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检测B(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检测B(原卷+答题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B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1) ;(2) ;(3) ;
17、(1) ;(2) ;(3) ;
18、(1) ;(2) ;
19、(1) ;(2) ;(3) ;
20、(1) ;(2) ;
21、(1) ;(2) ;
(3) ;
22、(1) ;(2) ;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 ;(2) ;(3) ;
24、(1) ; ;
; ;
(2) ; ;

25、(1) ; ;(2) ;
26、(1) ;
;(2) ;
27、(1) ;(2) ;
(3) ;
(4)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1) ;(2)   ;
(3)解:
 
29、(1) ;(2) ;(3) ;
30、(1) ;(2) ;
(3) ;(4) ;
31、(1) ; ;
(2) ; ;
32、(1) ;
(2) ;
(3)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卷B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联合国把2019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101 B. 157 C. 258 D. 359
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2、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解析: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说法正确;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B说法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错误;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故D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3、下列四个图形属于符号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A为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B为节药用水的约定符号;C为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D为足球烯内部原子排列的结构模型;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4、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冰雪消融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结构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解析: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子一直是运动的,不正确;B. 冰雪消融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小,不正确;C. 雪是水的固态,不论形状怎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不正确;D. 雪是由大量水分子聚合而的固体,所以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B. 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 b 粒子的数目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 和 c 上
解析:根据题意,a带负电为电子,b不带电为中子,c带正电为质子,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暗电性;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电子质量微小,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的种类的是质子数,故A符合题意。
答案: A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塑料绳很难被拉断——分子间有引力
D.橡皮被压缩后自动恢复原状——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A.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水蒸发快,易变干,A正确;B.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但分子本身不变,B不正确;C.绳子不易拉断是因为分子在存在引力,C正确;D压缩后自动恢复原状,也是因为斥力作用,D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7、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H:2个氢元素 B. CO2:每个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A. 2H:2个氢原子,不正确;B. 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正确;C.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正确;即ABC都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8、关于H2、H2O和H2S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1个氢分子 B.都含有2个氢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解析:A. 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H2S 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而没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只分种类,不论个数,故B错误;C.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三种物质都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D.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而这种物质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不可数,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9、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A.③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①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放热或吸热,但是有能量变化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物质熔化吸热、液化放热不是化学变化,错误;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错误;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一种元素,不是单质,错误;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正确;⑤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是同种元素,错误;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0、A和B两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4和16,化合价分别是+3和-2,则A、B形成的化合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74 B.30 C.76 D.108
解析:A和B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2B3,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6×3=76;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质量几乎相等④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解析: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减少。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核电荷数不变,故①和④正确,②错误;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二者的质量几乎相同,故③正确。故C正确,而A、B、D错误。
答案:C
12、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
解析: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故选项说法正确。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0×12):(1×14):(14×2)=60:7:14,故选项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解析: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都是+4价,正确;C.分子不同,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不正确;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D
14、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化学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原子
C.氢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氧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氧分子
解析:A.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如电解时需要通直流电,不正确;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气和氧气;不正确;C.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正确;D.氧原子转化为氧分子,不一定是在通电条件下才发生,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解析:A.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K+和Ca2+,故A错误;B.微粒可能为原子、分子、离子等,如Na+、NH4+的质子数都是11,HF、Ne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B错误;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若两种微粒只含一种元素,则这两种微粒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相同,故C正确;D.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比如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60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C60这种物质是由   (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选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解析:(1)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属于单质;(2)每60个C原子构成一个C60分子,然后C60分子再构成这种物质,因此C60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3)C60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1)单质 (2)分子 (3)化学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新能源汽车中常使用锂电池,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锂属于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锂,其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锂属于金属元素;(2)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3)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且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Li+,所以其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应该为+1价,而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所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
答案:(1)金属 (2)6.941或7 (3)Li2O
18、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Mg C.O2 D.H
(2)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在实验室中意外地发现一种新元素。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7 B.26 C.54 D.34
解析:(1)A.N的意义:①氮元素;②一个氮原子,但是氮气用N2表示,故A错误;B.Mg的意义:①镁元素;②一个镁原子;③单质镁,故B正确;C.O2的意义:①一个氧分子;②氧气,但是不能表示氧原子,故C错误;D.H的意义:①一个氢原子;②氢元素,但是不能表示氢气(H2),故D错误。故B符合题意。(2)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该原子内部有14个中子,那么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和就是:40-14=26。因为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质子数为:26÷2=13。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4=27。
故A符合题意。
答案:(1)B (2)A
1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直流电氢气+氧气 。
答案:(1)(1)氢气 (2)16 (3)水直流电氢气+氧气
20、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m(C)∶m(H)∶m(O)∶m(N)∶m(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1)C5H11O2NS中m(C)∶m(H)∶m(O)∶m(N)∶m(S)=12×5:1×11:16×2:14×1:32×1=60∶11∶32∶14∶32;
(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1/(12×5:1×11:16×2:14×1:32×1)×100%≈9.4%。
答案:(1)60∶11∶32∶14∶32(2)9.4%
21、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________。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
解析:(1)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特点: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同,所以AD互为同位素原子;(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微粒质子数比电子数少2,即得到2个电子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且C元素为14号硅元素,故硅离子的符号:Si2-。(3)C与D两种微粒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同,中子数多的其原子核质量大,而电子质量极其微小基本可忽略,所以D的质量大于C。
答案: (1) AD (2) Si2- (3) D
22、如图,A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B﹣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中B、C、D、E四种粒子属于 种元素,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 (填字母),D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A中信息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B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8号元素氧的原子;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应该为13号元素铝的原子;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应该为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Al3+,E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应该为16号元素氯Cl的原子。所以BCDE属于三种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和E,最外层电子数为6都易得到2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D的化学符号应该是其阳离子的符号Al3+。
答案:(1)26.98;(2)三;B、E;Al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右图能正确表示运动轨迹的是   ;
(3)实验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解析:(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由于原子核的排斥力,因此粒子的运动轨迹会向外偏折。极少数正面撞击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作用力最大,因此发生大角度偏转,故选乙。 (3)实验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答案:(1)原子核 (2)乙(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4、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解析:(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奧秘。
[情境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 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②金属箔——作为靶子,厚度 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 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
A. 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解析:(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可知,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中间为体积很小的原子核,但质量却很大,故选C。
答案:(1)不会;原子核 (2)C
2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   ,并阐述理由
 。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解析:(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理由是: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碘盐中的碘不能使馒头变蓝,说明它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而是在化合物中以原子状态存在的。我们把在化合物中存在的所有碘原子称为碘元素,故选B。
答案:(1)馒头会变蓝色;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B
27、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小明同学为了研究菠菜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0g新鲜菠菜,用小刀切成碎块,放在研钵中加入10mL丙酮(一种液体溶剂),研磨成浆状物。②将①中得到的浆状物进行过滤。③将②所得到的汁液,放在小烧杯中。④将一张滤纸条的一端垂直放入上述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3~5min后可观察到液体沿滤纸上升,并分成明显的色带(如图乙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绿色、黄色和桔黄色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汁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人们常说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质”指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的原因是   。
(4)你认为此实验的方法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什么应用?   。
解析: (1) 菠菜汁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2) 人们常说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质”指的是铁元素;(3)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色素的分子在滤纸上运动的速率不同 ,所以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4)因实验中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 ,说明各色素的分子可先后分离,利用该实验可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答案:(1)混合物 (2)C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色素的分子在滤纸上运动的速率不同(4)可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6分)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27:42:3=9:14:1。 (3)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答案:(1)三 (2)9:14:1 (3) 414。
29、(6分)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
(1)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2)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   kg。
(3)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   。
解析:(1)在化学式 T2O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0,解得:x=+1。 (2)海水中重水的质量:100×103kg×0.02%=20kg; 则其中氘的质量为:20kg× =4kg。 (3)三种粒子同属于氢元素,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则图中●为质子,那么 肯定为中子。
答案:(1)+1 (2)4 (3)中子
30、(7分,1-3每空1分,第4题3分)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它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碳、氢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解析:(1)可燃冰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2) 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3)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4)甲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气中不含碳元素,A错误; C2H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B正确; C2H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92.3%, C2H4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正确;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2.9%,C2H4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5.7%,D正确。
答案:(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3∶1 (4)B;C;D
31、(8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为某种“维生素C”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试分析问答:(相对原子质量:)
维生素C(白色)化学式:C6H8O6每片100mg,含Vc不少于10%一日三次,每次xx片,饭后服用
(1)“V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当“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00g这种蔬菜含“Vc”15mg)来补充时,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 g。
解析:(1)根据化学式可知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6=9:1:12(2)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需要Vc:60mg/(100mg×10%×3)=2(片);当“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00g这种蔬菜含“Vc”15mg)来补充时,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质量:60mg/15mg ×100g=400g。
答案:(1)176;9:1:12 (2)2;400
32、(8分)据央视报道有不法酒类生产企业在白酒中添加酯类物质以增强口感。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上述物质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实验测得由甲酸甲酯(C2H4O2)、甲酸乙酯(C3H6O2)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混合物中甲酸甲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解析:(1)共同特点,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②各分子中都含2个氧原子;③化学式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都为1:2;等。(2)根据前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关系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4H8O2;(3)由甲酸甲酯(C2H4O2)、甲酸乙酯(C3H6O2)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三种元素,且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2%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3.2%-7.2%=49.6%;设甲酸甲酯质量为m1,甲酸乙酯质量为m2,根据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3.2%,有24m1/60+36m2/74=43.2/100,得m1=63m2/37,则甲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m1/(m1+m2) ×100%=63m2/37/(63m2/37+m2) ×100%=63%。
答案:(1)组成元素相同(合理即可)(2)C4H8O2(3)49.6%;6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检测卷B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联合国把2019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101 B. 157 C. 258 D. 359
2、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3、下列四个图形属于符号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冰雪消融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结构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B. 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 b 粒子的数目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 和 c 上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塑料绳很难被拉断——分子间有引力
D.橡皮被压缩后自动恢复原状——分子间有斥力
7、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H:2个氢元素 B. CO2:每个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D. 以上均不正确
8、关于H2、H2O和H2S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1个氢分子 B.都含有2个氢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9、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的;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A.③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10、A和B两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4和16,化合价分别是+3和-2,则A、B形成的化合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74 B.30 C.76 D.108
1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12、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C.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
1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原子
C.氢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氧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氧分子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60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C60这种物质是由   (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选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新能源汽车中常使用锂电池,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锂属于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已知锂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锂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锂,其化学式为________。
18、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Mg C.O2 D.H
(2)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在实验室中意外地发现一种新元素。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7 B.26 C.54 D.34
1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0、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m(C)∶m(H)∶m(O)∶m(N)∶m(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1、小林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C的符号________。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2、如图,A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B﹣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中B、C、D、E四种粒子属于 种元素,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 (填字母),D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右图能正确表示运动轨迹的是   ;
(3)实验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24、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奧秘。
[情境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 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②金属箔——作为靶子,厚度 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 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
A. 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2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   ,并阐述理由
 。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27、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小明同学为了研究菠菜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0g新鲜菠菜,用小刀切成碎块,放在研钵中加入10mL丙酮(一种液体溶剂),研磨成浆状物。②将①中得到的浆状物进行过滤。③将②所得到的汁液,放在小烧杯中。④将一张滤纸条的一端垂直放入上述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3~5min后可观察到液体沿滤纸上升,并分成明显的色带(如图乙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绿色、黄色和桔黄色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汁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人们常说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质”指的是____。(填字母)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的原因是   。
(4)你认为此实验的方法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什么应用?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6分)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9、(6分)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
(1)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2)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   kg。
(3)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   。
30、(7分,1-3每空1分,第4题3分)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它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碳、氢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31、(8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为某种“维生素C”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试分析问答:(相对原子质量:)
维生素C(白色)化学式:C6H8O6每片100mg,含Vc不少于10%一日三次,每次xx片,饭后服用
(1)“V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当“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00g这种蔬菜含“Vc”15mg)来补充时,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 g。
32、(8分)据央视报道有不法酒类生产企业在白酒中添加酯类物质以增强口感。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上述物质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实验测得由甲酸甲酯(C2H4O2)、甲酸乙酯(C3H6O2)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混合物中甲酸甲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