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依法履行义务 议题式课件( 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依法履行义务 议题式课件( 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最高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愈演愈烈,在网络上肆意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按键伤人”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网络秩序,影响公众安全感。
按键伤人”必须付出代价!
依法履行义务
总议题:议指尖权责——网络守法与义务同行
授课人:
总议题:议指尖权责——网络守法与义务同行
子议题一:明·网络权利与义务共生
子议题二:行·履行义务即保护权利
子议题三:思·公民违反义务须担责
子议题一
网络权利与义务共生
议学情境一:家长“网暴”老师案判了!
2月17日,央视网报道了一起“海南家长网络暴力案”引起网友关注。海口一学生家长龙某因与班主任老师管理理念存在分歧,多次在不同平台造谣诬陷老师。经公安机关调查,龙某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不属实,班主任老师没有殴打其儿子。2月15日下午,龙某被强制传唤至琼山法院执行局。在强大的执行威慑和释法说理下,龙某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发言自由,但不可为所欲为。
法官也郑重告知龙某,依据生效判决,侵权言论在公共空间传播,消除影响也需在同等范围内。龙某需在网络上履行道歉义务。拒不执行将面临罚款、拘留的惩戒措施,并公开案件详情。最终,龙某被拉入原班级家长群,在群内和朋友圈发布了深刻的道歉声明,并主动注销了其抖音和今日头条账号。
议学任务一:层层递进明关系
①龙某作为网民及家长,你认为他有何权利及义务?他的言行有何影响?
龙某权利义务一览表 第( )小组
权利 义务
言论自由权
教育监督权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的基本准则,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不得造谣诽谤
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法院判决体现了权利与义务是何关系?请你为龙某厘清关系,并给出案件“温馨提示”警示他人。
温馨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散布不实信息、侮辱诽谤他人,不仅损害他人名誉,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尊重他人,理性表达,依法行权,依法尽责,才是正理!
公民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权利享有者
权利意识
义务承担者
义务观念
树立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议学成果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4
1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议学成果二: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5
2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子议题二
履行义务即保护权利
议学情境二: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
安徽合肥女大学生张某在外就餐时不慎丢失手机,在警方帮助下,她与拾到手机的男子耿某取得联系,没承想对方提出须由张某支付2000元“买”,才能将手机还回来,否则就刷机。双方陷入僵持中,此事发到网上引起社会热议。很多人对耿某的做法表示谴责,但也有人认为张某应该给耿某一定报酬。那么,拾得遗失物究竟能否归自己所有?拒不返还有何法律后果呢?
议学任务二:网络辩论奇葩说
①请你参与到网络论坛的讨论中,就“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道德、法律、现实角度考量)
可索要
不能索要
“拾金不昧”不仅是传统的优良美德,更以法律刚性形式予以确认
从法律的角度看
捡到失物归还失主是法定义务,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履行,必须归还。
道德
从道德的角度看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法律
必须归还
另:法律对拾得人的善举,也给予了一定保护。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该款确定了拾得人的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这并非意味着捡到东西便能任意向失主索要报酬,而是保管遗失物花费的必要费用,可要求对方偿还,这也符合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要求。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②举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法律要求必须要做,哪些事情法律禁止坚决不能做?
破坏公共财物
逃学
校园欺凌
高空抛物
坚决不做
依法纳税
依法服兵役
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宪法法律
必须要做
议学成果三:公民履行法定义务原因、做法56-57
原因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特点)。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56
做法
(1)依据法律规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如果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会有何后果呢?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子议题三
公民违反义务须担责
议学情境三:向网络暴力亮剑!
《网暴公诉第一案》
2020年7月的一天,浙江杭州女子小谷取快递时,被快递站隔壁的便利店店主郎某拍了一段9秒钟的视频。随后,他又和另一个朋友何某一起,捏造了一个出轨故事安在小谷头上,一传十、十传百地迅猛扩散。到小谷本人发现时,这个谣言不仅早已传遍杭州,甚至已经走向全国。2021年4月30日,该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议学任务三:违反义务审判庭
①郎某某、何某某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定义务?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遵守宪法和法律;刑事责任
②请你充当小法官,判断下列是何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违法责任?并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违法行为 承担法定责任
汤某某和何某因琐事多次发生冲突,未能协商解决。后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视频泄愤,相互谩骂,并捏造对方非法持枪、抢劫、强奸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跟进评论。公安局依法对汤某、何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并责令删除相关违法视频。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违法行为 承担法定责任
王某某、高某夫妇与龚某系邻居,双方因邻里琐事产生矛盾,于是龚某在成员百余人的小区微信群内,发布针对王某某夫妇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及道德品行方面的言论。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龚某侵犯王某某、高某名誉权,在涉案两个微信群内以书面形式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③结合本节课知识,为“文明上网·法定义务我践行”活动设计一个宣传语,提醒网民承担相应的责任。
示例:言论自由有边界,守法发声护尊严
做文明网民,行法定义务
议学成果四:违反法定义务需要承担的责任57-59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7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法行政法律,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法刑事法律,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59
课堂总结
在数字时代,网络既是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检验品格的试金石。键盘敲击出的每个字符都承载着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要深知《宪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已将"按键伤人"定性为违法行为,肆意辱骂、传播隐私、制造谣言不仅会灼伤他人的心灵,更会让自己触碰法律红线。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更要依法履行义务,构建和谐网络家园!
议学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相统一
法定义务须履行
违反义务须担责
关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不做的坚决不做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做法
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
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