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7.2力的测量 弹力 (教学课件(共16张PPT)+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7.2力的测量 弹力 (教学课件(共16张PPT)+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力的测量 弹力逐字稿
第1页:
“同学们,欢迎来到第七章的奇妙之旅——运动和力的世界!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力的测量以及一种有趣的力——弹力。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弹力的神秘面纱!”
第2页:
“想象一下,你轻松拿起一本物理课本,只需要一点点力气。但是,如果换成装满书的书包,嘿,那可得费点劲了。要是再换成搬起书桌,哈哈,你可能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了。这些大小不一的力,我们该如何测量它们呢?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再来看看这些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猜出在这些情景中,是什么力在悄悄发挥作用吗?没错,是弹力,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索的力”
第3页:
“说到测量力,我们得请出今天的明星工具——测力计!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呢?嗯,有同学提到了握力计、牵引力计,这些都是测力计的大家庭成员。但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实验室的常客——弹簧测力计。看,它是不是长得很像一把小型的‘力量测量神器’呢?”
第4页:
“弹簧测力计啊,它有个神奇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
再来看看它的构造,吊环、刻度板、弹簧、指针、挂钩,这些都是它的‘身体部件’。想象一下,吊环是耳朵,刻度板是脸,弹簧是身体,指针是眼睛,挂钩是手,它们一起工作,就能准确地告诉我们力的大小了。”
第5页:
“使用测力计前,咱们得做三件大事:
第一,估计一下你要测的力有多大,然后选个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力计,别选个太小的,到时候力太大把它给撑坏了,也别选个太大的,不精准!
第二,看看指针有没有乖乖地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咱们得轻轻地调整一下,就像给指针做个‘归零仪式’。
第三,轻轻地拉一下挂钩,放手后,看看指针能不能回到起点,就像是在做个小小的热身运动,确保它准备好了。”
第6页:
“测量时,记得把待测量的力作用在挂钩上,而且力的方向得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图甲就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千万别斜着拉,那样测出来可就不准了。就像图乙这样是错误的”
第7页:
“读数时,咱们得跟指针来个‘深情对视’,视线得跟指针所在的面板垂直,别歪着头看,那样容易看错。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咱们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别犹豫!
记录数据时,别忘了标明单位,别到时候别人问你测了多少力,你说了个数字,结果人家一头雾水,不知道你是测得牛顿还是公斤呢!”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给大家编了个口诀:‘一选量程,二校零;三对轴线,四平视;五读数值,六标单位。’怎么样,好记吧?”
第8页:
“好了,理论知识咱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咱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用测力计测测看,感受一下力的魅力!”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弹簧测力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呢,已经学会了如何去使用弹簧测力计。
第9、10页:
“同学们,现在你们用力分别拉弹簧、橡皮筋,再捏捏面团、弯折铁丝,然后松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没错,弹簧和橡皮筋都恢复到了原来的形状,而面团和铁丝却没有。这就是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区别。
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啊,它就像个有决心的小战士,非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不可。在这个过程中,它就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咱们就叫它——弹力!弹力的诞生啊,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弹性形变,二是恢复原状的决心。”
第11页:
“接下来,咱们来做个视频演示,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弹力的魅力。大家睁大眼睛看好了哦!”
第12页 & 第13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弹力也是有方向的。实际上压力和支持力以及拉力都属于是弹力,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是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就拿这这而言,木块对桌面的压力F垂直桌面向下,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撇垂直桌面向上。而拉力呢,它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看这个图片,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就是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记住哦,弹力的方向要么垂直接触面,要么沿绳子收缩方向,别搞错啦!”
第14页 & 第15页:
“虽然有些形变咱们肉眼看不见,但别担心,科学家们有他们的办法来观察这些微小形变。咱们今天也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隐藏的秘密!”
第16页: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咱们来个小结:测力计使用要‘温柔’,口诀记牢别犯错!弹力的秘诀是:弹性形变+恢复决心=弹力诞生!方向嘛,要么垂直接触面,要么沿绳子收缩方向! 最后,给大家留个拓展脑洞问题: 工程师们还用弹性形变设计了汽车减震系统,让咱们坐车像坐沙发一样舒服。回家后,你们也可以观察观察减震器,想想它的‘倔强’原理哦! 说不定下一个伟大的发明就出自你们之手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
一、课堂导入
我们拿起一本物理课本用不了太大的力,提起装满书的书包要用较大的力,如果搬起书桌可能就要用更大的力。这些大小不同的力该如何测量呢
再看看下面这些图片,这些情景中是什么力起了关键作用?
二、新知讲解
1. 认识测力计
握力计
牵引力计
实验室常用
的弹簧测力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二、新知讲解
2. 测力计原理与构造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构造:主要由吊环、刻度板、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指针
刻度板
挂钩
弹簧
二、新知讲解
3. 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
测量前:
①估计所要测的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②检查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调整。
③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轻轻地拉动挂钩,放手后,观察指针能否回到初始位置。
量程:
0~5N
分度值:0.1N
二、新知讲解
3. 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
测量时:
让待测量的力作用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并且使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二、新知讲解
3. 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
读数时:
①视线要与指针所在位置的面板垂直。
②无需估读,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记录数据时:
要标明单位。
操作口诀:“一选量程,二校零;三对轴线,四平视;五读数值,六标单位。
二、新知讲解
3.测力计的使用
做一做:
用力分别拉弹簧、橡皮筋和捏面团、弯折铁丝;松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吗?
恢复到原来形状
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
2.弹力
弹力的产生
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范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elastic force)
弹力的诞生需要两个条件: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的决心
演示实验:
3. 弹力的方向
压力与支持力:
方向: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F’
F
压力
支持力
拉力方向:
大量实验表明,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F
拉力
3. 微小形变的观察
3. 微小形变的观察
三、小结与拓展
测力计使用要‘温柔’,口诀记牢别犯错!
弹力的秘诀:弹性形变+恢复决心=弹力诞生!方向要么垂直接触面,要么沿绳子收缩方向!

工程师用弹性形变设计汽车减震——弹簧被压扁后‘反弹’,让坐车像坐沙发!回家后,观察你家弹簧秤,想想它的‘倔强’原理!”
拓展脑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力的测量 弹力》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物理观念:学生能建立力的测量和弹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力学现象。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能力,使其能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规律,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学生经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性与范性形变探究等实验过程,学会设计简单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
2. 教学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区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拿起物理课本、提起装满书的书包、搬书桌的图片,提问:“从拿起课本到搬书桌,用力大小明显不同,那如何准确测量这些力呢?”接着展示蹦床、射箭、跳水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问:“这些场景中都有一种神奇的力在起作用,大家猜猜是什么力?”
2.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力的测量方法和图片中涉及的力。
3. 活动目的: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本节课主题,同时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物理问题的意识。
(二)认识测力计(7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握力计、牵引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实物或图片,介绍这些都是测量力的工具。重点讲解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指出其结构包括吊环、刻度板、弹簧、指针、挂钩,强调各部分的作用。
2. 学生活动:观察测力计实物或图片,仔细聆听讲解,近距离观察弹簧测力计实物,触摸感受各部件,说出对不同测力计的初步认识。
3.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测量力的工具形成直观认识,为后续学习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测力计原理与构造(10分钟)
1. 教师讲解:缓慢拉伸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变化,讲解:“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再次详细介绍各部件在测量力时的协同作用。
2. 学生活动:观察弹簧拉伸过程,理解原理。在教师指导下,轻轻拉伸弹簧测力计,感受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思考各部件的功能。
3. 活动目的: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身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12分钟)
1. 教师讲解:结合弹簧测力计实物,边演示边讲解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估计待测力大小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并调零、轻拉挂钩检查能否复位。测量时强调力要作用在挂钩上且方向沿弹簧轴线。展示错误使用图片,让学生找错并讲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讲解读数和记录数据的方法,总结操作口诀“一选量程,二校零;三对轴线,四平视;五读数值,六标单位”。
2.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演示,跟随操作练习。观察错误使用图片,指出错误并说明正确做法。朗读并记忆操作口诀,进行简单的测量力的模拟操作。
3. 活动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弹力(15分钟)
1. 教师讲解:分发弹簧、橡皮筋、面团、铁丝,指导学生实验: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捏面团、弯折铁丝,观察松手后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讲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强调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且有恢复原状的趋势。
2.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不同材料的形变特点,理解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3. 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形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六)弹力的方向(8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压力与支持力、悬线拉力的图片,讲解压力和支持力作为弹力,方向分别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悬线拉力方向沿悬线收缩方向。结合生活实例,如书放在桌上、吊灯悬挂等加深理解。
2.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理解弹力方向。用手模拟压力、支持力和拉力,感受力的方向,在小组内分享生活中弹力方向的实例。
3.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七)微小形变的观察(5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微小形变观察实验装置(如利用平面镜和激光笔观察玻璃瓶微小形变),介绍实验原理是通过光学装置将微小形变放大。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激光光斑的移动。
2.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装置和演示过程,思考实验原理,观察激光光斑移动,感受微小形变的放大效果。
3.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微小形变的存在及观察方法,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八)课堂小结与拓展(3分钟)
1.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观察家中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思考其工作原理;查阅资料了解弹性材料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回顾知识点,记录拓展任务,课后完成观察和资料查阅。
3.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拓展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探究,在实践中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重难点内容,应多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