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一)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宪法监督的重要性、主体和内容,以及国家为增强宪法意识所采取的举措,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坚定对宪法的信仰,认同我国的宪法制度,树立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二)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培养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白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三)法治观念帮助学生理解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掌握宪法监督的相关知识,包括监督的主体、内容和方式等,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四)健全人格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宪法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五)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增强宪法意识中的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主体、内容和措施;公民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方法。难点:理解宪法监督制度在权力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将宪法意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宪法日活动的视频,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宪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宪法监督》。(二)新课讲授子议题 1:国家之责 —— 如何监督权力行使?温故知新:回顾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的原因,结合 PPT 展示的内容,让学生齐声朗读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等,强化学生的记忆。权力监督体系与宪法监督制度:讲解为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需建立健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重点强调宪法监督制度的基础性意义。通过 PPT 展示相关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权力监督体系的构成。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展示宪法相关条文,让学生阅读后找出宪法监督的主体,总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在宪法监督中的职责。通过分析 “地方性法规规定强制亲子鉴定” 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监督的内容,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加强宪法监督的措施:播放视频,组织学生从宪法监督的主体、内容方面讨论如何加强宪法监督。结合 “启示录” 内容,总结加强宪法监督的措施,如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等,并强调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必须追究和纠正。子议题 2:公民之任 ——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法律与生活:展示生活情景和对应的宪法条文,让学生补充完整并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结论,讲解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国家增强宪法意识的举措:通过 PPT 展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举措的图片,介绍这些举措对增强公民宪法意识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国家对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视。学习、认同、践行宪法:组织学生讨论参加 “大家说宪法” 活动的收获,引出学习宪法的方法,如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历程、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宪法宣传活动等。结合名人警句,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宪法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认同宪法在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分析小华、小强、小张的行为,讲解践行宪法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原则。(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权力行使的各个方面和公民增强宪法意识的要点。2.再次强调宪法监督和增强宪法意识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维护宪法权威。(四)课堂练习1.展示三道中考真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作答。2.请学生分享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五)课堂延伸让学生制作一份以 “加强宪法监督,增强宪法意识” 为主题的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比。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宪法监督和宪法意识等较为抽象的概念,要多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情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作业批改和手抄报展示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