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九章 压强大气压强第3节【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科学思维:(1)培养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物品对大气压的存在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并收集实验现象对其进行论证。(2)通过引导和科学推理,对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进行分析,对相关方案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多角度问题出发认识大气压强的大小。3.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方向、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等,初步学会类比、等效替代等方法。(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观察、交流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介绍有关研究大气压强的人物和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认识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废矿泉水瓶、吸管等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导入新课试管爬升实验小试管为什么会上升呢?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地球周围存在大气层。探究点一 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实验1:纸杯覆水实验实验2:吸盘吸起玻璃板。将吸盘贴在物体上(不按压),观察现象;再将吸盘贴在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观察现象。将硬纸片放在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观察现象。再把杯子装满水,用手按住并倒置,观察现象。从以上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得出了什么结论?分析交流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生活中关于大气压存的实例很多,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吸饮料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茶壶盖上的小孔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马德堡半球实验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球体内部没有气体,也就没有向外的压强(压力),外部有大气,对半球的四周表面有压强,所以是大气压强(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解释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并且很大。p大气压p大气压p大气压p大气压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点击图片播放视频交流思考(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排净管中的空气,确保水银上方为真空状态。刚开始时管内水银高度较高,所以水银产生的压强较大,比大气压大,所以管内的水银会下降。没有。当水银下降到合适的高度时水银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此时水银就不再下降而稳定在这个高度。=ρ水银 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p大气=p水银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105 Pa。探究新知讨论交流(1)如果长玻璃管倾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无关,所以把玻璃管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不会影响结果.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则水银将会充满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随玻璃管长度改变而改变,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是大气压的值,无法测量大气压。(3)如果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2)把玻璃管换为更组或更细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探究新知(4)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中时,管内水银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水银柱上面,会使水银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水银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5)当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时,对实验有无影响?探究新知大气压的特殊测量--吸盘法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探究新知大气压的特殊测量--针筒法点击图片播放视频2.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波纹状真空金属盒,气压变化时,金属盒厚度会发生变化,传动装置将这种变化转化为指针的偏转,指示出气压的大小。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也是一种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结论:气压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现象:从楼下到楼上的过程中,水柱的高度升高。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二)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用1支大号针管(带橡皮帽)、一杯70℃以上的热水。①用针管吸进针管容积的三分之一,70℃以上的热水;②将吸有热水的针管口朝上,用橡皮帽堵住针管口,另一只手将针管的活塞使劲往下拉,针管里水重新沸腾,不断地有气泡冒出来;③将针管活塞放松,针管活塞会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里的水不会再冒气泡。向下压活塞过程中,针管内气压变小,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内气压变大,水的沸点变高,所以不再沸腾。探究新知高山空气稀薄,大气压很小,水的沸点较低,所以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煮熟?怎样才能把饭煮熟呢?用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气压变大,从而提高沸点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课堂小结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变化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产生原因:重力、流动性托里拆利实验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标准大气压可取1.0×105P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低大气压的应用气压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节《大气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科学思维:(1)培养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物品对大气压的存在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并收集实验现象对其进行论证。(2)通过引导和科学推理,对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进行分析,对相关方案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多角度问题出发认识大气压强的大小。3.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方向、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等,初步学会类比、等效替代等方法。(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观察、交流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介绍有关研究大气压强的人物和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认识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废矿泉水瓶、吸管等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教学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自主预习】1.大气压:因为空气有______,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_____,所以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有______.因为空气具有______,所以空气像液体一样,向各个______都有压强.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______,简称______或气压.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实验.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取值______Pa.3.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大气压强的大小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温度、空气湿度有关.人们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来预报天气.【探究新知】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液体由于受______且具有______性,所以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样空气也受______且具有______性,所以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我们把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实验①:纸杯覆水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纸片______(“落下”或“不落下”).(2)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纸片______来 (“落下”或“不落下”)分析:硬纸片受______作用,且受水向下______的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______,证明大气存在压强.(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现象:硬纸片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落下.说明:空气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______都有压强.2.实验②:吸盘吸起玻璃板.现象:吸盘能吸起玻璃板.分析:把吸盘内的空气挤出后,吸盘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强,吸盘被“压”在玻璃上.生活中关于大气压存的实例很多,____________.3.归纳:①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______.简称为______或______.②特点:空气内部向______方向都有压强.③产生原因:空气受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性.④存在: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是______实验.探究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一)大气压的测量1.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2.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4)水银面下降了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不再下降了?.(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______.3.讨论交流:(1)如果长玻璃管倾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2)把玻璃管换为更组或更细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3)如果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4)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5)当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时,对实验有无影响?.(二)气压计大气压强可用气压计来测量.常用的气压计有两种:(1)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水银气压计,这是一种精密的气压计,常用在实验室中;(2)无液气压计:用它可直接读出大气压强的值,它的内部有一个抽成真空的薄金属盒,靠弹簧支撑而不至于被压扁,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引起盒厚度的微小形变,然后通过杠杆放大后显示出来.水银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探究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1.想想做做 用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1)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颜色的水(2)取一根玻璃管,画上刻度,通过橡皮塞插入水中.(3)向管中吹入少量气体,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大气压.拿着自制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实验现象:随着高度的增加,自制气压计管内液面______.实验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______,但两者不成正比.海拔3000 m内,每上升10m,大气压约降低______Pa.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值3.气压影响沸点:实验:用1支大号针管(带橡皮帽)、一杯70℃以上的热水.①用针管吸进针管容积的三分之一,70℃以上的热水;②将吸有热水的针管口朝上,用橡皮帽堵住针管口,另一只手将针管的活塞使劲往下拉,针管里重新沸腾,不断地有气泡冒出来;③将针管活塞放松,针管活塞会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里的水不会再冒气泡.分析:向下压活塞过程中,针管内气压______,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______;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针管内气压______,水的沸点______,所以不再沸腾.结论:液体的沸点在气压减小时______ ,在气压增大时______.高压锅的原理:高压锅密封,提高锅内气压,从而水的沸点______,使食物易熟.【当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2.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3.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A. 10 N B. 100 N C. 1 000 N D. 10 000 N4.如图所示,在古书《席上腐谈》中有这样的记载,将空瓶罩在燃着的纸卷上,再将热的空瓶迅速罩在人后背上,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气压,瓶就压紧在身体上.5.如图所示,是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实验.真空罩的内、外两侧分别吸着一个吸盘,用抽气机慢慢抽掉真空罩内的空气,可以观察到真空罩____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的吸盘脱落,由此可知,吸盘能吸在玻璃罩上是因为______的作用.6.小王同学暑期在云南腾冲旅游时,从海拔3780米高的高黎贡山峰带了个拧紧盖子的塑料瓶[如图(a)]所示,下山,当晚回到海拔1600米的腾冲县城时,发现随身携带塑料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如图1(b]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______,大气压也随之________;而瓶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___________,因此是__________导致塑料瓶发生如此变化.7.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1)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mm.(2)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气压为_____Pa(ρ水银=13.6g/cm3,g=10N/kg).(3)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均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4)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重力 压力 压强 流动性 方向 大气压强 大气压2.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1.013×105 1.0×1053.减小【探究新知】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重力 流动 重力 流动(1)落下 (2)落下 重力 压力 向上 大气 (3)不会 方向2.吸饮料、拔火罐、钢笔吸墨水、护士打针时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茶壶的盖上都有一个小孔……3.①大气压强 大气压 气压 ②各个 ③重力 流动 ④马德堡半球探究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一)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2.(1)排净管中的空气,确保水银上方为真空状态.(2)刚开始时管内水银高度较高,所以水银产生的压强较大,比大气压大,所以管内的水银会下降.(3)没有.(4)当水银下降到合适的高度时水银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此时水银就不再下降而稳定在这个高度.(5)p大气=p水银=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1.0×105 Pa3.(1)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不会影响实验结果.(2)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无关,所以把玻璃管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不会影响结果.(3)把玻璃管换为长度大于1m的玻璃管,只要水银柱上方保持真空,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因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换为长度小于76cm的玻璃管,则水银将会充满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随玻璃管长度改变而改变,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是大气压的值,无法测量大气压.(4)把玻璃管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5)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玻璃管中时,管内水银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水银柱上面,会使水银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水银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探究点三 大气压的变化1.大于 上升 减小2.减小 1003.变小 越低 变大 变高 降低 升高 升高【当堂练习】1.B 2.D 3.C 4.小于 5.内侧 大气压 6.增大 增大 不变 大气压的增大7.(1)760(2)1.01×105(3)不变 变长(4)偏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第3节 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产生原因:大气受 作用,且具有 。 2.大气压强简称 。 3.实例:吸盘、覆杯等。二、大气压的测量1.测量实验: 实验。 [注意] 影响托里拆利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玻璃管内进去气体,导致测量结果偏小。与玻璃管口在水银中的深度无关。知识清单重力流动性大气压托里拆利2.标准大气压:通常把 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作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等于 Pa。 3.测量工具: 计。 4.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 5.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 ;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 。 7601.013×105气压小高低深度理解大气压的应用(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式抽水机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使内部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2)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3)大气压跟体积的关系:温度保持不变,质量一定的气体,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4)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典例分析】[例]如图所示,在水银槽中竖直倒插一根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管内有一段水银柱,高为h,水银柱上端密封有一段空气柱,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一些(管口不离开水银槽内水银面),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为h1,则( )A.h>h1 B.hC.h=h1 D.无法判定B基础题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A.橡皮膜向左凸出B.水“悬空”在塑料管中C.用吸管喝饮料D.吸盘被压在光滑墙壁上2.医生从药水瓶中将药水抽入注射器,是依靠( )A.注射器的吸力 B.药水自动流入注射器C.大气压对药水的作用 D.以上的作用都有3.(2024绵阳模拟)有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其中有两人不小心使玻璃管内混入了一些空气,有一人把管放斜了,只有一人操作完全正确。他们记录到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分别为:725 mm、733 mm、749 mm、760 mm,那么,实验地点当时的实际大气压与下列哪种情况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同( )A.725 mm B.733 mm C.749 mm D.760 mmCC4.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先在烧瓶中装满沸水,再倒掉沸水,然后在烧瓶口放入去壳的鹌鹑蛋(不留缝隙),将烧瓶口向右或向左或向下,发现鹌鹑蛋一直向烧瓶底部运动,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A.大气压与鹌鹑蛋质量的关系B.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大气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D.大气的压强与热水温度的关系B5.(2024黔东南一模改编)如图所示,在铁桶内放入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在 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而且是很大的。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他使用水银来做这个实验是因为水银的 大。 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密度6.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到西藏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到西藏时,很多人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 (选填“大”或“小”)得多,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100 ℃。小低于7.(教材图片改编)如图甲所示为某兴趣活动小组用玻璃瓶和吸管自制的气压计,将此气压计从教学楼的底层移至楼顶,吸管中水柱的高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图乙装置中水银柱高度为 750 mm,则实验地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或“低”),若将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高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升高低不变中档题8.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 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C.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D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盆景盘与塑料瓶可以看成连通器B.随着瓶内水流至盆景盘中,盆景盘对桌面的压强将变大C.瓶中水不再流出时,瓶中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D.将此装置从一楼搬到五楼,塑料瓶中的液面将上升C10.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气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C.p3B11.暑假期间,苗苗和家人乘车从印江去青藏高原旅行。如图所示是在出发前(印江此处海拔为479 m)和到达后(青藏高原此处海拔为4 100 m)拍摄的同一包零食袋(密封完好)的图片,拍摄时两地温度基本相同。其中图 (选填“甲”或“乙”)是在印江拍摄的。 甲12.(2024兰州)小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橡胶吸盘对接后用力挤压,排出里边的空气,用力很难将它们拉开,说明吸盘外部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或“小于”)吸盘内部气压,小雅想要将两吸盘分开,请你为小雅提供一条可行的建议: 。 大于在吸盘上戳一个小孔13.(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打鸡蛋时,往往向碗沿碰一下,蛋壳就破了;为了分离蛋黄、蛋清,先用手按压空矿泉水瓶,再把瓶口贴着蛋黄,松手后蛋黄会被吸进矿泉水瓶里,如图所示。请解释:蛋黄被吸进瓶里的原因。答案:用手按压矿泉水瓶时,瓶内的空气被挤出,把瓶口贴着蛋黄,松手后瓶子恢复原状,瓶内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蛋黄就被压进瓶子里,实现了蛋黄、蛋清的分离。素养题14.小明用2 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 N 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 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的长度为4.00 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刚被拉动有刻度部分1.04×105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 。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 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选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强”)为0.3 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大气压的值。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摩擦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3《大气压强》导学案.docx 9.3《大气压强》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物理.pptx MyVideo_1.mp4 吸盘测大气压_20250314_21433338.mp4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_20250314_21430991.mp4 第3节 大气压强习题课件.pptx 针筒测大气压强_20250314_21430512.mp4 马德堡半球实验 _20250314_21432516.mp4 高压锅原理_20250314_2143194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