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公民基本权利,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意义,认同我国的民主制度,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主意识。
(二)道德修养
在探讨公民权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提升道德素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三)法治观念
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明确权利的边界和行使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使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四)健全人格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面对不同观点和情境时,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五)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相应义务,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具体内容、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和价值,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增强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宪法与中国公民的一生》的视频,提问:“从视频中,你能看出宪法赋予我们哪些权利呢?” 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
子议题 1:政治权利 —— 民主参与的权利基石:展示霍启刚、董明珠、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图片,提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什么?这意味着他们享有什么权利?” 引导学生思考人大代表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关系。通过 “牛刀小试” 环节,让学生判断不同人物能否当选人大代表,分析原因,引出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和地位。展示 “我给两会捎句话” 建言征集活动的图片,提问:“公民参与这个活动表明我们享有什么自由?” 讲解公民享有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及其意义,通过表格形式明确各项自由的含义。讲述小云和市民向政府反映问题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同学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方式,讲解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和作用。最后总结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强调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子议题 2:人身自由 —— 个体尊严的法治防线:展示公安机关持逮捕令抓捕犯罪分子、保安怀疑小偷搜身、债主追债拘禁欠债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引出人身自由的宪法规定。展示叶光富获颁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图片,提问:“这体现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讲解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必要性和内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的内涵。分析网友家中被盗和李雪琴妈妈道歉的案例,讲解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原因和内容,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侵犯这些权利的危害。
子议题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 美好生活的赋能引擎:讲述郑钦文捐款支持西藏日喀则地震救援行动的时政新闻,提问:“郑钦文捐赠 100 万元是在行使哪项权利?” 讲解财产权的地位和内容,通过买房、租房、卖房等案例分析财产权的各项权能。以三八妇女节放假半天为例,讲解劳动权的意义和内容,强调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展示养老金上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残疾人补贴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做法保障的权利,讲解物质帮助权的内容和形式。展示调整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新闻,讲解受教育权的含义、作用和国家政策,强调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以中国电影进入单片百亿时代为例,讲解文化权利的含义和国家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作。最后介绍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特殊保障的相关内容。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强调各项权利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加深记忆。
(四)课堂练习
展示中考真题,如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 属于行使政治权利的是”“2024 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 这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中学生韩某获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 侵犯了他的” 等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讲解答案,分析每个选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拓展
让学生收集身边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案例,并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权利以及应如何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抽象的权利概念,应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