗拉强度的差的平方和,有(115-125)2+(100-125)2+…+(145-125)2>(110-125)2+(120-125)2+…+(125-125)2,所以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知识梳理
1.(1)最大值 最小值 (2)分散 集中
2.(1) (xi-)2 (2) (3)p1(x1-)2+p2(x2-)2+…+pn(xn-)2 (4)小
例1 解 (1)甲=×(25+41+40+37+22+14+19+39+21+42)=30,
s=×[(25-30)2+(41-30)2+…+(42-30)2]=104.2,
s甲=≈10.208.
乙=×(27+16+44+27+44+16+40+40+16+40)=31,
同理s=128.8,s乙=≈11.349.
(2)①=(2.5×4+7.5×8+12.5×5+17.5×2+22.5×1)=9.5(min).
②s2=[(2.5-9.5)2×4+(7.5-9.5)2×8+(12.5-9.5)2×5+(17.5-9.5)2×2+(22.5-9.5)2×1]=28.5(min)2.
训练1 (1)C (2)85  [(1)因为数据x1,x2,x3,x4,x5,x6的方差是,由方差的性质知,数据2x1-1,2x2-1,2x3-1,2x4-1,2x5-1,2x6-1的方差是22×=.
(2)设第一组数据为x1,x2,…,x20,第二组数据为x21,x22,…,x40,全班平均成绩为,标准差为s.
根据题意,有==85,
42=(x+x+…+x-20×902),
62=(x+x+…+x-20×802),
∴x+x+…+x=20×(42+62+902+802)
=291 040,
∴s2=(x+x+…+x)-2
=×291 040-852=51,∴s=.]
例2 解 甲=×(8+6+7+8+6+5+9+10+4+7)=7(环),
乙=×(6+7+7+8+6+7+8+7+9+5)=7(环).
由方差公式s2=[(x1-)2+(x2-)2+…+(xn-)2],得s=3(环2),s=1.2(环2).
甲=乙,说明甲、乙两战士的平均水平相当.
s>s,说明甲战士射击情况波动比乙大.
因此,乙战士比甲战士射击情况稳定,从成绩的稳定性考虑,应选择乙参加比赛.
训练2 解 甲=×(102+101+99+98+103+98+99)=100;
乙=×(110+115+90+85+75+115+110)=100,
s=×[(102-100)2+(101-100)2+(99-100)2+(98-100)2+(103-100)2+(98-100)2+(99-100)2]=×(4+1+1+4+9+4+1)≈3.43;
s=×[(110-100)2+(115-100)2+(90-100)2+(85-100)2+(75-100)2+(115-100)2+(110-100)2]=×(100+225+100+225+625+225+100)≈228.57.
所以s例3 解 记男生样本为y1,y2,…,y32,平均数为男,方差为s;
记女生样本为z1,z2,…,z18,平均数为女,方差为s;
所有数据样本的平均数为总,方差为s.
样本总量为50.
所有5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总=男+女=×173.5+×163.83≈170.02(cm).
下面计算所有数据的样本方差.
根据方差的定义,
s=[ (yi-总)2+ (zj-总)2]
={[(yi-男)+(男-总)]2+[(zj-女)+(女-总)]2}
={[(yi-男)2+2(yi-男)(男-总)+男-总)2]+[(zj-女)2+2(zj-女)(女-总)+(女-总)2]}
={[ (yi-男)2+2(yi-男)(男-总)+ (男-总)2]+[ (zj-女)2+2(zj-女)(女-总)+ (女-总)2]},
其中
(yi-男)(男-总)=(男-总)(yi-男)=(男-总)(yi-32男)=0.
同理
(zj-女)(女-总)=0.
于是
s={[ (yi-男)2+ (男-总)2]+[ (zj-女)2+ (女-总)2]}
={[32s+32(男-总)2]+[18s+18(女-总)2]}≈43.24(cm2).
训练3 (1)34 (2)118.52 [(1)该小组10名同学的测验成绩的均值为=×70+×80=76,
所以该小组10名同学的测验成绩的方差为s2=×[4+(76-70)2]+×[14+(76-80)2]=16+18=34.
(2)设二线城市的房价的方差为s2,由题意可知
20=[s2+(2.4-1.2)2]+[10+(1.8-1.2)2]+[8+(0.8-1.2)2],
解得s2=118.52(万元/平方米)2,
即二线城市房价的方差为118.52(万元/平方米)2.
课堂达标
1.B [A中平均数和方差是数据的两个特征,不存在这种关系;
C中求和后还需取平均数;
D中方差越大,射击越不稳定.]
2.A [该学生在这五次月考中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90+90+93+94+93)=92,
方差为s2=×[(90-92)2+(90-92)2+(93-92)2+(94-92)2+(93-92)2]=2.8.]
3.C [均值反映成绩的平均水平,均值越大,平均水平越高,所以乙和丙的水平较高.
又方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性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可得丙的成绩更稳定,所以最佳人选应该是均值大、方差小的人,即丙.]
4.C [由题意可知两个班数学成绩平均数=甲=乙,则两个班数学成绩的方差为
s2=[2+(甲-)2]+[3+(乙-)2]=×2+×3=2.6.](共68张PPT)
第14章 14.4 用样本估计总体
14.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
课标要求
1.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
2.会求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 能用样本的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
引入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些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有时我们不仅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还要认识数据的离散程度,哪些参数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呢?
课时精练
一、极差、方差、标准差
二、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三、分层抽样样本的方差
课堂达标
内容索引
极差、方差、标准差

探究1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样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kg/mm2,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即质量稳定)
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提示 (1)将甲、乙两个样本数据分别标在数轴上,如图(这种图,也称为点线图)
从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10,乙样本的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2)比较甲、乙两种钢筋每一种抗拉强度与平均抗拉强度的差的平方和,有(115-125)2+(100-125)2+…+(145-125)2>(110-125)2+(120-125)2+…+(125-125)2,所以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1.极差
(1)定义: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与_______的差.
(2)作用:极差较大,数据点较_______;极差较小,数据点较_______.
知识梳理
最大值
最小值
分散
集中
2.方差、标准差
温馨提示
1.标准差(方差)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度,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特别地,当方差、标准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全相等,表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
2.利用方差的定义,很容易证明方差的性质:
(1)数据x1,x2,…,xn与数据x1+b,x2+b,…,xn+b的方差相等.
(2)若x1,x2,…,xn的方差为s2,则ax1,ax2,…,axn的方差为a2s2.
(3)若x1,x2,…,xn的方差为s2,则ax1+b,ax2+b,…,axn+b的方差为a2s2.
利用这些性质可比较方便地求一些数据的方差.
例1
(1)(链接教材P253例7)从甲、乙两种玉米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
甲:25,41,40,37,22,14,19,39,21,42;
乙:27,16,44,27,44,16,40,40,16,40.
试计算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2)(链接教材P254例8)某医院急救中心随机抽取20位病人等待急诊的时间(单位:min)记录如下表:
等待时间 [0,5) [5,10) [10,15) [15,20) [20,25]
频数 4 8 5 2 1
思维升华
训练1

85
(2)某班4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学生某次考试成绩情况如下所示:
组别 平均数 标准差
第一组 90 4
第二组 80 6
则全班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例2
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8,6,7,8,7,9,5
估计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若要从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选谁去合适?
因此,乙战士比甲战士射击情况稳定,从成绩的稳定性考虑,应选择乙参加比赛.
思维升华
在实际问题中,仅靠平均数不能完全反映问题,还要研究方差,方差描述了数据相对平均数的离散程度,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数据波动性越大,稳定性越差;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越稳定.
某化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包装肥料,在自动包装传送带上每隔30分钟抽取一包产品,称其质量,分别记录抽查数据如下(单位:kg):
甲:102 101 99 98 103 98 99
乙:110 115 90 85 75 115 110
试计算甲、乙两个车间产品质量的平均数与方差,并说明哪个车间产品比较稳定.
训练2
分层抽样样本的方差

知识梳理
温馨提示
下面例3中显示了分为两层时,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3
(链接教材P255例9)某校从在校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男生32人,女生18人.测得他们的身高后,计算得到男生身高的样本平均数为173.5 cm,方差为17 cm2;女生身高的样本平均数为163.83 cm,方差为30.03 cm2.求所有50个身高数据的样本方差.
样本总量为50.
所有5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样本总量为50.
所有5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下面计算所有数据的样本方差.
根据方差的定义,
样本总量为50.
所有5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样本总量为50.
所有5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同理
思维升华
训练3
34
(1)某学习小组共10人,在一次测验中,4名女生的平均分为70,方差为4;6名男生的平均分为80,方差为14.则该小组10名同学的测验成绩的方差为________.
(2)已知某省二、三、四线城市数量之比为1∶3∶6,2024年8月份调查得知该省所有城市房产均价为1.2万元/平方米,方差为20,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均价分别为2.4万元/平方米,1.8万元/平方米,0.8万元/平方米,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方差分别为10,8,则二线城市房价的方差为________(万元/平方米)2.
118.52
设二线城市的房价的方差为s2,由题意可知
即二线城市房价的方差为118.52(万元/平方米)2.
【课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两组数据中,平均数较大的一组方差较大
B.平均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则反映数据离平均数的波动大小
C.方差的求法是求出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后再求和
D.在记录两个人射击环数的两组数据中,方差大的表示射击水平高

A中平均数和方差是数据的两个特征,不存在这种关系;
C中求和后还需取平均数;
D中方差越大,射击越不稳定.

2.某高三学生在连续五次月考中的数学成绩(单位:分)为90,90,93,94,93,则该学生在这五次月考中数学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92,2.8 B.92,2 C.93,2 D.93,2.8
3.在某次运动会选拔赛上,甲、乙、丙、丁四人参加10 m气步枪项目的角逐.如果四人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所示:

那么从这四个人中选择一人参加运动会10 m气步枪项目比赛,最佳人选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均值反映成绩的平均水平,均值越大,平均水平越高,所以乙和丙的水平较高.
又方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性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可得丙的成绩更稳定,所以最佳人选应该是均值大、方差小的人,即丙.
4.在高一期中考试中,甲、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表:

【课时精练】

1.(多选)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极差与方差都反映了数据的集中程度
B.方差是没有单位的统计量
C.标准差比较小时,数据比较分散
D.只有两个数据时,极差是标准差的2倍
只有两个数据时,极差等于|x2-x1|,
由定义可知A正确,B,C错误.


2.(多选)已知一组数据4,2,a,10,7的平均数为5,则此组数据的



3.(链接教材P257练习T3)已知一组样本数据x1,x2,…,xn(n∈N*)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2和0.25,则3x1+2,3x2+2,…,3xn+2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6和0.75 B.8和0.75 C.8和2.25 D.6和2.25
3x1+2,3x2+2,…,3xn+2的均值为3×2+2=8,方差为9×0.25=2.25.故选C.


5.某班为了了解本班学生每周购买零食的支出情况,利用分层抽样抽取了一个15人的样本统计如下:
学生数 平均支出/元 方差
男生 9 40 6
女生 6 35 4
据此估计该班学生每周购买零食的支出的总体方差为
A.10 B.11.2 C.23 D.11.5
6.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________.
由题意可得:
4
即x+y=20,(x-10)2+(y-10)2=8.
设x=10+t,y=10-t,则2t2=8,解得t=±2,
∴|x-y|=2|t|=4.
7.已知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19,20(a,b∈N),且样本的中位数为10.5,则a+b=________;若要使该样本的方差最小,则ab=________.
21
110
要使样本方差最小,即使(a-10)2+(b-10)2最小.
所以当b=11或b=10时,(a-10)2+(b-10)2取得最小值.
又a+b=21,a≤b,
所以a=10,b=11,所以ab=110.
70
8.已知样本数据x1,x2,…,x40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77和123,样本数据y1,y2,…,y30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m和n,全部70个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74和138,则m=________,n=________.
130
9.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得分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甲、乙两人五次测试的成绩分别为
甲:10,13,12,14,16;
乙:13,14,12,12,14.
(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根据图形和(1)中计算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作出评价.
从折线图看,甲的成绩基本呈上升状态,而乙的成绩上下波动,可知甲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而乙的成绩则无明显提高.
10.某学校统计教师职称及年龄,中级职称教师的人数为50,其平均年龄为38岁,方差是2;高级职称的教师中有3人58岁,5人40岁,2人38岁,求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年龄的平均数和方差.

11.某同学投掷一枚骰子5次,分别记录每次骰子出现的点数,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方差为0.4,则点数2出现的次数为
A.0 B.1 C.2 D.3
设这五个数为x1,x2,x3,x4,x5,
则(x1-3)2+(x2-3)2+(x3-3)2+(x4-3)2+(x5-3)2=2.
因为(xi-3)2,i=1,2,3,4,5为正整数,
所以这五个数必有3个3,另外两个为2或4.
又x1+x2+x3+x4+x5=15,所以这五个数为3,3,3,2,4.故选B.



13.某校医务室随机抽查了高一10位男同学的体重(单位:kg)如下:
74,71,72,68,76,73,67,70,65,74.
(1)估计高一所有男同学体重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
这10位同男学的体重数据的平均数
将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按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得65,67,68,70,71,72,73,74,74,76,位于中间的两个数是71,72,
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方差
14.某大学为了解学生对A,B两家餐厅的满意度情况,从在A,B两家餐厅都用过餐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每人分别对这两家餐厅进行满意指数打分(满意指数是指学生对餐厅满意度情况的打分,分数设置为2~10分).根据打分结果按[2,4),[4,6),[6,8),[8,10]分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B餐厅满意指数在[2,4)的有30人.
(1)求B餐厅满意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b的值;
(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估计A餐厅满意指数和B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中点值作代表);
(3)如果一名新来同学打算从A,B两家餐厅中选择一个用餐,你建议选择哪个餐厅?说明理由.
则0.15×2+a×2+0.2×2+0.05×2=1,所以a=0.1.
(3)因为A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分别为6.4,3.24,
B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分别为5.6,4.04,
且6.4>5.6,3.24<4.04,
所以推荐A餐厅.第14章 课时精练54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
(分值:100分)
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一、基础巩固
1.(多选)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极差与方差都反映了数据的集中程度
方差是没有单位的统计量
标准差比较小时,数据比较分散
只有两个数据时,极差是标准差的2倍
2.(多选)已知一组数据4,2,a,10,7的平均数为5,则此组数据的(  )
众数为2 中位数为4
极差为3 方差为
3.(链接教材P257练习T3)已知一组样本数据x1,x2,…,xn(n∈N*)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2和0.25,则3x1+2,3x2+2,…,3xn+2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6和0.75 8和0.75
8和2.25 6和2.25
4.已知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各射靶10次,射中环数的频率分布如图所示.令甲,乙分别表示甲、乙射中环数的均值,s,s分别表示甲、乙射中环数的方差,则(  )
甲<乙,s>s 甲>乙,s甲=乙,s>s 甲=乙,s5.某班为了了解本班学生每周购买零食的支出情况,利用分层抽样抽取了一个15人的样本统计如下:
学生数 平均支出/元 方差
男生 9 40 6
女生 6 35 4
据此估计该班学生每周购买零食的支出的总体方差为(  )
10 11.2
23 11.5
6.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________.
7.已知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19,20(a,b∈N),且样本的中位数为10.5,则a+b=________;若要使该样本的方差最小,则ab=________.
8.已知样本数据x1,x2,…,x40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77和123,样本数据y1,y2,…,y30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m和n,全部70个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74和138,则m=________,n=________.
9.(10分)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得分情况如图所示.
(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根据图形和(1)中计算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作出评价.
10.(10分)某学校统计教师职称及年龄,中级职称教师的人数为50,其平均年龄为38岁,方差是2;高级职称的教师中有3人58岁,5人40岁,2人38岁,求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年龄的平均数和方差.
二、综合运用
11.某同学投掷一枚骰子5次,分别记录每次骰子出现的点数,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方差为0.4,则点数2出现的次数为(  )
0 1
2 3
12.(多选)已知两组数据,第一组x1,x2,…,x7和第二组y1,y2,…,y7,y8,其中xi=yi(i=1,2,…,7),y8=xi,第一组数据不全相同,则对于这两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平均数一定相等
中位数一定相等
极差一定相等
第一组数据的方差大于第二组数据的方差
13.(13分)某校医务室随机抽查了高一10位男同学的体重(单位:kg)如下:
74,71,72,68,76,73,67,70,65,74.
(1)估计高一所有男同学体重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
(2)高一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中,位于[-s,+s]内的有几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三、创新拓展
14.(14分)某大学为了解学生对A,B两家餐厅的满意度情况,从在A,B两家餐厅都用过餐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每人分别对这两家餐厅进行满意指数打分(满意指数是指学生对餐厅满意度情况的打分,分数设置为2~10分).根据打分结果按[2,4),[4,6),[6,8),[8,10]分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B餐厅满意指数在[2,4)的有30人.
(1)求B餐厅满意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b的值;
(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估计A餐厅满意指数和B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中点值作代表);
(3)如果一名新来同学打算从A,B两家餐厅中选择一个用餐,你建议选择哪个餐厅?说明理由.
课时精练54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
1.AD 2.ABD 3.C 4.D 5.B
6.4 7.21 110 8.70 130
9.解 (1)由图可得甲、乙两人五次测试的成绩分别为
甲:10,13,12,14,16;
乙:13,14,12,12,14.
甲==13(分),
乙==13(分),
s=×[(10-13)2+(13-13)2+(12-13)2+(14-13)2+(16-13)2]=4(分2),
s=×[(13-13)2+(14-13)2+(12-13)2+(12-13)2+(14-13)2]=0.8(分2).
(2)由s>s可知乙的成绩较稳定.
从折线图看,甲的成绩基本呈上升状态,而乙的成绩上下波动,可知甲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而乙的成绩则无明显提高.
10.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为高==45(岁),
年龄的方差为s=×[3×(58-45)2+5×(40-45)2+2×(38-45)2]=73,
所以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为=×38+×45≈39.2(岁),
该校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年龄的方差是s2=×[2+(38-39.2)2]+×[73+(45-39.2)2]=20.64.
11.B 12.ACD
13.解 (1)这10位同男学的体重数据的平均数
=×(74+71+72+68+76+73+67+70+65+74)=71(kg).
将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按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得65,67,68,70,71,72,73,74,74,76,位于中间的两个数是71,72,
所以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中位数为
=71.5(kg).
这10位男同学的体重数据的方差
s2=×[(74-71)2+(71-71)2+(72-71)2+(68-71)2+(76-71)2+(73-71)2+(67-71)2+(70-71)2+(65-71)2+(74-71)2]
=11(kg2),
标准差s==(kg).
故估计高一所有男同学体重数据的平均数为71 kg,中位数为71.5 kg,方差为11 kg2,标准差为 kg.
(2)因为[-s,+s]=[71-,71+],
所以数据74,71,72,68,76,73,67,70,65,74中,有7个数据位于区间[71-,71+]内,所占的百分比为70%.
14.解 (1)因为B餐厅满意指数在[2,4)的有30人,
所以2×b=,解得b=0.15,
则0.15×2+a×2+0.2×2+0.05×2=1,
所以a=0.1.
(2)设A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1,s,B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2,s,
则1=3×0.1+5×0.3+7×0.4+9×0.2=6.4,
s=(3-6.4)2×0.1+(5-6.4)2×0.3+(7-6.4)2×0.4+(9-6.4)2×0.2=3.24,
2=3×0.3+5×0.2+7×0.4+9×0.1=5.6,
s=(3-5.6)2×0.3+(5-5.6)2×0.2+(7-5.6)2×0.4+(9-5.6)2×0.1=4.04.
(3)因为A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分别为6.4,3.24,B餐厅满意指数的平均数及方差分别为5.6,4.04,且6.4>5.6,3.24<4.04,
所以推荐A餐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