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教材章节:第七章 第一节 力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一、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1. 物理观念: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三要素。2. 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力的相互作用性,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的关系。4. 科学态度与责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2.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体验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讲解:展示课件,向学生提问:“为了使乒乓球沿着设计的线路运动,运动员往往要练习一些击球的技术:根据来球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战术,采取加力、减力等不同方法接打乒乓球。这些技术中提到的力是什么呢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力的奥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场景。活动目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二)新课讲授力的定义(5 分钟)教师讲解:展示人推车、汽车拉拖车等图片,讲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等作用都是力。强调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涉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分析每幅图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活动目的: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力的单位(3 分钟)教师讲解:介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展示两枚鸡蛋、中学生站在地面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图片,说明它们所对应的力的大小,让学生对力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观察图片,想象不同物体产生力的大小差异。活动目的:让学生建立力的量化概念,增强对力的大小的感性认识。力的相互性(8 分钟)教师讲解: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指导学生完成用手拍打大腿、用手拍桌子、用手压笔尖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手的感受,提问:“在这些活动中,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体验活动,感受手的感觉,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力的作用效果(8 分钟)教师讲解:展示人拉拉力器、球杆击球、守门员扑球、拦网队员拦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变化,提问:“在这些情景中,力对物体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快慢发生变化。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力的作用效果,在座位上积极发言,描述力使物体发生的具体变化。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力的理解。力的三要素(10 分钟)教师讲解:通过人拉拉力器时用力大小不同弹簧伸长不同,以及球杆击球方向不同球的运动方向不同的例子,讲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组织学生进行关门实验,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力分别在门把手附近和门轴附近推门,感受哪里更容易关门,讲解力的作用点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活动:结合老师的例子思考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回忆生活中类似现象并分享。按照要求进行关门实验,记录实验感受,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解力的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活动目的: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力的图示法与示意图(8 分钟)教师讲解:讲解力的图示法的定义,在黑板上示范绘制一个力的图示,详细说明如何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对比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的区别,强调示意图只需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察老师的示范,在练习本上尝试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如表示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 5N 的拉力。理解并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练习绘制不同方向和作用点的力的示意图,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纠正。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用图形准确表示力,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对力的直观理解能力。(三)课堂小结(3 分钟)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单位、相互性、作用效果、三要素以及表示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引导,回忆并总结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四)拓展应用与课后实践(3 分钟)教师讲解:提出拓展问题:“火箭升空时的推力如何产生?” 引导学生结合长征五号的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观察家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用示意图记录下来。学生活动:思考拓展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后认真观察家中物体的受力情况,绘制力的示意图。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对于难点内容,如力的相互性和力的三要素,应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验进行强化。同时,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第七章 运动和力7.1 力一、课堂导入为了使乒乓球沿着设计的线路运动,运动员往往要练习一些击球的技术:根据来球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战术,采取加力、减力等不同方法接打乒乓球。这些技术中提到的力是什么呢 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观察思考:对下图所示的情景,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你能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人推车汽车拉拖车手提箱子人压坐垫、坐垫压弹簧磁铁吸引回形针二、新课探究二、新课探究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等,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物体作用人 车汽车 拖车手 箱子人 弹簧磁铁 回形针推拉提压吸引1.力的定义与单位单位:牛顿 符号:(N)感受力的大小两枚普通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1 N。一名普通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起飞推力达1×107 N。二、新知讲解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二、新知讲解体验1:用手拍打自己的大腿。体验2:用手拍桌子。体验3:用手压笔尖。体验活动:请同学们做如下动作: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新知讲解上述活动可以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思考: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样的吗?2.力的作用效果在下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都存在力的作用,你认为力对物体有怎样的作用效果?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拉力器的弹簧伸长球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变为运动2.力的作用效果在下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都存在力的作用,你认为力对物体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发生形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①由静止变为运动⑤运动快慢和方向同时发生变化②由运动变为静止③运动方向发生变化④运动快慢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人用力去拉拉力器时,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越大,拉力器的弹簧伸得就越长;球杆击打台球的方向不同,台球运动的方向就不同。这就表明,力的大小、方向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实验:现在请你来关门!不过有个要求:用同样的力,在门把手附近推,再在门轴附近推,感受哪里更容易关门?A B 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力的三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时,产生的效果不同,这三个因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于作用点,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因此作用点也在受力物体上。4.力的图示法与示意图如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呢?力的图示5N20N···定义: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4.力的图示法与示意图如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呢?力的示意图20N定义: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作用点及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三、总结与拓展拓展应用: 讨论“火箭升空时的推力如何产生?”(联系长征五号实例)。 课后实践:观察家中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示意图记录。概念、符号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牛,符号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第一节力讲课逐字稿幻灯片1:封面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一段超有趣的物理之旅,走进第七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节——力。在正式上课前,大家先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几个超有意思的问题!幻灯片2:课堂导入-乒乓球击球技术大家都看过乒乓球比赛吧?那些运动员可厉害啦!为了让乒乓球按照他们设计的线路跑,会使出各种击球技术,一会儿加力,一会儿减力。这加力、减力里面提到的“力”到底是啥呢?它们又有啥特别的地方?就像咱们玩游戏得先搞清楚规则一样,搞懂这些,咱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力的奥秘啦!幻灯片3:课堂导入-生活情景来,再看看这些场景,人推车、汽车拉拖车、手提箱子、人压坐垫、坐垫压弹簧,还有磁铁吸引回形针。大家仔细瞅瞅,这些看似不一样的场景,藏着一个共同的小秘密,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瓜,想想是什么呢?幻灯片4:新课探究-力的定义我们来分析上面的情景,人推车、汽车拉拖车、手提箱子、人压坐垫、坐垫压弹簧,还有磁铁吸引回形针,前面是物体,后面也是物体,其实呀,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推、拉、提、压、吸引这些动作,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啦,这就是力!比如说人推车,人就是那个主动作用的物体,车就是被作用的物体,人对车施加了推力。再看汽车拉拖车,汽车使劲拉着拖车走,汽车是施力的,拖车是受力的。大家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他场景里谁施加力 和谁受到力吗?力还有自己的专属单位哦,叫牛顿,用字母“N”表示。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幻灯片5:新课探究-力的单位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老师告诉你们,把两枚普通的鸡蛋放在手里,让它们乖乖静止不动,这时候鸡蛋对手的压力差不多就是1N啦。想象一下,是不是感觉没多大劲?那一名普通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概是500N,是不是一下子就大多啦!还有更夸张的,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时的推力达到1×10 N,这简直就是力界的“大力士”呀!幻灯片6:新课探究-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同学们要记住啦,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没办法自己单独存在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就像玩游戏得有两个小伙伴一起玩一样,讨论力的时候,肯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就拿人推车来说,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磁铁吸引回形针,磁铁是施力物体,回形针就是受力物体,少了谁都玩不转这个“力的游戏”。幻灯片7:新课探究-体验活动下面,咱们来玩几个小游戏。1,用手轻轻拍打自己的大腿;2,用手拍桌子;3,用手压笔尖。做完这些动作,大家的手有什么感觉呀?是不是有点疼?明明是我们的手打的大腿,或者手拍的桌子,或者手压的笔尖,疼的应该是大腿、桌子和笔尖呀,而为什么手感觉疼了呢?这就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给别的物体一个力,它也会反过来给你一个力。就像你和小伙伴打招呼,你拍了他一下,他可能也会轻轻拍你一下回应你呢!幻灯片8:新课探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那相互作用的力,大小和方向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一个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咱们发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幻灯片9:新课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现在,咱们来看看力都有啥神奇的作用效果。瞧这张图,人用力拉拉力器,拉力器的弹簧就被拉长啦;再看这个,球杆轻轻一打,台球就从静止一下子动起来啦。大家发现没,力可以让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还能让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幻灯片10:新课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继续看,守门员用力一扑,正在飞的足球就停下来啦;拦网队员伸手一拦,排球的运动方向就变啦。这又说明力还能让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或者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力的这些作用效果是不是特别厉害?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随意改变物体的状态!幻灯片11:新课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总结总结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大方面。一是让物体发生形变,也就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让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里面包括从静止变运动、从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还有运动快慢改变。大家记住了吗?可以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力的这些作用效果哦。幻灯片12:新课探究-力的三要素1生活中呀,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能告诉我们力的小秘密。比如说人拉拉力器,用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球杆击打台球的时候,击打方向不一样,台球跑的方向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大小和方向变一变,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啦!幻灯片13:新课探究-力的三要素2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来做个小实验。来,用手去关门,但是有个要求哦,用同样大的力气,先在门把手附近推,再在门轴附近推,感受一下哪里更容易关门呢?大家猜猜看会有什么发现?好啦,同学你说说有什么感觉?没错,在门把手附近推更容易关门,这就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和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作用点就像一个神秘的开关,位置不一样,效果也大不相同呢!幻灯片14:新课探究-力的三要素总结所以呀,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只要有一个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这三个因素就是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家要记住,力的作用点是在受力物体上的哦。就好比你推桌子,力是作用在桌子这个受力物体上,作用点就在桌子上啦。幻灯片15:新课探究-力的图示法与示意图1那怎么把力表示出来呢?在物理上有一种很有趣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就是力的作用点。比如人用20牛顿的力推车要画出力的图示,先确定单位长度,比如这么长代表5牛顿,作用点选在受力物体上,再沿着力的方向画4倍单位长度的线段代表力的大小,右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用数字标出20牛顿。是不是很形象?幻灯片16:新课探究-力的图示法与示意图2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它只要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就行啦。比如说这个20N的力,我们画个箭头,标上F = 20N,箭头起点是作用点,指向力的方向,这样就表示出这个力啦。以后我们在分析物体受力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把力清楚地表示出来哦!幻灯片17:总结与拓展好啦,今天咱们学习了好多关于力的知识,有力的概念、符号、单位,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还了解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个拓展思考题:火箭升空时的推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家可以联系长征五号的例子想一想。课后呢,大家观察观察家里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示意图记录下来。相信大家通过这些小任务,会对力有更深刻的认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力 课件.pptx 7.1 力逐字稿.docx 7.1力 教学设计.doc 7.1力精品微课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