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5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共5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毛泽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新课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研读重要人物判词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学写综述。
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思想内容,认识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课标 任务群课标要求 教材-单元目标 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1.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2.理清人物关系 3.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红楼梦》阅读
势在必行
课标 任务群课标要求 教材-单元目标 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4.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5.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红楼梦》阅读
势在必行
3.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4.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作者简介
富贵荣华的少年时光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所以,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家道中落
但是,康熙皇帝死后,曹家也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雍正五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的罪名而被革职,南京的家产全被抄没,仅把北京的房产“酌量拨给”,“以资养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落魄的晚年生活
家庭衰败之后,曹雪芹基本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曹雪芹名言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意思是:自己做的事,还得自己来了结;自己心里边压着的事情,还须得自己想开治愈。
②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两句大意是: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情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这两句本是紫鹃对林黛玉说的话,以夸张的说法用黄金作比喻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情谊的珍贵。
③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 这里头这个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是单纯的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 ,把真的东西反而作为假的了。
④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能做到“世事洞明”的人恐怕不多,要是想增长点学问,只要处处留心就能做到。
走近高鹗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续书的功与过
功劳:
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过失:
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如黛玉支持宝玉读八股文。
前五回的纲领作用
《红楼梦》的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
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是楔子,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二回交代小说人物,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贾府人物,上下关系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介绍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做第一次直接描写,同时让重点人物亮相。
黛玉进府,典型环境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贾史王薛,社会背景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别的小说就怕读者早知道结局,《红楼梦》却故意先说出结局,但却让读者更加着迷。
太虚梦游,隐喻结局
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毛泽东
《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比。……《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王国维
《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黄遵宪
作品评价
红楼梦里面人物众多,这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困难。
曹雪芹在众多人名中埋藏了许多个符号系统,以贾府为例,贾府每代人名字里面都共有一个字或者偏旁,分别是水、代、文、玉、草,这里面暗含着贾府的历史演变轨迹。
盛衰变迁的背景也是我们把握全书梗概的依据。
人物结构
贾府第一代
贾府最初发家的起点,即来自于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这是红楼梦一段故事的源头,因此谓贾源、贾演。贾演、贾源之名,有两层含义:一则,从字义上看,演、源寓意敷演故事之源头,是石头记故事演义的起源;二则,从字形上看,演、源两字皆有水字旁,取源头活水之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亦是暗示天子雨露恩泽。
贾府第二代
贾府到了第二代,则从演、源到了化、善,此时天下太平,贾府也因战功成为新朝新晋的天下望族,此时第一代的宁荣二公应都健在,他们深知富贵荣华得来不易,所以在国家安定、家业初创后,
开始教化子孙。一个化字,寓意教化,
向化,既是表达对新朝的归顺臣服之心
,更是表达了对子孙所寄予的厚望。一
个善字,寓意行善,向善,既表达了宁
荣二公为人处事的原则和人品,更表达
了他们教育子孙的理念。
贾府第三代
贾府到了第三代,名字中都有一个文字旁,
这无疑寄托了贾府祖先对子孙于科举仕途
上所寄予的厚望。他们希望子孙中有能通
过科举之路,继续振兴家业,光耀门楣的。
贾府第四代
贾府第四代子孙以玉字旁命名,珍、珠、
琏等,都是珠玉宝物,名贵器物,也恰
恰暗合了子孙“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
谋画者无一”,讲究排场,不知省俭的
坐吃山空的行径。
贾府第五代
贾府第五代子孙,命名皆有草字头,寓意贾府经过百年富贵荣华之后,已到了多事之秋,到了要草枯荣败、凋零衰颓之时。根据曹雪芹伏笔,脂砚斋提示,贾府最终的败落,亦是在秋天,因为秋天既代表了丰收,却也象征着枯败。贾府草字辈的代表人物,如贾蓉、贾蔷、贾芹等,亦都是败家子孙,贾府从祖先手里的源头活水,到草字辈里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短短五世,一个曾经赫赫扬扬、风光无限的天下望族,就走向了末路。秋草,衰败干枯,一把火即成灰烬,贾府最终被抄没,会不会被一把火烧成瓦砾堆?不得而知。曹公写五代子孙,以草字头命名,除了寓意衰败之象,也寓意草包,意在讽刺
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从祖宗军功受封,到科举入仕,到如今安富尊荣,贾府子孙继承家业,振兴家族的能力,可谓一代更比一代差,到了贾蓉这一代,简直就是无能的草包。
金陵十二钗
正册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
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
贾府人物关系图
全书通读,理清情节线索
主次分明,抓大放小
《红楼梦》阅读建议及方法
重点阅读前八十回,了解后四十回的重要故事
前八十回:重点阅读前五回(总纲)
凤姐理丧、元妃省亲、倾诉肺腑
宝玉挨打、海棠结社、刘姥姥游园
香菱学诗、贾府祭祖、探春理家
抄检大观园
后四十回:黛玉之死、宝玉出家
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探春、袭人、晴雯、紫鹃、贾政等
整体把握《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主要线索 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描写对象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
基本思想 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主要内容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系。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点拨一 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 《红楼梦》的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
点拨二 抓住情节主线 小说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技巧点拨
点拨三 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 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点拨四 品味日常生活细节 《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脂砚斋)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小说中这些“家庭闺阁琐事”,既真实可信,又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展示了小说家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一个眼色,黛玉立刻便能会意,由此表现了宝黛之间不同于别人的心灵契合;又如中秋夜宴,满目热闹繁华,却听得桂花阴里传出一缕凄凉笛音,隐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这些看似琐屑平常的细节,其实全是小说家精妙的艺术创造。通过这些细节,小说不仅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更揭示出生活表层之下的人生真相,也令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点拨五 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艺术作品,《红楼梦》虽然聚焦于贾府盛衰和爱情悲剧,但反映的社会生活远远不止于此。书中所写的帝王贵胄、高官显宦、佃户庄头、佣夫帮闲、倡优贼盗等,以贾府为中心,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举凡世运升降、官场关系、经济生产、社会分工、舆论民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红楼梦》中均有反映。了解这些内容,可以领悟小说的社会意义,有助于对小说艺术成就的把握。
点拨六 鉴赏语言 曹雪芹是善于创造和驾驭语言的艺术大师,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而在叙述语言上也随处可见其炼字锻句的功力。即便是穿插其间的诗词韵文,也是情思绵远,意味隽永,风格百变,不仅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品味和欣赏小说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可以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任务1: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社会关系错综纷繁,情感互动复杂微妙。小说通过对诸多人物之间关系的精妙描写,在人物的互动中展现其身份地位、性情气质,描摹出一幅幅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活的图画。理清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绘成图表,将你对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及相关的情节简要记录在图表上。以此为基础,选取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你对这些人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学习任务
任务2: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一个“奸险”人物的王熙凤,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细读《红楼梦》中描写某个人物的相关段落,分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示例】
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这一个情节展示了宝钗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冷静自持,冷漠无情。金钏投井后,连素日最讨厌漂亮女孩子的王夫人都不住地垂泪,宝钗安慰王夫人,却将金钏死因归于失足落井,丝毫看不出有一点对生命的怜惜。
(2)她很世故,很会做人和处世。王夫人是害人者,却摆出菩萨心肠;宝钗能够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从有利于王夫人的角度,加以安慰,极力开脱。
(3)宝钗识大体,顾大局,审时度势。王夫人对金钏投井的原因很忌讳,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宝钗自告奋勇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妆裹用。
任务3: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欣赏《红楼梦》,应仔细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仅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曲艺杂技、酒令笑话、禽畜花木、园林建造、服饰摆设、医药养生、饮食起居等,可谓应有尽有,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读《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以《〈红楼梦〉中的    》为题写一篇短文,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
【示例】
《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
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与众人席间吃酒嬉笑,贾母让在“藕香榭”的姑娘们演奏,对演奏之声的描写:“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此处将人为的音乐之声运用到自然之中,又笼罩了一层清风流水,与当时的环境相得益彰,以极有意趣的提议,感受音乐之美,文雅清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任务4: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小组合作,选择小说中某位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还可以组织班级“《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
【示例1】
顾影自怜,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
林黛玉是贾老夫人的女儿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但她的生活境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父母相继早逝,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黛玉的处境,其实只不过是因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在这样的际遇中,“多愁善感”已成了黛玉的代名词。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是她悲泣的对象,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影射。多愁善感、自悲自怜这一性格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其中《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
【示例2】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鉴赏: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与其谈讲仕途,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家族没落,不久便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任务5: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许多研究者从思想观念、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角度比较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但各人的见解不同,结论各异。普遍的看法是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
【示例】
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最终答应娶了薛宝钗。
未能得到北静王支持,贾家在朝堂上更孤立了。贾家为荣华富贵,让贾迎春嫁给了当时的王公大臣,希望能因为拥有这样的靠山走上权势的顶峰。结果这一做法不但害了贾迎春,也使贾家吃上官司。贾母因惊吓过度去世,贾府家产充公。得势的贾雨村带官兵查抄贾府,看中了薛宝钗。薛宝钗无奈之下,委身于贾雨村做妾,最后在宅斗中丧命,埋在雪地里(金簪雪里埋)。王熙凤在贾母死后被贾琏休回金陵,最终病亡。探春被藩王看中,远嫁他乡,却在途中暴亡,葬在芭蕉树下。
流落在外、一无所有的贾宝玉和史湘云走在了一起,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官府追拿贾宝玉,二人出逃,史湘云被抓,她跳江而死;宝玉被抓,妙玉为营救宝玉,委身金陵府尹,换得宝玉出来,自己与府尹同归于尽。贾宝玉和贾惜春先后出家。巧姐因曾与刘姥姥孙子板儿互换香橼佛手,故嫁于板儿为妻。贾兰中了武举,战死沙场;李纨受命诰封,伤心而亡。
任务6: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
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残酷,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人物刻画:突破“好人”、“坏人”的传统模式,刻画一大批圆形人物。
题材选择:突破了古典小说因袭戏曲题材的传统,提倡以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作为创作素材的现实主义的原则。
情节设计:突破大团圆的结尾套路,以真正的大悲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结。
语言表达:创造了一种整散结合、虚实相生、雅俗相谐、形神相和的语言风格。
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