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议题式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议题式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一条船
一句诗
一本书
南湖红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共产党宣言》
三样东西
它们共同的联系是什么?
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的统一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议题
总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00
子议题1:如何领航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01
子议题2:如何助航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02
子议题3:如何护航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03
如何领航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子议题1:
南昌起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抗战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回顾历史
回顾历史
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
政治: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济:制定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科技: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文艺: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事业迎来新发展
课堂笔记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P3
①实践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宪法条文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课堂笔记
2.我国的国家性质?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制度?P4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课堂笔记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重点)P4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什么
中国
共产党
领导
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经济领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军事领域: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课堂笔记
5.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重点)P4
领导一切
①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央书记处
党与法
一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坚持宪法至上。那么,党的领导和法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材料分析
领导立法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保证执法
党要求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支持司法
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带头守法
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带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党的领导和法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笔记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重点)P5
领导人民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依宪、依法执政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如何助航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子议题2:
课堂笔记
7.宪法的基本原则?P5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易错易混知识点区分
国家权力(公权力)
政治概念。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如:国家权力;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权利(私权利)
属法律概念。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或行使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
权力
权利
易错易混知识点区分
区分 人 民 公 民
含 义 不 同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公民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性 质 不 同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 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国籍有关)
范 围 不 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宪法条文
从以上的宪法条文摘录中分析宪法怎样保障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宪法条文
从以上的宪法条文摘录中分析宪法怎样保障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课堂笔记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P5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P6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P6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P5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P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宪法怎样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重点)
中学生在行动
这些中学生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笔记
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7
如何护航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子议题3:
课堂笔记
10.人权的内涵、主体和内容?P8
内涵: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主体: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宪法条文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第三十三条
人权
法律条文
立法方面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阅读以上信息,说说我国是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各地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浙里办”“苏服办”“粤省事”“渝快办”“青松办”……一个又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政务品牌被群众熟知;“帮办代办”“就近可办”……越来越多的政务事项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系列特色服务降低了办事门槛,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想一想:政府为什么要优化政务服务?
执法方面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时政新闻
天津市纪委监委1月18日通报,天津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原局长(兼)李洪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天津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监察方面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监察机关如何行使权力?
珠海驾车冲撞市民案(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2025年1月20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樊维秋执行死刑。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派员临场监督。2024年12月27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樊维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樊维秋服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樊维秋死刑。
司法方面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司法机关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
法治宣传
宣传方面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课堂笔记
总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8
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P9
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9
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
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10
宣传: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P10
11.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重点)
课堂小结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0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0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0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