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理论,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些理论不仅推动了科技发展,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等方面的认知。由此可见(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脑的思考活动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③具体科学的发展能推动哲学进步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韩非子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这表明( )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C.主观决定客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我国航天科技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上述事实表明(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这充分说明(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随着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交织叠加,专家建议及时就医,注重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面对疾病,古人则常会祈祷和拜神。古今对待疾病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6.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世界万物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④→③→① D.④→①→③
7.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就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D.什么是物质的问题
8.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它是________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9.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10.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①意识是本原的
②物质是本原的
③意识决定物质
④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与他们相通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观点体现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有(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吾心便是宇宙” ②“刻舟求剑”与“水滴石穿”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与“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我思故我在”与“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旨在探讨世界的基本和普遍问题。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仁者心动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智慧。下列哲学观点与其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辩证唯物主义
②水是万物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宇宙便是吾心——主观唯心主义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③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④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真正的哲学,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是科学的和人民的理论,比具体科学更具指导作用
③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这一论断意在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鲜明的阶级性
④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集中全党智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真正的哲学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④真正的哲学是变革时代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某知名哲学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的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材料主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具有革命性的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③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 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22.看图,理解漫画,回答问题。

《乌鸦喝水》新传(1)漫画中乌鸦的话反映了哲学的哪两个基本观点?
(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3.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物理学领域,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哲学观点和派别开始出现。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的哲学家,他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材料一中,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材料中霍尔巴赫的观点的不足在哪里?(科学精神)
(2)材料二中王守仁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科学精神)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页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2页
材料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
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D D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D A D C A B
1.B
【详解】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说法错误。
②: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理论,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②符合题意。
③: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等方面的认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能推动哲学进步,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未强调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D
【详解】D:材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正确。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错误。
B: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B错误。
C: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C错误。
故本题选D。
3.D
【详解】A: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
B: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不可取代具体科学,B说法错误。
C: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而不是“总和”,C说法错误。
D:“载人航天技术”属于具体科学知识,“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指的是科学的哲学。我国航天科技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A
【详解】A: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命由天定和人定胜天”都属于世界观,“消极等待和积极奋进”属于做法,因此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说法错误。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说法错误。
D: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D
【详解】D:今天人们对待疾病是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去锻炼、及时就医,而古时人们对待疾病是在唯心主义的指导下祈祷、拜神,这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D正确。
A: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但是材料未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A排除。
B: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材料未涉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B排除。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材料未涉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C排除。
故本题选D。
6.D
【详解】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排第一;
①:“世界万物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排第二;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排第三。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排除。
因此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④→①→③。
故本题选D。
7.A
【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A说法正确。
BC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什么是物质的问题,这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CD排除。
故本题选A。
8.A
【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正确。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属于哲学基本问题中第二个方面回答的内容,B与题意不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与题意不符。
D: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9.C
【详解】C: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题干中王守仁的观点认为花开花落都是由人的心决定的,即人的心决定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应选。
A: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与题意不符,A不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与题意不符,B不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D不选。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①③:意识是本原的和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均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不选。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该观点认为形体存在时,精神也随之存在;形体消亡时,精神也随之消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入选。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意思是理与固然密切相关,使其具有本然、自然、固有规律之意。事情必然要发生,这是其内在本然决定的,这是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入选。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吾心便是宇宙”是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符合题意。
②:“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水滴石穿”则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②符合题意。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和“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③不合题意。
④:“我思故我在”与“万物皆备于我”二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体现哲学上的“两个对子”,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不选。
②:“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正确。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不选。
④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①: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说法错误。
②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水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③: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宇宙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5.D
【详解】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不是最新理论成果,A不符合题意。
B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果,但不是最新成果,BC不符合题意。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D正确。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说法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指导,不是提供具体方法,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③说法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国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D
【详解】①: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说法错误。
②:具体科学在某一具体领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具体科学更具指导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④:党的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8.C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②④正确。
③: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创新,在于不断与时俱进,在于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而不是在于鲜明的阶级性,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创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①②正确。
③④:根据教材可知,哲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属于精神力量,故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0.B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的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体现了其具有革命性的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故①②正确。
③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问题的指导性作用,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分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谈谈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记教材知识。根据课本知识学生可以从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即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和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记教材知识。根据材料“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可从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的角度分析。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2.(1)“你竟然坏了祖上传下 来的规矩”体现了办事情要从经验出发,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分析】背景素材:漫画《乌鸦喝水》新传
考点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题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说明漫画中乌鸦的话反映了哲学的哪两个基本观点,考生要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用吸管来喝水的乌鸦说“我这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规矩出发”→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②:“你竟然坏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可联系教材知识办事情从经验出发,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小题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要求结合第一小题,回答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考生可以调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用吸管来喝水的乌鸦说“我这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规矩出发”;“你竟然坏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②: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可联系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3.(1)提示:①这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鲜明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③霍尔巴赫的思想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足主要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提示:王守仁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分析】背景素材: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观点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说明这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及其不足;说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说明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火”、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可联系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鲜明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关键词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联系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王守仁的“心学”属于哪种哲学形态,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说明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未看、同归于寂;看此花时,一时明白起来→可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看不到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因素,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③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节选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理解类主观题,需要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运用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③: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联系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