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目标【课程导入】两个人在雪地上情景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压力1、定 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 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3、作用点:接触面上4、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1)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A压力相等时,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作用效果强弱B受力面积相等时,改变压力,观察压力作用效果强弱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种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二、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P表示。2、公式:推导公式:F=PS、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4、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是多少牛5、改变①增大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如破窗锤、篆刻刀、图钉、菜刀、压路机等。②减小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如书包背带、雪橇、铁轨枕木等。例:为了保护塑胶跑道,一些学校禁止在跑道上使用带长钉子的运动鞋。这是因为运动员穿上该种鞋后对跑道的压力几乎不变,但运动员对跑道的( )A.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B.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增大C.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D.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习题训练】类型一:压力的理解1.关于压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都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的B.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C.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D.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力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大小D.压力与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类型二:压强作用效果的增大与减小1.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B.把菜刀刀刃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C.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2.一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措施是( )A.站着不动 B.轻轻伏在冰面上向岸边挪动C.尽快向上跳离 D.立即跑步离开3.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盲道上凸起圆点 B.蚊子尖嘴插入皮肤C.刀刃磨得很薄 D.书包带做得很宽4.当推土机在湿滑的土地上作业时,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还是“减小”)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强,而履带上凸出的棱则起到增大 力的作用,防止车辆打滑。类型三:变化与对比问题1.如图所示,两手指同时压住铅笔两端,大拇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食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p1<p2 D.p1>p2、1题 2题2.如图,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余下的半块与原来的整块相比(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为原来的一半3.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1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F、p不变,f变大B.F、f不变,p变大C.F变小,p、f变大D.F、f不变,p变小4.有铜、铁、铝三个圆柱体金属块(ρ铜>ρ铁>ρ铝),高度相等,底面积不等,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铜、P铁、P铝,则( )A.P铜<P铁<P铝 B.P铜=P铁=P铝C.P铜>P铁>P铝 D.无法判定类型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3)对比甲、丁两图,小刚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类型五:计算题简单题1.某种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求:(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2)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g取10N/kg)汽车限重题型2.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某型号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司机师傅在执行一次运输任务时,开着装满沙子的货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8km,所用时间是6min,该路段限速60km/h(g=10N/kg,ρ沙=2.5×103kg/m3)。(1)车厢内所装沙子的质量是多少?(2)货车的速度为多少km/h?是否超速?(3)货车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地面限制?固体叠加题型3.小莉的质量为45kg,她每只鞋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0cm2,她站在了一块泥地上.为了不让脚陷进泥地,她在水平泥地上放一块重力为200N的木板,当她站在木板中央时,地面受到压强为500Pa。(g=10N/kg)求:(1)她对木板的压强.(2)木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3)如泥地只能只能承受800Pa的压强,则小莉还能载重多少 【课程导入】为什么深水潜水,要穿特制的潜水服?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一、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有影响因素操作: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关系。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操作: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操作: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结论: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小结思考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三、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1、方法:理想模型法2、研究对象——液柱①这个液柱的体积:V=Sh②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③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gSh④平面受到的液柱的压强:注意:①计算公式适用于静止的液体,不适用于流动液体②深度h:指液面到某点的竖直距离,而不是高度A的深度为30cm③特殊固体(长/正方体、圆柱体)求压强可用p=ρgh例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完成了7km级的潜水试验,它潜入海面下7km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ρ海水=1.03×103kg/m3,g=10N/kg);在逐渐上升返回海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海水的压强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例: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______p2,F1______F2。(选填“>”“<”或“=”)四、连通器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2、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原理当连通器内的液体静止时,设想在连通器底部连通的部分有一个小液片AB应用(1)茶壶倒水(2)下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阻挡下水道的臭气进入室内 。(3)锅炉水位计的玻璃管和锅炉构成连通器,可显示锅炉内水位。(4)水塔和自来水管构成连通器,将水送到千家万户。(5)船闸(6)过桥涵洞例:利用连通器可以粗略测定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密度。如图连通器,左侧管中水柱高出基线9cm,右侧管中油柱高出基线10cm,求油的密度【习题训练】类型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工程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因为河水内部压强跟水的( )A.密度有关 B.深度有关C.水的重力有关 D.水的体积有关2、如图所示木桶是由长短不齐的木板组装而成的。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A.木桶的质量大小B.木桶的密度大小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3、如图,一个竖直放置的小筒,注满水,现在筒壁上开有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小孔,那么水将从小孔射出,射出水流最急的是 孔。3题 4题4、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 法;(2)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①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②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 (选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③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 (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类型二:h的判断1、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A.9×102Pa B.1.2×103Pa C.9×104Pa D.1.2×105Pa2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点水的压强是( )A.980Pa B.5880Pa C.2940Pa D.以上都不对类型三: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1、如图所示,比较液体内压强PA PB PC PD2、如图所示,当盛有液体的试管逐渐倾斜到AB位置的过程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小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3、如图,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满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F甲 F乙3题 4题4、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斜面上,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pa=pb=pc B.pa<pb<pcC.pa>pb>pc D.pa>pb=pc类型四:不规则容器和倒置问题1、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 ,对瓶底的压力 ,瓶子对桌面的压力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 ,桌面受到的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甲 乙1题 2题 3题3、一个未装满饮料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甲、F乙、和P甲、P乙,则下列正确的是(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类型四:连通器原理1.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工作的是( )A.茶壶 B.船闸 C.吸管 D.锅炉水位计2.如图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时水将______流动。(填“会”或“不会”)3、(多选)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的隔板将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可用该装置探究的问题是(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2题 3题类型五:固液混合计算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重力大小为2N的薄玻璃杯,底面积为20cm2,向玻璃杯中倒入重力大小为4N的水,水的深度是10cm,g取10N/kg。求:(1)水对杯底的压力;(2)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2、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3×l0-3m2,内装0.6kg的水后,测得容器中水深15cm,若将该容器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忽略容器厚度,g取10N/kg)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3、为了优化市区环境,城区每天清晨都要进行洒水,若一辆洒水车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g取10N/kg)问:(1)该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为多少?(2)洒完一半水时,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若罐内水深1.5m,则水对罐底的压强为多少?4、如图所示,将桶放在水平桌面上,桶的内部底面积为50cm2,外部底面积为60cm2,桶的质量为0.2kg;将0.6kg的水倒入桶中,水深8cm。若小刚重11.2kg,小刚站在地面上时,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他用2N提水桶,没有提起。(g取10N/kg)求:(1)水对桶底的压力为多少?(2)小刚没有提起水桶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小刚改用了拉力的大小,提起水桶站在原地静止,则小刚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课程导入】液体内部朝各处都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呢?一、大气压强实验1: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广口瓶内,然后立即将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现象: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分析:瓶内气体对鸡蛋的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实验2:将硬塑料片平放在装满水的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没有落下分析:硬塑料片受重力作用,受水向下的压力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大气,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实验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没有掉下分析:大气的压强向各个方向可见,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大气受重力的作用且有流动性3、大气压存在的示例:①排除吸盘内的空气,大气压把吸盘紧压在墙面。②吸饮料时管内空气减少,大气压压着饮料沿吸管进入嘴里。二、大气压强有多大1、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2、实验器材水银、水银槽、透明玻璃管3、实验原理P大气=P水银,气压间接转化为测量水银柱的压强。P大气=P汞=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1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粗略取为1×105Pa。4、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要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尽玻璃管的空气。若残留空气,水银柱高度会下降,导致测量值偏小。②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增加,但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③将玻璃管下按、上提,加粗、改细一些,都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因为玻璃管上部是真空,没有压强和压力,水银柱高度仍是760mm。④若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与大气相通,此时玻璃管已同水银槽构成连通器,所以管中水银会下降到和槽中水银面相平。⑤1标准大气压能支撑约10m高的水柱。根据压强相等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h水=(ρ水银h水银)/ρ水=10.336m≈10m例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例2:(多选)下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三、气压与生活1、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又称无液气压计)2、气压与海拔实验: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有怎样变化?现象: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结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气压与天气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气压与体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的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它的压强减小。气压与沸点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例: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A.气压大沸点高 B.气压大沸点低C.气压小沸点高 D.气压小沸点低【课程导入】实验:使劲吹气,猜想下硬币会怎样运动?硬币跳起,上面空气向下的压力小于下面空气向上的压力,硬币上下两面面积相同,因此下面空气向上的压强比较大。由于吹气,上面空气流速变大。由此猜想: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发现两张纸吸到了一起。原因:吹气时,纸条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纸条外侧空气流动慢,压强大,两纸条被吸到了一起。结论: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三、现象1、飞机升力: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2、纸张向上飘起;乒乓球不会掉落;落叶被卷入火车底部;台风来时屋顶向上掀起;雨伞向上掀起等;两艘快速行驶的船不能靠得太近。3、例1:一架正在高空中飞行的飞机,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此时副驾驶整个上半身被“吸”出舱外,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副驾驶受到的重力突然减小B.舱内气压变大,舱外气压变小C.舱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舱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D.舱内温度降低,压强突然增大例2:下列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A.如图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B.如图所示地铁站台边,人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外的区域候车C.如图所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D.如图所示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例3:如图,从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A管中的水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说明对于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选填“大”或“小”)。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2、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 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C.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3、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4、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5、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出水银面76cm,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些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B.实验时,在玻璃管加粗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不出水银面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6、下列实例中,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船闸 B.量筒 C.茶壶 D.锅炉水位计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推到桌子中央。在此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B.M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不变C.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D.M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7题 8题8、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个锥形容器内的水面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这时水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已知ρ煤油<ρ水)。在这两个容器内再分别注入相同厚度的煤油和水后,煤油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煤油与p水的大小关系是( )A.p水>p煤油 B.p水<p煤油C.p水=p煤油 D.以上都有可能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C.4:1 D.1:29题 10题二、填空题1、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或者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2、两个金属圆柱体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8:9,密度之比是9:8,桌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3:2,那么这两个金属圆柱体的高度之比是___________。3、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担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4、如图,A为边长0.1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则图甲中B所受压力为_____牛,受到的压强是______Pa,图乙中B所受到的压强为______Pa。4题 5题 6题5、如图所示,在侧壁开有三个小孔的玻璃容器中倒入足量的水,水将从a、b、c三个小孔中喷出,其中_____小孔喷得最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5)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2、小明同学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块砖和完全相同的三块海绵,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①该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②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 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③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 相同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四、计算题1、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求:(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少米深处水所产生的压强(3)在1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1标准大气压为Po=1.0×105Pa)2、(河北中考)实心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为0.6×103kg/m3,质量为12kg、底面积为4×10﹣2m2,乙的质量为5.4kg,边长分别为0.1m、0.2m、0.3m,(g取10Nkg)(1)求乙的密度(2)求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甲剩余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最小值,求甲截去的高度。/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物理学科《物理压强题目答案解析》第一节 压强类型一:压力的理解1.D 2. D类型二:压强作用效果的增大与减小1.B 2. B 3. D 4.减小;增大类型三:变化与对比问题1.C 2. A 3.A 4.C 类型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海绵凹陷程度(2)压力大小(3)不正确。未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增大时受力面积可能同时变化。类型五:计算题1简单题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类型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 B 2. D 3. c 4. 控制变量法;乙;丙类型二:h的判断1. B 2.B类型三: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类型四:不规则容器和倒置问题压强不变,压力变小,压强变大压强不变,压力变小,压强变大D类型五:固液混合计算第三节 大气压强1.B 2. D 3. D 4. D 5.D 6.B 7.A 8.B 9.A 10.A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C 2. C 3. 下降;小 2.流速大压强小;大气压 3.A;大气压随高度降低章节练习 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B 7. A 8. B 9. A 10. A 二、填空题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3:2 排出管内空气;大气压 c;流速大压强小 上升;大气压随高度降低三、实验探究题(1) 相平(2) 液体密度(3) 无关(4) 甲、丙(5) 各个方向① 控制变量法② 乙;压力③ 受力面积;压力 四、计算题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