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宪法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拥护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机构设置和权力运行机制,坚定维护宪法权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道德修养
通过对规范权力运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法治观念
学生了解宪法关于国家机构设置和权力运行的规定,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明确违法行使权力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法治意识。
(四)健全人格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五)责任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责任,积极关注国家事务,主动参与社会监督,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设置国家机构的具体内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规范权力运行的必要性和要求。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运行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宪法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与宪法相关的视频,提问:“结合视频,说说国家的‘章程’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 ——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展示课件封面,介绍本节课的总议题 “如何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以及两个子议题 “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新课讲授
子议题 1:宪法如何设置国家机构
身边的国家机关:展示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图片,提问学生除了这些,还知道哪些国家机关,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机关的多样性。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关的概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介绍国家机关的分类。
国家机构的产生:通过示意图详细讲解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的关系。
宪法条文解读:展示宪法中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文,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方式等信息,强调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规范。
国家机构的工作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过程为例,组织学生讨论这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的什么工作原则,引出民主集中制原则。讲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其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决策中的体现。
子议题 2: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典型案例分析:展示孙志刚违法违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行为带来的危害,讨论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总结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如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等。
权力运行的要求:结合案例、视频讲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具体要求,如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法无授权不可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就是责任(法定职责必须为)、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等,加深学生理解。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围绕总议题和两个子议题进行总结,梳理知识框架,如宪法设置国家机构的方式、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要求等。
强调宪法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四)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中的中考真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化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个国家机构依法行使权力的案例,分析其体现了宪法的哪些规定,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民主管理活动,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课程,借案例、视频助力学生理解宪法设置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的知识,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存在案例深度剖析不足、小组讨论引导欠缺的问题。后续教学将优化引导方式,深度挖掘案例,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宪法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