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蛇年春晚——一曲《栋梁》韵,千载文化情
歌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以中国古建筑为线索,将醉翁亭、陋室、凤凰台、祈年殿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古建巧妙地串联起来,传达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从“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到“挺直脊梁”“生而无憾”的个人成长追求,再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歌词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议题:探究春晚舞台上的千年回响
授课人:
总议题:探究春晚舞台上的千年回响
子议题一:以文为脉·载异同之美
子议题二:以文铸魂·传人文之道
以文为脉
载异同之美
议学情境一:首届“非遗版”春节
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总台蛇年晚会从官方吉祥物、标识设计、节目设置都透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味儿”。
议学探讨:
①你还记得哪些蛇年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它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②中华人文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议学成果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1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
2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3
议学情境二:伞下共融——小品《借伞》
春晚小品《借伞》惊艳走红,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情节为叙事核心,用故事中的西湖绸伞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将不同剧种的角色和表演风格融入同一故事线,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又通过多剧种轮番登场展现文化多样性。
议学任务一:我是作品解析官
①你发现这个小品和其他小品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从小品的特殊表现形式谈谈你喜欢这种表现形式吗?并说明理由。
②在哪些艺术作品、传统文化中你还见过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的人文思想的。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议学任务二:我是作品推荐官
《白蛇传》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其中蕴含哲学思考、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它通过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困境,引发观众对于情与理、善与恶、人与妖关系的深刻反思。
那么请推荐一个你知道的蕴含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说说作品中体现了什么思想?
我是作品推荐官
推荐作品:
推荐理由:(作品中承载着哪些做人的道理)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以文铸魂
传人文之道
议学情境二:东方美学——细品春晚舞台
蛇年春晚舞台不仅内容丰富,在形式上处处都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
2025蛇年春晚Log独具中国特色,图形标识从中国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基于甲骨文的“巳”字进行创作,演变成为一个方圆并济、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现代芭蕾《伊人》
舞台变幻成一池春水,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东方意境。
舞蹈《喜上枝头》
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
江苏无锡分会场
当《无锡景》的旋律首次从清名桥畔的乌篷船上飘出,《惠山茶会图》投射于运河水面,船行画中,人在景里,形成了一幅"景中景、画中画"的复合空间。
议学任务三:我是美学鉴赏官
①蛇年春晚舞台上还有哪些中华美学令你印象深刻?
②发挥你的美学鉴赏基因,说说下图它表达了什么美学追求?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俭节约
悯农
唐代 李绅
此外,中国古代有不少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清代画家石涛所绘《陶渊
明诗意图》中的《悠然见南山》
议学任务四:我是作品创作官
#2026年马年春晚征集“金点子”:
请以中华民族倡导的“节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洽”“和文化”“简约”“淡薄名利”“拒绝拜金主义”等为关键词,任选一个或多个构思一个相关的作品创意、点子,并说说你的作品主要想给观众带来什么价值理念。
举例:结合马年“马”的特性。选取内蒙古为分会场,放一段人骑马在草原上奔腾的场景,环境鸟语花香,绿草茵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风格表现形式不限),限时4分钟小组议学,并分享你们的成果。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议学成果二: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P59
1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P60
2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
念等诸多方面。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P60
3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P61
4
教师寄语
同学们,当春晚舞台上非遗剪纸化作星河、千年中轴线连通未来时,我们触摸到的不只是历史的温度,更是文明的血脉。那把《借伞》中的油纸伞,撑起的是“和而不同”的智慧;那些匠心与诗韵,传递的是文以载道的力量。愿你们以青春为笔,传承中华人文精神,让传统活在当下,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续写炽热篇章!
议学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创新作业
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一条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
流向未来。其中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请查找资料,说说以下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哪些中华人文精神。
汉字
长城
都江堰
莫高窟
四大发明
议学反馈
1.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议学反馈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
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议学反馈
3.《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
议学反馈
4.《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形结构看,商代金文中“孝”的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走路。观察“孝”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汉字的说法你认同的有( )
①已经融入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②有美妙的形态且富有独特的神韵
③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将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