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体验,了解身边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懂得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知道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和责任的体现。 3.懂得爱护公共卫生人人有责,初步形成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感受和关注身边的公共卫生。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意识。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认识学习小伙伴“小猪”。 【设计意图:根据绘本《不乱扔垃圾》主要卡通人物形象创设学习伙伴,以小猪“乱扔垃圾——知错就改——学习榜样——争当达人”为轴线贯穿两课时教学,推进课堂发展,观照学情特点,落实教学目标。】 一、观察体验,悦纳身边干净的公共环境 1.小游戏“找不同”:干净整洁人人爱 (1)出示一组相似度极高的图片。 小猪: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你们能很快找到这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吗? 预设1:我发现左边的花朵花瓣上有字,右边的花朵花瓣上没有字。 预设2:我还发现右边的花中间多了一个圆圈。 小猪:大家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两朵文明之花的不同之处。让我们继续来找不同。 (2)出示一组图片:环境干净整洁的体育场看台和脏乱的体育场看台。 小猪: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两个地方的不同之处吗? 预设1:我发现左边的看台上留下了很多垃圾,右边的看台上很干净。 师引导:没错,那你喜欢哪个体育馆? 预设1:我喜欢没有垃圾的体育馆。因为这里更干净。 出示一组图片:环境干净整洁的公园和丢满垃圾的公园。 小猪:同学们,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1:我发现左边的小河太脏了,草地上扔满了垃圾,右边的却很干净。 师提问:那你不喜欢哪一个地方? 预设:我不喜欢都是垃圾的这条小河,看起来很脏,小鱼都不能呼吸了。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地方,不喜欢充满垃圾的环境。让我们为自己喜欢的地方贴上文明之花吧! 2.小展览“找相同”:干净整洁人人拍 (1)展示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的干净整洁的公共场所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身边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净整洁的呢?课前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一起调查走访了很多公共场所,收集了许多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预设1:这是我家小区的门口,非常干净。 预设2:这是我经常去的超市,里面东西可多了。 预设3:这里是姐姐常去的图书馆,看起来非常整洁。 预设4:这是我去乘高铁看到的,站台上一点垃圾都没有,非常干净。 预设5:这是我家旁边美丽的公园,傍晚和休息日,大家都会喜欢去那里。 师:看到这么多干净整洁的环境,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1:在这样的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买东西、看书、游玩, 我觉得好开心啊! 师小结:看来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我们心情愉悦,;垃圾满地的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出示板书:干净整洁我喜欢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采用玩“找不同”的游戏和“找相同”的展览,旨在用贯穿课堂始终的评价具象化物体“文明之花”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吸引一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交流、调查、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的良好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项目学习,寻找解决脏乱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公共场所,那有些地方为什么会变得垃圾满地呢?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猪的故事吧! 1.小讨论“怎么了”:乱扔垃圾可不行 (1)明确评价要求,学习绘本《不乱扔垃圾》。 评价表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评价方式读懂故事自 评一事一议同学评讲公共卫生老师评师:这本绘本讲述的就是小猪乱扔垃圾的故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与交流,思考两个问题: 小猪开始是怎么做的? 小猪后来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们读懂了故事,并能找出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为自己小组在“读懂故事”这一栏中争取到一朵文明之花。好,请大家开始一起读绘本吧! 评价方式:自评 评价要点:读懂故事内容,说清问题答案。 反馈交流 师:哪一组同学想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 预设1:老师,我知道小猪吃完西瓜乱扔西瓜皮,结果小熊踩在西瓜皮上摔倒了。 预设2:最后小猪把西瓜皮打扫干净,并且再也不乱丢垃圾了。 小猪:同学们,我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我不该乱丢垃圾,破坏公共环境卫生。 师小结:小猪,要想拥有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来爱护。你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你一朵文明之花。大家也都读懂了故事,请组长为自己小组贴上一朵文明之花。 2.小调查“怎么样”:不讲卫生可不行 师:可是,还有很多人不讲公共卫生,你看同学们的观察单上都记录下来了。 明确评价要求,学生分组交流“我的观察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完成的观察记录单在组内交流,根据评价表“一事一议”的要求,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 评价方式:同学评 评价要点:课前调查记录一事一记,一人一次只说一件事。 反馈交流 师:你们小组发现了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请带上你们的记录单,为大家讲一讲。 预设1:我看到有人公园里吃完零食,随地乱扔垃圾。 预设2:我在小区里乘电梯时,看到有人在电梯里吸烟。 预设3: 我感冒去医院,看到有人随地吐痰。 预设4:我看到有人因为找不到垃圾桶,把垃圾随手丢在地上。 师:大家觉得这些小组的记录和讲述,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可以贴上一朵文明之花? 预设1:我觉得他们都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记录清楚,可以贴一朵文明之花。 师小结:是啊,这些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困扰,也是缺少公德意识、不讲文明的表现,我们不能这样做。 3.小科普“会怎样”:随地吐痰可不行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随地吐痰危害大,那你们知道到底有多大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确评价要求,观看“随地吐痰危害大”视频 师:现在,你对随地吐痰的危害和正确吐痰的方法,有更多的了解了吧? 反馈交流 师:谁愿意来讲讲你通过看视频,了解到的内容? 预设1:吐痰会传播很多细菌,会让更多的人生病。 预设2:如果是感冒发烧的人吐的痰,细菌更多,更可怕。 预设3: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要遮掩口鼻。 预设4:想要吐痰时,要用纸巾把痰包住扔进垃圾桶。 师小结:爱护公共卫生人人有责,它是一种文明和有责任感的体现,不讲公共卫生可不行。 出示板书:不讲卫生可不行 【设计意图:以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为载体,围绕“怎么了”、“怎么样”、“会怎样”问题导学,驱动学生关注在公共场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在AaL课堂理念指导下,模糊学习和评价的界限,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同辈评价的可能性,用明确具体的表扬语言和具象化材料“文明之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思考和探究保持公共卫生的具体做法,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 律动辨析,学以致用了解正确做法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对那些不讲公共卫生的人摆摆手,再给讲公共卫生的人竖个大拇指吧! 看图片,听音乐,出示竖大拇指或摆摆手的评价。 场景1:坐地铁,吃瓜子,行不行? 场景2:折飞机,随地丢,行不行? 场景3:公园里,乱涂画,行不行? 场景4:感冒咳嗽,戴口罩,行不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更多需要的是鼓励、包容和等待,将学生熟悉的公共卫生行为,赋予明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游戏动作,蕴含评价意味的互动性歌词内容,让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与教师实现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保持公共卫生的情感认同。】 课堂小结,升华维护公共卫生情感 师:同学们,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对《中小学生守则》第4条“保持公共卫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猪:是的,我现在明白了保持公共卫生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每个人都要主动、自觉地去维护,这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你们看,我现在不但自己不乱扔垃圾,还带着其他小动物一起保持公共卫生,和大家一起做一个保持公共卫生的好孩子。 师小结:那就让我们一起约定:公共卫生我保持,争做文明好孩子! 出示板书:公共卫生我保持,争做文明好孩子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结尾以小猪的转变承前启后,既总结保持公共卫生人人有责的教育要义,又为下节课引导学生学习榜样、争当达人的教学环节设计埋下伏笔。】 课后实践,持续评价强化行为规范 1.传唱文明之歌 传唱依据板书内容编成的讲文明讲卫生儿歌,择机颁发文明之花。 文明之歌 干净整洁我喜欢,不讲卫生可不行, 公共卫生我保持,争做文明好孩子。 2.传阅文明手册 传阅用学生课前观察记录表进行归类装订的文明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