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1.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有答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8.1.压力的作用效果(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有答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认识压力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3.认识压强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实验结论和生活现象概括压强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新课导入
1
观看短视频:
尖锐的钉子为什么扎不透人体?是他们有特异功能吗?
新课导入
2
多媒体投放石器工具图片:
原始人都知道将石头、木头、骨头加工的锋利、尖锐,以利于生产狩猎,谁能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
探究点1
认识压力
观察老师演示,将一本书压在一个气球上,气球被压变形。
1.使气球变形的力是什么力?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他的方向有何特点?
2.气球下表面也发生形变,又是为什么?
总结:物理学中将 作用在 的力叫压力。
垂直
物体表面
探究点1
认识压力
尝试谈一谈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表格:
重力 压力
产生原因 由于 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
方向 总是 ; 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 在受压物体的 上
施力物体 ; 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
联系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重力等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即F=G 注意点 1.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2.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地球
竖直向下
垂直
物体的重心
接触面
地球
探究点1
认识压力
完成课本P181图8-5杯子所受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示意图。
F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认识压力
A
A B C D
探究点2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阅读课本P181“做中学”栏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针对猜想中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那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去探究?
(3)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去判断
探究点2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
实验探究过程:
(1)如课本P181图8-3(a)所示,将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2)如图8-3(b)所示,将两块砖叠在一起,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3)如图8-3(c)所示,将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海绵
探究点2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论证:
(1)比较图8-3(a)、(b)两图可知,受力面积 ,压力 ,图乙中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2)比较图8-3(a)、(c)两图可知,压力 ,受力面积 ,图丙中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凹陷程度(形变程度)
受力面积
错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探究点3
认识压强
阅读课本P182前4段,完成下面问题:
1.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受力面积 叫做压强。
其定义式是: 。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 。
2.压强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为N/m2,称为 ,简称帕,符号是 。压强的单位还有那些?
之比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帕斯卡
Pa
课堂小结
压力
作用效果
压力大小F
受力面积S
重力
不是
当堂评价
1.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笔尖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笔尾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笔尖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笔尾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1 23456
C
当堂评价
2.骆驼的体重不到马的2倍,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3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列关于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骆驼和马(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骆驼对地面的压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
B.骆驼通过增大脚掌面积减少对地面的压力
C.骆驼对地面的压强小于马对地面的压强
D.骆驼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等于马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
1 2 3456
C
当堂评价
3.如图所示,手掌平压在气球左侧,另一只手的手指顶住气球右侧,气球保持静止,气球右侧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 有关(选填“压力大小”或“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
12 3 456
当堂评价
4.用铅笔按图a、b、c三种方式完成实验,铅笔均处于静止状态。
相互的
123 4 56
如图(a)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手感到疼。因为力的作用是 ;a、b、c三图中,能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图是 ,能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的图是 。
b
abc
当堂评价
1234 5 6
5.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F
当堂评价
12345 6
6.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金属块和一块海绵进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在压力相同时, ;
(3)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看到的现象是压力作用效果 (选填“相同”或“不同”)。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甲和丙
相同
当堂评价
12345 6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
难点:转变自己已有的经验观念,形成正确的力和运动观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1 认识压力 1.观察老师演示,将一本书压在一个气球上,气球被压变形。 (1)思考问题:使气球变形的力是什么力?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他的方向有何特点? 答: 压力;使气球发生形变;跟接触面垂直 。 (2)气球下表面也发生形变,又是为什么? 答: 下表面受到桌面压力 。 2.物理学中将 垂直 作用在 物体表面 的力叫压力。
合作探究1 1.阅读课本P181“拓展一步”部分。 (1)完成表格: 重力压力产生原因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产生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垂直 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施力物体地球 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联系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重力等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即F=G注意点1.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2.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完成课本P181图8-5杯子所受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示意图。 2.对点训练: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 A B C D
自主学习2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猜想:拿出削好的铅笔或三角板,完成课本P180图8-2体验,用左、右手的食指去挤压其两端,感觉一定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答: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 2.阅读课本P181“做中学”栏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部分。讨论交流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针对猜想中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那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去探究? 答: 控制变量法 。
(2)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答: 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去判断 。 3. 实验器材 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海绵 。
合作探究2 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过程: 1.分小组按步骤操作: (1)如课本P181图8-3(a)所示,将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2)如图8-3(b)所示,将两块砖叠在一起,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3)如图8-3(c)所示,将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 2.分析论证 (1)比较图8-3(a)、(b)两图可知,受力面积 相同 ,压力 不同 ,图(b)中压力 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2)比较图8-3(a)、(c)两图可知,压力 相同 ,受力面积 不同 ,图(c)中受力面积 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3.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点训练: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凹陷程度(形变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
自主学习3 探究点三:认识压强 阅读课本P182前4段,完成下面问题: 1.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受力面积 之比 叫做压强。 其定义式是:。压强在数值上等于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2.压强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为N/m2,称为 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是 Pa 。压强的单位还有那些?
自我评价 1.可以定量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 B ) A.压力 B.压强 C.功 D.重力 2.图中穿着滑雪板总质量60kg的小丽,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总质量50kg的小明,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小明对雪地的压力比小丽大 B.小丽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C.小丽所穿滑雪板与雪地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压强大 3.某同学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B ) A.立即向岸边跑去 B.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D.站在原处不动 4.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推力F缓慢推动长木板,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压力变小,压强变小,摩擦力变小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不变,摩擦力变小 D.压力变大,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大 5.如图所示,图甲是螺丝刀在水平方向上静止,按刀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 有关。若将螺丝刀按图乙所示刀尖朝下竖直放置,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结论。 6.请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答案: 7.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 乙 和图 丙 ,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 = (选填“>”、“<”或“=”); (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分析过程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
我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物理观念: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实验结论和生活现象概括压强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难点:压强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师演示:几块相同的砖、海绵、气球、书
学生实验:几块相同的砖、海绵(或塑料小桌、金属块、沙盒)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多媒体投放石器工具图片。 原始人都知道将石头、木头、骨头加工得锋利、尖锐,以利于生产狩猎,谁能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 针对学生回答,适当点拨,然后导入课题:学习第一节第1课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新内容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认识压力 1.老师演示,将一本书压在一个气球上,气球被压变形。 引导提问:使气球变形的力是什么力 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它的方向有何特点 提示回答:压力;使气球发生形变;跟接触面垂直。 接着问:气球下表面也发生形变,又是为什么 提示回答:下表面受到桌面的压力。 2.物理学中将 垂直 作用在 物体表面上 的力叫做压力。 初步感受压力以及压力的作用效果和方向的特点
3.阅读课本P181“拓展一步”的内容。 (1)谈一谈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表格。 重力压力产生原因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垂直 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 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施力物体 地球 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联系当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它所受的重力G与它施加于桌面的压力F大小相等注意点1.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2.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完成课本P181图85杯子所受重力和杯子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出示例题 [例题]如图所示,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探究点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猜想:人在雪地上很容易陷下去,而穿了滑雪板的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地里,还能在雪地上滑行;同学们拿出削好的铅笔或三角板,完成课本P180图82体验,用左、右手的食指去挤压其两端,感觉一定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示: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2.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1“做中学”栏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讨论交流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针对猜想中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那采用什么方法去探究 提示:控制变量法。 (2)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提示: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 3.实验器材 大小、形状、材料相同的两块砖和海绵。 4.实验探究过程 (1)如课本P181图83(a)所示,将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2)如图83(b)所示,将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3)如图83(c)所示,将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采用表格的形式,重力跟压力的异同一目了然,比较清楚 经历探究的完整过程,借助探究活动,熟悉探究步骤,养成探究习惯
5.分析论证 (1)比较图83(a)、(b)两图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图(b)中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2)比较图83(a)、(c)两图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图(c)中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6.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7.回扣导入环节问题,尝试回答解释。 探究点三:认识压强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2前4段,完成下面问题。 1.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人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 之比 叫做压强。其定义式是 p=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2.压强的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为N/m2,称为 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是 Pa 。压强的单位还有哪些  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 回扣导入新课环节问题,有始有终
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老师随时补充。(“课堂小结”内容见PPT课件)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一、认识压力
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认识压强
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其定义式是p=
2.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见PPT课件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
在帮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时,采取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的比值法下定义,正是这些方法的不断深入领会与应用,帮助学生丢掉“拐杖”,学习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 
第八章 压 强
1.物理学中将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人们引入了   的概念。
4.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   大小与   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其单位是  .
 ,简称   ,符号是   。
知识清单
垂直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p

斯卡

Pa
[例1] 在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关于实验过程及方法,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大小
C.比较乙、丙两图的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D.比较甲、丙两图的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重力大小有关
典例分析
点拨:本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反映压力的大小。
A
[例2] (2024贵阳南明区期中)如图,在杭州亚运会上,会运送铁饼的机器狗成了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自重约15 kg,站立时与水平草地接触的总面积为5 cm2。当它站在水平草地上时,草地会有凹陷,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
3×105
基础题
1.如图所示的物块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2.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
C
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沿图中虚线将其分割成体积相等的a、b两部分,并取走a部分。剩下的b部分(未倾倒)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
D
4.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长方体的一半
(图中阴影部分)切除,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能确定
5.中考考场内,一名质量为60 kg、双脚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500 cm2的监考教师甲,站在讲桌前认真监考,则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Pa。(g取10 N/kg)
C
1.2×104
6.(2024遵义十九中月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推轮椅上的妈妈上坡的情景,该模型可抽象为图乙所示,小长方体代表轮椅。请在图乙中作出轮椅对路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7.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   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海绵的凹陷程度
乙、丙
(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下列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超载的货车容易损坏路面
②菜刀越锋利,切菜越轻松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   和   。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
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中档题
8.如图,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重力与乙的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A
9.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木块右端与桌边对齐,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F压和p不变,f变大
B.F压和f不变,p变大
C.F压变小,p和f变大
D.F压和f不变,p变小
D
10.如图甲所示,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如图乙所示,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B.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D.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D
11.(多选题)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FAC.pA=pB D.pA>pB
AC
12.如图所示,用拇指和中指按压一支铅笔的两端,拇指和中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F1   F2,p1   p2
(前两空均选填“>”“<”或“=”);若F2=1.5 N,笔尖的面积为1.5×
10-6 m2,则p2=   Pa。
=
<
1×106
13.如图所示,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质量为4 kg,棱长为0.1 m。若甲、乙的棱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2∶1,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Pa,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g=10 N/kg)
4 000
1∶1
14.(2023贵州节选)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如图所示,聪明的北极熊害怕踩破冰面,做出“借腹滑行”的无奈之举。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借腹”为什么不易破坏冰面
答案:“借腹滑行”时,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不易破坏冰面。
1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选用一块海绵、两块规格相同的砖块、一块木板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分析比较   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如图丁所示,小林同学将砖块放到木板上进行实验,则甲、丁两种情况下砖块对海绵和木板产生的压强p甲   (选填“>”“=”或“<”)p丁。
受力面积
乙、丙
=
16.(2024吉林)质量为1.6×103 kg的新能源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8 m2。求:
(1)这辆新能源汽车受到的重力(g取10 N/kg)。
解析:(1)这辆新能源汽车受到的重力为
G=mg=1.6×103 kg×10 N/kg=1.6×104 N。
答案:(1)1.6×104 N
(2)这辆新能源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2)2×105 Pa
素养题
17.(2024贵阳期末)如图甲所示,模型由A、B两圆柱体粘合而成,A、B质量分布均匀,其底面积分别为0.2 m2、0.1 m2。沿水平方向从模型上部逐渐切割,模型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pA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0时,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7 800 N
B.B恰好全部被切去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500 N
C.A的质量为500 kg
D.B的密度为4.0×103 kg/m3
A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