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坚持依宪治国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坚持依宪治国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探究宪法的本质和地位,学生深刻理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认同依宪治国的理念,增强对国家法治体系的认同感。
(二)道德修养
领会宪法蕴含的价值理念,如公平、正义、民主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品德,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以宪法精神为指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法治观念
深入学习宪法知识,学生牢固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四)健全人格
在学习和讨论宪法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法自律的健全人格。
(五)责任意识
理解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维护宪法尊严、推动宪法实施的行动中,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宪法的本质、内容及地位。
2.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2.引导学生将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第一课的内容,提问:“宪法的地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一步引导怎么做?自然导入新课坚持依宪治国。
(二)新课讲授
子议题1: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 “根” 在哪?
宪法的内容:呈现宪法目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目录中能看出宪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出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的本质:播放我国宪法草案全民讨论的历史资料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全民讨论?这体现了宪法怎样的本质?” 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维护宪法权威: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讲话内容,提出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让学生自主思考后作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宪法权威关系国家命运、社会安定和人民根本利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子议题2: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 “高” 在哪?
宪法的地位:开展 “法律猜猜猜” 活动,给出 “规定犯罪和刑罚”“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具有最高地位,其他法律不得抵触” 等描述,让学生猜出对应的法律,引出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以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例,从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三个方面与宪法进行对比。通过表格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差异。如内容上,宪法规定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其他法律规定一般性问题;效力上,宪法是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程序上,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严格。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提出问题:“既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那其他法律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利和国家治理。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强化记忆。
(四)课堂练习
展示几道与本节课知识点紧密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分组收集身边违反宪法或维护宪法权威的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宪法知识,但部分学生在将宪法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时仍存在困难。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组织模拟法庭、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