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功第1节【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科学思维:经历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升从复杂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思维;经历实例分析的过程,掌握解决科学问题时把握必要因素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通过分析现象,体会基于现象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的过程中,感悟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分析科学问题是要把握必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导入新课生活中的功和物理学中的功背起书包走路上学,回家时又背了很多的书,你可能觉得你做了很多功,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你对书包并没有做任何功,那么在物理学中什么是功?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探究新知汽车打滑推箱子汽车、箱子受到的力有没有成效?探究点一 力学中的功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用力推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在推车的过程中,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成效是什么?推力,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了距离。物理学中我们称推力F做了功。F支GF推f探究新知知识点 1力学中的功sF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作用,并且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探究新知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ssFAFB物理学中的功包含一种“贡献”和“成效”的含义,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探究新知归纳总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F二者缺一不可。功的两个必要因素sssFF探究新知归纳总结请你解释为什么说你背书包上、下学的过程中对书包没有做功?当你背书包回家步行上楼的过程中,对书包做功了没有?做功,书包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背书包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书包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书包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探究新知传球的过程,下列情境中做没做功?1.把球从地上拿起来,手对球 。2.拿球站着不动时,手对球 。3.拿球向前走的过程中,手对球 。4.传球,球未离手前,手对球 。5.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时,手对球 。做功不做功不做功做功不做功探究新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下列情境中做没做功?不做功做功做功不做功做功探究新知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探究新知没有做功(劳而无功)s=0F≠0①有力无距离人搬而未起,力做功吗?上述事例中,人用了力,但是物体没有移动,力不做功。人举杠铃不动,举力做功吗?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探究新知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球在空中飞行时,有力做功吗?②有距离无力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球在空中飞行,是由于惯性,没有力做功。没有做功(不劳无功)s ≠ 0F = 0探究新知服务员托着食品盘送菜,托力是否做功?托力F距离s力没有做功(劳而无功)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③力与运动距离的方向垂直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提力是否做功?这两种情况,物体并没有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所以力不做功。F⊥S拉力F∟探究新知总结: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通过一段距离。即F=0,不劳无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即s=0,劳而无功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即F⊥s, 劳而无功探究新知甲与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甲乙丙如图所示,是起重机把每一个重力都相同的货物提高的情景,请你仔细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甲与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探究新知甲与乙两次,乙做功多。因为力相等,乙通过的距离大。甲乙丙甲与丙两次,丙做功多。因为通过的距离相等,丙用的力大。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越多。探究新知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力×距离公 式牛(N)米(m)焦耳(J)即:1 J=1 N · mW = F s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将两个鸡蛋举高1米,大约做1焦耳的功。归纳总结探究新知W = Fs力与距离的计算已知做功多少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求出力的大小。已知做功多少和力的大小,可求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注意:式中物理量全部用国际单位制。力F与距离s具有对应性:即距离s是物体沿受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F与s在同一直线上;F与s具有同体性:即F与s对应同一个物体。F=s=例题1 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拉力做的功。(g=10N/kg)解:雪橇在平直的雪地匀速前行,则马的水平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F拉=F摩=800N雪橇沿水平拉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s=3000m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 W=Fs=800N×3000m=2.4×106J注意:在计算过程要注意物理量对应、单位要统一、计算有公式,步骤要规范。探究新知例题2 将重为50N的大桶水,匀速从地面提升到0.2米的高度,又匀速向前走了6m,求: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的提力做了多少功?解:匀速提升过程中对大桶水做功W=Fs=Gh=50N×0.2m=10J,匀速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对大桶水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做功10J。探究新知思考:大桶水在提升过程中,重力是否做功?【拓展延伸】重力没有做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此时大桶水移动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我们称克服重力做功。G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如果物体移动的方向与一个力(阻力)的方向相反,我们就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例如,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前进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提高物体时要克服重力做功。F推力f摩擦F拉力G重力人在爬楼梯时,要克服自己的重力做功,计算做功的大小时,应该用人的重力G 乘以楼梯的竖直高度h。W=Gh重力Gh课堂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科学思维:经历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升从复杂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思维;经历实例分析的过程,掌握解决科学问题时把握必要因素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通过分析现象,体会基于现象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的过程中,感悟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分析科学问题是要把握必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学习重点】1.理解功的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应用;2.功的两个要素、功的概念.【学习难点】1.知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自主预习】1.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______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______,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2)物体在力的______上移动的距离.3.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移动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保持继续运动.4.功的大小:(1)规定:在物理学中,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和物体在______上移动__的乘积.用字母______表示.(2)公式:W =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______J.(3)理解: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F的______上通过的距离,F和s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力学中的功1.请认真观看汽车打滑视频和推箱子视频,大家认为汽车、箱子受到的力有没有成效?分析:汽车、箱子尽管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______,说明受到的力______成效.2.用力推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小车有“成效”?分析:小车受到______的作用.小车在______的作用下运动,所以______对小车有“成效”.此时这个时候我们就说______做了功.3.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托起,使货物向上发生位置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是哪个力提高了货物?成效是什么?分析:货物受到______的作用,托起了货物,货物在______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距离.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4.归纳:(1)如果一个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_上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就有了成效,也就是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物体在这个______移动的距离.5.学以致用:请你解释为什么说你背书包上、下学的过程中对书包没有做功?当你背书包回家步行上楼的过程中,对书包做功了没有?答:.6.把篮球放在地面,两名同学传球,下列情境中做没做功?①把球从地上拿起来,手对球 ______.②拿球站着不动时,手对球______.③拿球向前走的过程中,手对球______.④传球,球未离手前,手对球______.⑤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时,手对球______.7.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下列情境中做没做功?8.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______.F≠0,s=______;(劳而无功)(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的作用.F______0,s≠0;(不劳无功)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过程中,脚对足球做功了吗 冰壶离开手,足球离开脚后,由于______继续运动,在运动方向上______力的作用,人对冰壶和足球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做功.(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是______的.(垂直无功)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提力是否做功? 服务员托着食品盘送菜,托力是否做功?这两种情况,物体并没有沿着力的方向移动______,所以力不做功.力和移动的距离的方向______,不做功.探究点二 功的计算1.如图所示,是起重机把每一个重力都相同的货物提高的情景,请你仔细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1)甲与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甲与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3)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越大,物体在力的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越多.2.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功的计算”,说出功等于?公式是?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符号及单位是?归纳:①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______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______的乘积.②公式:W =______.③单位:W──功──(J);F──力──(N);s──距离──(m)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______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J.1焦=1牛·米(1J=1N·m)例题1 阅读课本例题,讨论后分享例题的解题思路.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拉力做的功.(g=10N/kg)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物理量对应、单位要统一、计算有公式,步骤要规范.例题2将重为50N的大桶水,匀速从地面提升到0.2米的高度,又匀速向前走了6m,求: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的提力做了多少功?【拓展延伸】思考:大桶水在提升过程中,重力是否做功?答:.归纳:此时大桶水移动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______,我们称克服重力做功.3.拓展:克服力做功如果物体移动的方向与一个力(阻力)的方向______,我们就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例如,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前进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提高物体时要克服重力做功;爬楼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当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2.物体受到5N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沿水平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l0s,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 )A.0J B.1J C.10J D.50J3.一位初中生从教学大楼的底楼走到3楼,所做功约为( )A.3 J B.30 J C.3×102J D.3×103 J4.如图,小明提着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然后以相同的速度走完长10m、高5m的斜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面上,人对物体做功2000J B.水平面上,人对物体不做功C.斜坡上,人对物体做功2000J D.斜坡上,人对物体不做功5.如图是某同学扔实心球的四个分解动作,其中人对实心球不做功的是分解动作________(选填序号).分解动作④完成后,球下落过程中,重力_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6.用2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280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了5m.在此过程中,购物车的重力做功________J,水平推力对购物车做功________J.7.电动车因便捷、低碳、环保等优点深受市民喜爱.小刘骑电动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km,已知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00kg,若阻力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8倍,则阻力的大小为______N,整个过程电动车的牵引力做功为______J.(g=10Nkg)8.“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为1.6×103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00m,用时50s,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1.5×106J,求满载时:(1)汽车的总重力;(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受力 距离2.(1)力 (2)方向3.①距离 ②垂直 ③惯性4.(1)力 力的方向 距离 W (2) Fs 0.5 (3)方向【探究新知】探究点一 力学中的功1.没有2.重力、支持力、推力、阻力 推力 推力 推力F3.托力和重力 托力 托力4.(1)力 力的方向 (2)力 力的方向5.背书包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书包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书包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背书包回家步行上楼的过程中做了功,书包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6.①做功 ②不做功 ③不做功 ④做功 ⑤不做功7.不做功 做功 做功 做功 不做功8. (1)距离 0 (2)力 = 惯性 没有 没有 (3)垂直 垂直探究点二 功的计算1.(1)甲与乙两次,乙做功多.因为力相等,乙通过的距离大.(2)甲与丙两次,丙做功多.因为通过的距离相等,丙用的力大.(3)力 方向2.①力 距离 ② Fs ③焦耳 牛顿 米 1例题1解:雪橇在平直的雪地匀速前行,则马的水平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F拉=F摩=800N雪橇沿水平拉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s=3000m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 W=Fs=800N×3000m=2.4×106J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物理量对应、单位要统一、计算有公式,步骤要规范.例题2解:匀速提升过程中对大桶水做功W=Fs=Gh=50N×0.2m=10J,匀速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对大桶水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做功10J.【拓展延伸】重力没有做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相反3.相反【当堂练习】1.B 2.A 3.D 4.B 5.②④ 做功 6.(1)0 (2)100 7. 80 2.4×1058.(1)1.6×104N;(2)20m/s;(3)1.5×103N解析:(1)汽车的总重力G=mg=1.6×103kg×10N/kg =1.6×104N(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20m/s(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F牵===1.5×103N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节 功物理观念: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科学思维:经历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升从复杂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思维;经历实例分析的过程,掌握解决科学问题时把握必要因素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通过分析现象,体会基于现象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的过程中,感悟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分析科学问题是要把握必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车、篮球等。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功和物理学中的功”。 提出问题:背起书包走路上学,回家时又背了很多的书,你可能觉得你做了很多功,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你对书包并没有做任何功,那么在物理学中什么是功 今天我们学习“功”。 通过视频提出物理学中的“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力学中的功 播放视频:汽车打滑视频和推箱子未推动的视频,大家认为汽车、箱子受到的力有没有成效 学生:没有,汽车、箱子尽管受到了力,但没有运动。 演示实验:用力推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中,小车受到哪些力 学生:重力、支持力、推力、阻力。 教师:那么在推车的过程中,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 成效是什么 学生:推力,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了距离。 教师:这个时候我们就说推力F做了功。 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托起,使货物向上发生位置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是哪个力提高了货物 成效是什么 学生:货物受到托力和重力的作用,托力托起了货物,货物在托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距离。 教师: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通过以上实例,请你总结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怎么判断力是否做功呢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力的“成效”,顺利引入功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教师:现在能解释为什么说你背书包上、下学的过程中对书包没有做功了吧 学生:背书包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书包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书包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 教师:当你背书包回家步行上楼的过程中,对书包做功了没有 学生:做功了,书包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学生上台演示,把篮球放在地面,两名同学传球。 观察并讨论传球的过程,下列情境中做没做功 1.把球从地上拿起来,手对球。 2.拿球站着不动时,手对球。 3.拿球向前走的过程中,手对球。 4.传球,球未离手前,手对球。 5.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时,手对球。 答案(课件展示):1.做功 2.没有做功 3.没有做功 4.做功 5.没有做功 播放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整个过程视频,判断手对杠铃做功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上台情境再现,分阶段判断运动员对杠铃是否做功。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不做功有哪些情况 小组代表: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与运动距离的方向垂直。 探究点二 功的计算 过渡:我们探究了功的含义和要素,那么如何比较功的大小呢 如图所示是起重机把每一个重力都相同的货物匀速提高的情景,请你仔细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与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甲与丙两次,哪一次做功多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甲与乙两次,乙做功多。因为力相等,乙通过的距离大。 学生:甲与丙两次,丙做功多。因为通过的距离相等,丙用的力大。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远,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5~86页“功的计算”,说出功等于 ,公式是 ,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符号及单位分别是 。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找出功的定义、公式以及公式中的每个物理量的单位。 功的定义: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通过实例,会判断力是否做功,培养物理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做功的含义和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情境真实重现,帮助学生分析做功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简单的做功和不做功,而是要学会分阶段进行拆解分析做功情况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如何计算功先让学生想象1焦耳的功有多大,再让学生体验将两个鸡蛋举高1 m,这就是1焦耳的功。 例题1 阅读课本86页例题,讨论后分享例题的解题思路。 学生写在学案上,找一名学生进行板演。完成后,找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点拨: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物理量对应、单位要统一、计算有公式,步骤要规范。 例题2 小明将重为50 N的大桶水,匀速从地面提升到0.2 m的高度,又匀速向前走了6 m,求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的提力做的功。 解 匀速提升过程中对大桶水做功W=Fs=Gh=50 N×0.2 m=10 J,匀速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对大桶水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大桶水做功为10 J。 【拓展延伸】 思考:大桶水在提升过程中,重力是否做功 学生:重力没有做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教师:此时大桶水移动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我们称克服重力做功。 教师补充:克服力做功(课件展示) 如果物体移动的方向与一个力(阻力)的方向相反,我们就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前进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提升物体时要克服重力做功;爬楼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通过例题训练公式的应用 利用做功的因素,判断重力是否做功,从而引发争议,顺势提出克服阻力做功的含义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教师课件展示。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第1节 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基础作业:对照课本和学案,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拓展作业: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从一楼爬到三楼做功的多少,写出测量方案,计算功的大小。本节课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进行理论分析,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同时结合练习进行突破,有效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式W=Fs中的F、s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在解题能力上有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解答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还是有困难。因此要多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会审题,会找关键词、重点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第1节 功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注意] 阻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能说阻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此时阻力对物体也做功,其作用是阻碍了物体的运动,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阻力做了功。2.力学中,功等于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的乘积。3.功的表达式: 。 4.功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知识清单距离力距离W=Fs焦耳焦J深度理解1.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只涉及力F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不涉及物体是否做匀速运动等情况。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不做功,称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不做功,称不劳无功。(3)力和距离垂直,不做功,称垂直无功。【典例分析】[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100 N的水平推力使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前进了 10 m,在此过程中( )A.推力做了5 000 J的功 B.推力做了1 000 J的功C.重力做了5 000 J的功 D.重力做了1 000 J的功B点拨:解此题要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特别要注意距离s是受力物体在该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W=Fs求出推力和重力所做的功。基础题1.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推车没有推动,人对车也做了功B.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C.运动员举起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时对杠铃做了功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对书包做了功2.一位质量约50 kg的同学从一楼走到五楼,他上楼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大约为( )A.60 J B.600 JC.6 000 J D.60 000 JBC3.(2024常州)起重机将1 000 N的重物先竖直向上匀速提升3 m,再悬停6 s,起重机对重物做功情况是( )A.提升过程做了功,悬停过程做了功B.提升过程不做功,悬停过程不做功C.提升过程不做功,悬停过程做了功D.提升过程做了功,悬停过程不做功4.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若两拉力做功相等,则拉力大小之比为( )A.1∶2 B.2∶1 C.1∶3 D.3∶1DA5.质量分别为m和2 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B.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C.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做的功谁多C6.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小李用3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把重为500 N的货物沿斜面由底部匀速拉到顶端,耗时20 s,在这过程中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是 J;推力做的功是 J;斜面支持力做的功是 J。 2 5003 00007.一建筑工人用60 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 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5 m,这在上述小车前进15.5 m的过程中,建筑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 J。 609008.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条全自动驾驶智能高铁。该列车质量为5×105 kg,无人驾驶时以100 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了600 s,这个过程中高铁列车的牵引力为9.5×104 N。(g取10N/kg)求:(1)高铁列车所受的重力。解析:(1)由G=mg可知,高铁列车所受的重力G=mg=5×105 kg×10 N/kg=5×106 N。答案:(1)5×106 N(2)这段时间内高铁列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解析:(2)由速度公式可知,高铁运行的距离为s=vt=100 m/s×600 s=6×104 m,高铁列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Fs=9.5×104 N×6×104 m=5.7×109 J。答案:(2)5.7×109 J中档题9.(课后T4改编)小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3楼的家里,他提鸡蛋的力做功最接近( )A.9 J B.30 JC.90 J D.300 JC10.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不同的物体(m甲> m乙> 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竖直方向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F在三种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三者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W甲>W乙>W丙B.W甲C.W甲=W乙=W丙D.W甲=W乙C11.(课后T1改编)如图所示,某次比赛中,运动员推着冰壶从A点运动6 m到达B点时轻轻松手,随后冰壶沿冰道运动30 m停在O点。若运动员对冰壶的水平推力为 9 N,冰壶运动中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大小恒定为1.5 N。从A点到O点冰壶沿直线运动,此过程中( )A.推力对冰壶做功为270 JB.推力对冰壶做功为324 JC.冰壶克服阻力做功为54 JD.冰壶克服阻力做功为45 JC冰壶赛场俯视图12.(2024遵义期末)质量为50 kg的小李同学在某次跳绳训练中,他的重心离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若他保持图中的跳绳规律不变,连续跳绳1 min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J。(g取10 N/kg) 5 00013.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从A点向B点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对小球 功,细绳对小球的拉力 功。(均选填“做”或“不做”) 做不做14.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完成了太空抛物实验。航天员把物体向前一推,物体向前飞出。物体离开航天员飞行的过程中,航天员是否对物体做功 答案:物体离开航天员飞行的过程中,虽然移动了一定距离,但不再受到航天员的推力,所以航天员对物体不做功。15.(2024福建节选)无人机总质量为2 kg,静止时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0×10-3 m2。某次航拍中,无人机匀速竖直上升 60 m,升力做功为1 800 J,求无人机:(1)受到的重力。解析:(1)无人机总质量为2 kg,则无人机的重力G=mg=2 kg×10 N/kg=20 N。答案:(1)20 N(2)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阻力。答案:(2)10 N素养题16.如图甲所示,静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的正方体物块重为5 N。现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块上,F的大小和物块运动速度v分别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是 N,6~9 s内拉力F做的功是 J。 610817.小明在测量木块重力时,将木块通过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竖直向上缓慢提升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重力大小为 N;弹簧测力计上升9 cm的过程中对木块所做的功为 J。40.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功》 授课导学案.docx 11.1《功》 授课教案.docx 11.1《功》 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物理.pptx 第1节 功习题课件.pptx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