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练习一、单选题1.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最初于2000年被发现,距今约一万年。该遗址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发现了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以及镰形石器、石刀等工具,同时出土了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 )①人类已经成功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确的分工③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农耕发展推动人类群体向定居形态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这一时期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②剥削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大部分的劳动成果③被剥削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④被剥削阶级能比较自主地劳动但得承受各种剥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12月,H省文物部门证实该省L市发现一处古墓葬群,出土有青铜剑、青铜匕首等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及汉代的陶器、铁器和玉器等文物千余件。以下表述中,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①收取地租是阶级剥削的主要方式 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被剥削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从19世纪初开始几乎每隔十年就会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破产倒闭、许多工人失业,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由此可见(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克服 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③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难以改变 ④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包括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增加社会保障,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刺激购买力等做法。1939年,罗斯福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B.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究要被政府干预取代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可以缓和D.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调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6.《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这说明( )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资产阶级生存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③工业进步把统治阶级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④资本主义的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联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哪吒2》影片中,从三星堆文明获得灵感的结界兽、硕大无朋的天元鼎、石矶娘娘案上的铜镜纹饰,带观众回到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那是如火烈烈、饕餮狞厉而同时又原始、天真、拙朴的人类童年。可见,透过影片可窥知当时( )①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 ②社会已形成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③社会还未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④人类社会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制度( )A.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实现B.巩固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制度C.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D.创造了向新生产方式过渡的条件9.《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是以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以及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为阶级基础的,它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 )①坚持了为人民谋利益 ②彻底批判了资本主义 ③内容充满了斗争精神 ④分析了社会发展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920年,陈望道在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他认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材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中国知识分子都心向往之B.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C.《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1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远广泛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下列对《共产党宣言》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③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根本矛盾④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说:“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只有他们当时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由此推断,在当时( )①所谓社会主义者未能找到领导社会解放的阶级力量②所谓社会主义者因无法提出对未来社会的诉求而走向灭亡③共产主义意味着工人运动,工人解放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④“有教养的”阶级与工人阶级合作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这一论断( )①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②正确预见了无产阶级未来的行动方向③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正确途径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傅立叶在《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中构想了一个“和谐制度”,在被称为“法朗吉”的基层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他还建立了协作移民区进行试验,寄希望于资本家捐钱,等了十年,结果以失败告终。这一制度( )①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合理的设想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③初步发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是永恒不变的,并将资本主义生产简单地等同于自然经济,即简单的小商品生产。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又能实现量的平衡。这种观点( )①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 ②最终被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否定③忽视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④否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们常常容易把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生活浪漫化……为了生产食物和若干手工业品,每一个人,包括成年男子、妇女和儿童,都必须工作,而且必须努力地工作。由于人们对土壤、种子、肥料和农作物轮植诸方面知识的掌握是极其缓慢而又费力的,所以生产率很低。——节选自《全球通史》材料二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奴隶主把大批俘虏和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充满着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考察明朝的经济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他在《钱粮论》中“夫凶年而卖其妻子者,禹汤之世所不能无也;丰年而卖其妻子者,唐宋之季所未尝有也……今来关中,自鄠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这说明明朝经济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荒年之时,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妻子儿女;然而在丰年之时,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着。按理来说,丰年之时,农民的收成很好,衣食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他们还是被迫出售自己的妻子呢 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唐朝中期也有人提及过,例如李绅的《悯农》里就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统治者励精图治、劝课农桑的背景下,全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得到了耕种,然而可怜的农夫却依然会因冻饿而死。结合材料,运用“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简要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并试分析为什么农民在丰年还是被迫出售自己的妻子儿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定的信仰】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时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学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了500多年的艰辛探索,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其历程波澜壮阔,经过了六个时间段,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B C B C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C B D D1.D【详解】③:该遗址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发现了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以及镰形石器、石刀等工具,说明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③正确。④: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同时出土了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表明该时期人类群体从流动向定居形态转变,农耕定居生活已经出现,④正确。①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上山遗址处于原始社会时期,①②排除。故本题选D。2.C【详解】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关系特点,①不合题意。②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这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剥削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大部分的劳动成果,被剥附阶级能比较自主地劳动但得承受各种剥削,②④符合题意。③: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被剥削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3.B【详解】①④:古墓葬群出土千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及汉代的陶器等文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属于封建社会,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但相对于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作为被剥削者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①④正确。②:该选项说法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特点,②不选。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错误。故本题选B。4.B【详解】①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难以改变,①③正确。②④:由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也看不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5.C【详解】A: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罗斯福新政虽然缓解了经济危机,但并不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说法错误。B:罗斯福新政的成功表明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必须相辅相成,市场经济体制终究要被政府干预取代说法错误,B说法错误。C:罗斯福新政通过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增加社会保障,举办公共工程等做法,来缓解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得到了缓和,C符合题意。D: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调节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非促进社会和谐,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B【详解】① : 引文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的壮大是资产阶级无法阻止的历史趋势。这直接对应《宣言》的核心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①正确。④:引文强调,工业进步使工人从“由于竞争造成的分散状态”转变为“通过结社达到的革命联合”。这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联合,为革命创造了组织基础,④正确。②:材料强调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联合,该选项强调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对资产阶级生存统治的重要性,②排除。③:材料强调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联合,该选项强调部分资产阶级者的觉醒,③排除。故本题选B。7.C【详解】从石矶娘娘案上的铜镜纹饰,带观众回到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可以看出当时指的是奴隶社会时期。①③:在原始社会,社会还未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①②不符合题意。②④:在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量大对立阶级;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D【详解】ABC:信用制度导致财富的进一步集中,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资本越集中,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越发激化,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内部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ABC排除。D:通过信用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这为未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时,新的生产方式将应运而生,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B【详解】①: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说明《共产党宣言》坚持为人民谋利益,①正确。③: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充满了斗争精神,③正确。②④:材料没有强调《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批判,也没有强调《共产党宣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10.D【详解】A:材料强调了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中国知识分子都心向往之,A排除。B:材料强调了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人们改造世界,B排除。C: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而不是《共产党宣言》,C排除。D: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误食墨汁都浑然不觉,还认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说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十分渴求,D正确。故本题选D。11.C【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排除。②: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②正确。③:《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排除。④:《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④正确。故本题选C。12.B【详解】①: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据此可知所谓社会主义者未能找到领导社会解放的阶级力量,①正确。②:所谓社会主义者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错误。③:所谓社会主义者都是站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相反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这说明共产主义意味着工人运动.工人的解放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③正确。④:材料强调工人阶级勇于进行阶级斗争,而不是阶级调和,“有教养的”阶级与工人阶级合作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C【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而非文中恩格斯的论断,①排除。②:“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这正确预见了无产阶级的行动方向是“取得国家政权”“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②正确。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正确途径,而非文中恩格斯的论断,③排除。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转而成为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正确。故本题选C。14.B【详解】①:傅立叶在《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中构想了一个“和谐制度”,在被称为“法朗吉”的基层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说明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合理的设想,①正确。②:材料体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材料中的这一制度中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②排除。③:这一制度中建立了协作移民区进行试验,寄希望于资本家捐钱,等了十年,结果以失败告终,说明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排除。④:傅立叶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所以他的这一制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④正确。故本题选B。15.D【详解】①:该观点将资本主义生产简单地等同于自然经济,即简单的小商品生产,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①错误。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辩证否定中发展的,“彻底否定”说法错误,②不选。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追求剩余价值,而非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题干中经济学家未认识到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③正确。④:题中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能实现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说明该观点并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否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④正确。故本题选D。16.D【详解】①:《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①错误,排除。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错误,排除。③④: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他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7.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全部的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支配。而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迫下劳动,这使得奴隶社会能够做更细的劳动分工,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⑤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析】背景素材:《全球通史》、奴隶社会的状况考点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等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政治认同【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试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可从社会基本矛盾、判断一个社会形态进步的主要标准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关键词②:为了生产食物和若干手工业品,每一个人,包括成年男子、妇女和儿童,都必须工作,而且必须努力地工作→可从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阐述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关键词③: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可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角度,阐述奴隶社会能够做更细的劳动分工,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关键词③: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可联系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表现,阐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封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农民除缴纳地租外,剩余的劳动产品归自己支配,有了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原因:①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③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奴役,放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来剥削农民。④在荒年时,产品歉收,农民为了交租税,只得变卖妻子;在丰年时,因产品过多,导致价格跌落,用很多的产品只能换到很少的货币,依然交不起租税,又得变卖妻子。【分析】背景素材:封建社会农民生活状况考点考查: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小问: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第二小问: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知识,从原因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农民在丰年还是被迫出售自己的妻子儿女→可运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知识,从封建土地所有制角度分析说明。有效信息②:全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得到了耕种,然而可怜的农夫却依然会因冻饿而死→可运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知识,从阶级剥削的方式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③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进程,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分析】背景材料: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认识类,需要调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学说→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关键词②: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人类的作用→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关键词③: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进程,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关键词④:新时代,如何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可联系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0.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石。②唯物史观还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学生围绕“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剩余价值”等关键词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结合教材知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地位回答即可,详解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