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21课《破而后立 砥砺前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历史教学“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塑造健全人格的首要的、核心的任务。 基于以上,我在本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以破立而后生为本课主题,用思想点燃课堂,从“基于唯物史观之诠释、基于时空观念之同情、基于史料实证之体验、基于家国情怀之熔铸”四个维度融合本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历史。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及新兴国家的发展》,隶属于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顾名思义,本单元大概念主要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包括世界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社会主义阵营的曲折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发展。本课内容对应第四个变化。在教材编排上,本课内容被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就”“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从教材内容来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占据3/4篇幅,因而这一部分必然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回顾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国家民主民族运动发展历程,其中一直有一条“近现代化”的暗线。亚非拉国家被欧美国家殖民的重要因素就是传统落后的亚非拉国家无法抵抗现代先进的欧美国家的侵略。正如马克思所说“英国在亚洲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压迫一方面带来灾难,但也在客观上为其带来近现代化因素。因此殖民体系的瓦解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罪恶以及亚非拉人民高涨爱国主义,也是亚非拉国家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殖民统治瓦解后,亚非拉国家的近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无形的殖民统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在阻碍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因此本课的难点就是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近现代化历程中的挑战及对策。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目前是高一第二学期,经过第一学期的训练,掌握的一定的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高一上主要学习的中国史,学生对与中国史有一定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将会插入一些中国史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试图打破学生对中国史和世界史设定的壁垒。 (三)初高中教材衔接 本节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部分内容在人教部编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中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已经进行了介绍,高中段做简化处理,由学生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史实梳理,唤醒学生的认知,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21课第一子目【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第22课第三子目【生态与人口问题】课已对战后世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并进行浅层次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可进行深层次理解和探究。 本课主要基于初中所学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引领,探究历史问题,渗透历史解释及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及能力。教学目标总体目标: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奔溃,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鼓励学生学着解决发展问题的途径。 能通过史料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及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能通过文字、图片、宁教云视频等资料,回顾新兴民族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体会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通过时间轴、表格和地图等形式,梳理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过程,理解不同地区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素养目标:时空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原因及意义 2. 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近现代化历程中的挑战及对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实物展台 视频资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导学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世界之变 成就 破而后立 砥砺前行 第三世界之变 挑战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亚非拉民族独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20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呢? 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重大,其中一个便是“中国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当我们把视野由中国扩大的世界,就会发现此时的中国并不孤单,饱受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在此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学生回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时间为连接点,由新中国成立引出本课内容,在熟悉的基础上架构新知,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对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形成的壁垒,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第一目:破而后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释: 世界殖民体系:从十五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附属国,胁迫其他国家为半殖民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正式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单元目录,并利用时间轴自主梳理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一)破立之相——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民族独立运动) 【初高中教材知识衔接】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12课和第19课已对亚洲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进行了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并进行浅层次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1.根据教材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整合,梳理殖民体系瓦解(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白板技术设计】 表格使用希沃白板蒙层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案的生成,选择性的展示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印证,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史实。 【信息技术应用】学生浅层次自主学习后,借助camera高拍仪媒体设备,将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拍照展示在电子白板屏幕上,学生可直观的对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介绍,有助于互动式课堂学习。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简单介绍部分国家指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过程。 利用地图介绍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英国的分而治之内容的,重点介绍印度独立。 情感教育:教师介绍古巴之父——卡斯特罗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点出其战斗精神和民族抱负。 【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出示图片及视频重点介绍介绍印度及印巴分治存在的祸患,对后期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埋下后患。 跨单元主题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单元目录及所学知识,并利用时间轴梳理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 (二)破立之因——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深度探究】 问题探究2.结合学案史料链接及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 教师借助P132页问题探究,过渡到探究世界殖民体系奔溃的原因 【教师过渡】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国际局势变化和殖民地人民斗争的结果。当初亚非拉国家为落后而无力抵抗先进的欧美国家侵略而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欧美资本主义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实力下降无法支撑其殖民统治。社会主义阵营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这些因素有利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因素而忽视亚非拉国家自身近代化发展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等原因。 (三)破立之果——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深度探究】 问题探究3:结合学案史料链接及所学内容,推导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意义? 大单元主题:教师探究总结,点出单元主题——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是20世纪伟大的变化之一,也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过渡:政治的独立,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各洲新兴独立国家顺势而为,立足本国国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一起分析殖民体系的含义及梳理形成过程 学生回顾初中九年级下册第12课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第19课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表格提示,阅读教材,归纳整理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史实。并由学生借助camera高拍仪媒体设备,展示初高中知识衔接学习成果,生生间相互评价,进行内容补充。 学生根据材料和事迹的了解,简单对其评价。 学生结合导学案史料及所学知识,以合作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结合导学案史料及所学知识,以合作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成果展示 历史解释是多元化,通过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对后期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教学做铺垫 通过民族解放斗争史实使体会其艰辛过程,领悟民族精神,努力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涵养家国情怀 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讲解,学会全面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第二目: 砥砺前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挑战 教师引导:在独立之前,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由殖民国控制,服务于至民国的利益,因而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是不完善不平衡的。但是亚非拉国家在推翻殖民统治后,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再加上相对和平的世界局势等其他因素,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显著。 成就及问题【浅层学习】问题探究4:阅读教材p31第二子目,梳理第三世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浅层学习】问题探究4:阅读教材p31第二子目,梳理第三世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教师简单介绍亚洲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展示亚洲金融风暴图,点出发展的背后隐藏危机。 (二)面临共同挑战 【初高中教材知识衔接】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21课第1子目【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第22课第3子目【生态与人口问题】课已对战后世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并进行浅层次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5:请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和当代现实,谈谈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第三世界的发展还面临这哪些问题? 教师过渡:这些问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存在的失误,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影响,一种无形的殖民统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在阻碍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亚非拉国家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三)解决方案 【高阶思维 跨学科拓展】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奇迹”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发展中国家作为战后的一个弱势的群体,显然在许多方面面临的挑战要比发达国家多得多。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自身经济时许多的方面是举步维艰的。 ——王和兴《国际问题研究》 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挑战?请结合政治、地理、历史各学科的知识,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出路,拟定发展方案(300-500字)。 超链接技术支持:成果展示后教师评价,并点击图片,超链接“宁夏教育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视频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播放视频,点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将中国的独立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结合起来,体会当下中国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生一一作答,教师给与评价 学生结合时政和初中历史常识,就自己所发现的国际发展问题进行介绍 学生自主撰写,教师指导,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成果,生生补充教师评价 学生观看宁教云平台优质教育视频 检测学生预习成果,且通过 教材学习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发现问题,提升思维。 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经理是学习与现实关怀,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跨学科作答,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顺应趋势,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梳理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课堂小结 1.依据板书,进行知识总结,点出大单元主题概念 2.情境升华:“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未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属于过去,但未来可以塑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思考,更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理性的选择!作业布置 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挑战?请结合政治、地理、历史各学科的知识,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出路,拟定发展方案(500—10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