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方面,要知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通过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2.【学情分析】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3.【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分析的作品及其故事,知道中华人文精神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理解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责任意识:通过分析家庭端午和校园端午的活动,归纳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方法,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能够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促进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塑造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家庭端午和校园端午的活动,能够在生活中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做法教学难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6.【设计思路】本课授课时间按照教学计划在端午节附近,故本课将目光聚焦在屈原这一人物及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上,进行情境设置。设置总议题:粽香悠悠越千年—如何续写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下设两个分议题,分议题1:家庭端午—如何“粽”享千年和谐之风?分议题2:校园端午—如何不负“粽”望勇担使命?使学生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端午假期快到啦!你什么心情?你了解端午节吗?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人们以吃粽子、戴香包、挂艾草、赛龙舟等各种形式度过这一传统佳节。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播放《典籍里的中国》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问:为什么穿越千年,我们仍在粽香中纪念屈原?提示: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让我们领悟到情牵百姓的爱国情怀,勇于探索的鲜明品格,对真理、正义、高洁品格的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总结:1.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呢?设计意图:生活热点引入主题,通过分析的作品及其故事,知道中华人文精神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理解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二、新课讲授总议题:粽香悠悠越千年—如何续写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分议题1:家庭端午—如何“粽”享千年和谐之风?知识关联: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议学情境】家庭端午爷爷坚持包白米粽,妈妈想创新芝士粽。父母想回老家祭祀,孩子希望端午旅行。【议学任务】他们该怎么办?请你出出主意,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我家端午矛盾调解案》。(提示:粽子口味—如:包两种口味的粽子;或:家庭成员进行粽子口味投票,一起参与包粽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口味。假期规划:如:试着改变行程路线,在回乡途中途经旅行点进行游览。)【议学追问】①所谓“家和万事兴”,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你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提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之用,和为贵。”“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六尺巷的典故”....)②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提示:家庭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人与人团结、和谐;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知识总结】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要求: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分议题2:校园端午—如何不负“粽”望勇担使命?知识关联: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议学情境】校园端午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同学们开展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科技宝粽”活动:用电脑AI技术设计图案、花样机缝纫编程来制作端午香囊。“变废为宝”活动:利用废旧物品作材料,进行端午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粽香飘进养老院”活动:精心制作祝福的图画送给老人们,和他们一起包粽子、画彩蛋等。“学习出粽”活动:制定学习目标,践行每日计划,学习屈原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环保粽飘香”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环保元素,参与“端午安康 洁净长江”活动。端午大放“粽”活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增强文化底蕴,传承传统文化。【议学任务】①校园端午中,同学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提示:“学习出粽”—勤学奋斗、充实自己;“科技宝粽”“变废为宝”—勇于创新创造;“环保粽飘香”—热心公益、爱护环境;“粽香飘进养老院”—关爱他人、孝老爱亲;端午大放“粽”—传承文化...)②推选校园里你的学习榜样,说说推荐理由。【知识总结】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体现:立己达人,兼善天下。要求: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家庭端午和校园端午的活动,归纳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方法,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三、本课小结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这种文化传承久久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肌理下、血脉里,让无数的人们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奔涌而去,同时也将端午的坚守与传承无限拉长。让我们“粽”享千年家国情,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不负“粽”望勇向前!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