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栏目导航学习目标1.物体浮沉条件新课导入探究点:2.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课堂小结当堂评价对点训练对点训练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知道物体浮沉条件,会根据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状态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体会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体验物理现象跟物理本质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思维:根据众多事例及实验现象归纳物体浮沉条件科学探究:经历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发现规律,并加强表达和说理能力的训练新课导入1老师播放浮沉子上浮、下沉的视频(老师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视频中玻璃药瓶受浮力吗?如果受浮力为什么还一会儿下沉,一会儿上浮呢?上浮和下沉需要什么条件呢?新课导入2教师展示黄河铁牛的图片,黄河铁牛为黄河上铁索桥的地锚,每个在45t至75t之间。有一次,黄河发大水,把铁牛冲到水里,引发了一个捞铁牛的故事,谁来讲一讲?铁牛在水里为什么下沉?卸掉船上的泥沙,船为什么上浮?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条件?探究点1物体浮沉条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1)老师演示:将小苹果和大土豆放入水中,苹果上浮,土豆下沉。土豆和苹果相比,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2)老师演示:将将小苹果和一粒葡萄放入水中,苹果上浮,葡萄下沉。二者哪一个受到的重力大?是不是重力大的物体就下沉呢 (3)结论:土豆;排开的水体积大。总结:受浮力大的土豆下沉,说明物体浮沉不能只是看浮力。苹果重力大;重力大的不一定下沉总结:重力大的苹果上浮,说明物体浮沉不能只是看重力大小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有两个,既要看物体所受浮力,同时还要看物体所受重力。探究点1物体浮沉条件阅读课本P222“做中学”部分。读完后分小组制定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老师点拨:主要对根据物体的状态做受力分析,分析重力和浮力关系。(2)把拧紧盖子的空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玻璃瓶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GF浮F浮 G上浮漂浮F浮>GF浮 =G探究点1物体浮沉条件(3)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再次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玻璃瓶下沉,最终沉在容器底GF浮F浮G下沉沉底F浮F浮+F=GF探究点1物体浮沉条件如果瓶子浸没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这种状态叫 ;请思考瓶子悬浮时受力情况如何?请制作一个能在水中悬浮的瓶子,第一个成功者上台展示,并分享成功秘诀。悬浮GF浮F浮=G悬浮静止,说明受平衡力,故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是平衡力探究点1物体浮沉条件3.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当物体上浮最终露出液面漂浮时,浮力 重力。大于小于等于等于对点训练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金属块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会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金属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物体浮沉条件对点训练(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①选择的塑料块是 (选填“B”或“C”);②增加的步骤是 (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③当满足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F1-F2物体浮沉条件金属块触底了B用弹簧测力计测塑料块B的重力GF1-F2>G探究点2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拓展分析:根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物体浮沉情况,而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G=ρ物gV物,F浮=ρ液gV排,所以:(1)当G(2)当G>F浮时,即ρ物 ρ液,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3)当G=F浮时,即ρ物 ρ液,物体悬浮。小于大于等于探究点2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状态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受力分析F浮与G物 的关系ρ液与ρ物 的关系F浮>G物ρ液>ρ物F浮ρ液<ρ物F浮=G物ρ液=ρ物F浮=G物ρ液>ρ物F浮+N=G物ρ液<ρ物探究点2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观看浮沉子浮沉解释视频对点训练如图所示,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则鸡蛋在两液体中的浮力关系是F甲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乙。若鸡蛋的质量为50g,则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N,往乙杯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将 (选填“下沉”“上浮”或“仍悬浮”)。小于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0.5上浮课堂小结物体浸没上浮下沉悬浮漂浮F浮>GF浮F浮=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F浮 =G当堂评价1.如图所示,新鲜鸡蛋沉在盛有纯水的容器底部,若要其上浮,可加(已知 )( )A.清水 B.食用油 C.盐 D.酒精1 23456C当堂评价2.将A、B、C 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投入到某液体中,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三球 所受浮力大小关系是( )A.A、B、C 三球所受浮力相等B.B、C 两球所受浮力相等,A 球所受浮力小于 B、C 球C.A、B 两球所受浮力相等,C 球所受浮力小于 A、B 球D.A 球所受浮力大于 B 球,B 球所受浮力大于 C 球1 2 3456B当堂评价12 34 563.将重为9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12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开物体,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特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4.有“中国死海”之称的山西运城盐湖,位于中国山西晋南盆地。在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这是因为人体的平均密度 湖水的密度,人的重力人在湖水里所受的浮力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上浮9小于等于当堂评价1234 5 65.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空中下落到水中,经过a点,最终静止在水面上b点,画出小球在a点的受力示意图(不计水的阻力)。GF浮当堂评价12345 66.如图向一个装满水的盆里,慢慢放入一块木块,溢出了重1000N的水,求:木块受到的浮力?解:根据题意可知,木块漂浮,故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1000N答: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000N。(共14张PPT)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F浮>G物,物体 ,最终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ρ液 ρ物。 2.若F浮3.若F浮=G物,物体将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ρ液 ρ物。 知识清单上浮漂浮大于下沉沉底小于悬浮等于[例题] (2024贵州)泡茶时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浮沉“起舞”。如图所示,冲泡茶叶时,部分茶叶表面附着气泡使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而 ;茶叶充分吸水后由于其密度 水的密度而下沉。 典例分析点拨: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上浮大于基础题1.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质量为30 g的物块,从容器中溢出20 g的水,则该物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应该是( )A.下沉 B.上浮C.漂浮 D.悬浮2.如图所示,在家庭小实验中,某同学想让沉底的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向杯子中加盐 B.向杯子中加水C.倒出少量的水 D.轻轻摇晃杯子AA3.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冰山的美丽景象。冰山实质是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据科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山熔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冰山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仍会漂浮在水面上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C4.(2024贵阳期末)小明在家帮妈妈洗碗时发现,碗可以漂浮在水池里的水面上,也可以让其沉入水底,与漂浮时相比,碗沉入水底时( )A.浮力不变B.浮力变大C.排开水的体积变小D.排开水的质量不变C5.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两个杯子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则鸡蛋在甲、乙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 (选填“>”“<”或“=”)F乙。 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乙6.如图所示,水槽中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装有物块的容器,已知ρ物>ρ水,且物块不吸水。现将物块取出后轻放入水中,物块将 ,待物块静止后水槽中的水面 (选填“高于”或“低于”)O点。 下沉低于中档题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煤油、木块和水三种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ρ煤油<ρ木块<ρ水B.ρ水<ρ煤油<ρ木块C.ρ木块<ρ水<ρ煤油D.ρ水<ρ木块<ρ煤油A8.(多选题)柱状容器内加入浓盐水,把一枚土豆轻轻放入其中,静止时土豆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清水,土豆逐渐下沉;注入适量清水时,土豆悬浮在盐水中,如图乙所示;继续注入清水,土豆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浮在水面上时,土豆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B.悬浮在盐水中时,土豆的密度与此时盐水的密度相等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D.沉到底部后,继续注入清水,土豆受到的浮力不再变化AB9.(多选题)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甲杯中的小球处于漂浮状态,乙杯中的小球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盐水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中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杯中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C.甲、乙两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D.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ABC>素养题11.(2024贵州一模)有一种打捞沉船的方法叫“封舱抽水打捞法”:将整个船体进行封堵,然后将船舱内的水抽出,船即浮出水面,沉底的船从封舱抽水到漂浮要经历如图所示的几个阶段。若不考虑水的密度变化及水的阻力,请回答:(1)第⑤阶段船漂浮时所满足的浮沉条件。(2)请结合浮力及合力相关知识分析说明②③④阶段,船所受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答案:(1)第⑤阶段船漂浮,船受到浮力与重力处于平衡状态,故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2)第②阶段抽水,船开始上浮,上浮时,船的重力变小,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船所受的合力F=F浮-G,所以合力变大;第③阶段抽水结束,船继续上浮但未露出水面,重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由F=F浮-G知合力不变;第④阶段G不变,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变小,由F=F浮-G知合力变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会根据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状态。(物理观念) 2.根据众多事例及实验现象归纳物体浮沉条件。(科学思维 ) 3.经历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发现规律,并加强表达和说理能力的训练。(科学探究) 4.初步体会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体验物理现象跟物理本质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态度及责任)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及结论难点:理解浮沉现象跟浮沉条件的对应关系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1 物体浮沉条件 1.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1)观察老师演示:将小苹果放入水中,苹果上浮。 问题1:什么力量让苹果上浮? 答: 浮力 。 (2)继续观察老师将大土豆和小苹果同时放入水中。 问题2:土豆和苹果相比,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 答: 土豆;排开的水体积大 。 (3)老师松手,土豆下沉。 问题3:是不是浮力大的物体上浮呢? 答: 不是;受浮力大的土豆下沉,说明物体浮沉不能只是看浮力 。 (4)观察老师演示:将一粒葡萄放入水中下沉。 问题4:什么力量让葡萄下沉? 答: 重力 。 (5)继续观察演示:将小苹果放入水中。 问题5:一粒葡萄和这个苹果相比,哪个的重力大? 答: 苹果 。 (6)老师松手,苹果上浮。 问题6:是不是重力大的物体就下沉呢 答: 不是;重力大的苹果上浮,说明物体浮沉不能只是看重力大小 。 2.结论: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有两个,既要看物体所受 浮力 ,同时还要看物体所受 重力 。合作探究1 2.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 (1)阅读课本P222“做中学”部分。读完后分小组制定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2)把拧紧盖子的空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 答: 玻璃瓶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 ; (3)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再次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 答: 玻璃瓶下沉,最终沉在容器底 。 (4)如果瓶子浸没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这种状态叫 悬浮 ;思考瓶子悬浮时受力情况如何? 答: 悬浮静止,说明受平衡力,故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 3.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 浮力大于重力 时,物体上浮;当 浮力小于重力 时,物体下沉;当 浮力等于重力 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当物体上浮最终露出液面漂浮时,浮力 等于 重力。 4.对点训练: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金属块放入水中后会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会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金属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1-F2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 (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 金属块触底了 ;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 ①选择的塑料块是 B (选填“B”或“C”); ②增加的步骤是 用弹簧测力计测塑料块B的重力G (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 ③当满足 F1-F2>G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自主学习2 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 阅读课本P223“迷你实验室”“让鸡蛋浮沉”部分。阅读完后分组探究,交流结果。 (1)将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并尝试解释现象原因。 答: 鸡蛋将下沉;鸡蛋重力大于所受清水浮力 。 (2)向杯中加盐,冰小心搅拌,观察鸡蛋浮沉情况,并尝试解释现象原因。 答: 鸡蛋会逐渐上浮,最终漂浮;由于液体密度变大,鸡蛋所受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上浮 。 (3)如果再往容器中加水,观察鸡蛋浮沉情况,并尝试分析原因。 答: 鸡蛋会悬浮或下沉;加水后由于液体密度变小,在排开相同体积液体时鸡蛋所受浮力变小,鸡蛋逐渐下沉,有可能悬浮,有可能下沉 。 (4)我们发现,当液体密度发生改变,会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那液体密度、物体密度跟物体浮沉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合作探究2 拓展分析: 1.根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物体浮沉情况,而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G=ρ物gV物,F浮=ρ液gV排,所以: (1)当GF浮时,即ρ物 大于 ρ液,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 (3)当G=F浮时,即ρ物 等于 ρ液,物体悬浮。 2.物体状态及条件之间相互因果,相互推理。如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F浮>G物,ρ液>ρ物,则物体一定上浮,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上浮,则一定有关系F浮>G物,ρ液>ρ物。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状态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受力分析F浮与G物的关系F浮>G物F浮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则鸡蛋在两液体中的浮力关系是F甲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乙。若鸡蛋的质量为50g,则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0.5 N,往乙杯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将 上浮 (选填“下沉”“上浮”或“仍悬浮”)。自我评价 1.如图,气球下面用绳子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石块和气球的总重为G总,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G总 B.如果水温升高,那么水的密度减少,石块和气球将下沉 C.如果液面气压增大,那么气球体积变小,石块和气球将下沉 D.如果轻轻往下拉一下气球,他们受到浮力不变,石块和气球仍然悬浮 2.如图所示,某些鱼的浮沉靠鳔的胀缩实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当鳔膨胀时,鱼会上浮 B.当鳔收缩时,鱼的浮力不变 C.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当鳔膨胀时,鱼排开水的重力变小 3.南海是我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我国已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m深的海底插上国旗,若不计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当机器人在水下下潜过程中( D ) A.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 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增大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增大 4.如图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A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小球A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沉底。再往两个杯中放一些盐,杯中液体密度都增大,但两物体仍处于原来的状态,加入盐后( C ) A.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小球A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D.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5.一个篮球的重力为6N,体积为3×10-3m3,用细绳将这个篮球固定在水下(如图),此时绳子拉力 24 N,剪开细绳的瞬间,篮球将 上浮 (选填“上浮”或“下沉”)。 6.如图所示,装有水和乒乓球的烧杯静止在斜面上,请在该图中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7.为了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蜡块、细线、水及其它辅助器材: (1)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 0.2 N; 方法2:原理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排开水的体积为 20 mL,根据F浮= ρgV排 可计算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得到,金属块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 (2)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他们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时,想参考第一小组的方法,则不可行的是方法 1 (选填“1”或“2”);在测量蜡块的重力时,除了使用弹簧测力计外,还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出蜡块 漂浮 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8.有一个体积为100 cm3、密度为2×103 kg/m3的实心正方体橡皮泥块,问:(g取10 N/kg) (1)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ρ水=1.0×103kg/m3) (2)把这块橡皮泥捏成一只小船,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小船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此时橡皮泥小船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解:(1)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 (2)该橡皮泥的质量为: ; 把这块橡皮泥捏成一只小船,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小船受到的浮力是: ; 橡皮泥小船排开水的体积是: 。 答:(1)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1N; (2)此时橡皮泥小船排开水的体积是。我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理观念:知道物体浮沉条件,会根据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状态。科学思维:根据众多事例及实验现象归纳物体浮沉条件。科学探究:经历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发现规律,并加强表达和说理能力的训练。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体会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体验物理现象跟物理本质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及结论教学难点:理解浮沉现象跟浮沉条件的对应关系教师演示:矿泉水瓶、带塞子的小玻璃药瓶学生实验:盛水烧杯、带塞子的小玻璃药瓶、鸡蛋(或注适量水的乒乓球)、盐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黄河铁牛的图片,黄河铁牛为黄河上铁索桥的地锚,每个在45 t至75 t之间。 有一次,黄河发大水,把铁牛冲到水里,引发了一个捞铁牛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老师或学生讲故事。 讲完后老师提出问题:铁牛在水里为什么下沉 卸掉船上的泥沙,船为什么上浮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条件 本节课将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物体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22“做中学”部分。读完后分小组制定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老师点拨: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状态做受力分析,分析重力和浮力关系。 (2)把拧紧盖子的空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 提示:玻璃瓶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学生讨论后上台讲解其受力情况: 瓶子在水中既受重力又受浮力,既然上浮,说明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最后在水面静止,说明瓶子受平衡力,故瓶子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实验不是很难,但一定以学生为主进行受力分析,从力和运动关系入手,分析浮沉条件 (3)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玻璃瓶浸没于水中,松手后再次观察玻璃瓶的运动情况。 提示:玻璃瓶下沉,最终沉在容器底;学生交流后上台尝试分析其受力情况: 瓶子在水中既受重力又受浮力,既然下沉,说明向上的浮力小于向下的重力;最后在容器底部静止,还受瓶底对瓶子向上的支持力,且受力平衡,故瓶子所受浮力和瓶底对瓶子支持力之和等于重力。 (4)如果瓶子浸没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这种状态叫 悬浮 ;请思考瓶子悬浮时受力情况如何 请制作一个能在水中悬浮的瓶子,第一个成功者上台展示,并分享成功秘诀。 提示:悬浮静止,说明受平衡力,故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成功秘诀:调节玻璃瓶中的装水量,上浮就加点水,下沉就取出点水,最好用滴管来操作。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当物体上浮最终露出液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探究点二:物体浮沉跟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23“迷你实验室”“让鸡蛋浮沉”部分。阅读完后分组探究,交流结果。 (1)将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并尝试解释现象原因。 提示:鸡蛋将下沉;鸡蛋重力大于所受清水浮力。 (2)向杯中加盐,并小心搅拌,观察鸡蛋浮沉情况,并尝试解释现象原因。 提示:鸡蛋会逐渐上浮,最终漂浮;由于液体密度变大,鸡蛋所受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上浮。 (3)如果再往容器中加水,观察鸡蛋浮沉情况,并尝试分析原因。 提示:鸡蛋会悬浮或下沉;加水后由于液体密度变小,在排开相同体积液体时鸡蛋所受浮力变小,鸡蛋逐渐下沉,有可能悬浮,有可能下沉。 (4)我们发现,当液体密度发生改变,会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那液体密度、物体密度跟物体浮沉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尝试交流讨论,回答。 点拨清楚漂浮跟悬浮的异同 同样是判断浮沉,要强调好关注点:重在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角度分析2.拓展分析:根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物体浮沉情况,而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G=ρ物gV物,F浮=ρ液gV排,所以: (1)当GF浮时,即ρ物大于ρ液,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 (3)当G=F浮时,即ρ物等于ρ液,物体悬浮。 老师点拨:物体状态及条件之间相互因果,相互推理。如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F浮>G物,ρ液>ρ物,则物体一定上浮,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上浮,则一定有关系F浮>G物,ρ液>ρ物。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状态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受力分析F浮与G物的关系F浮>G物F浮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出示例题 [例题] 如图所示,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则鸡蛋在两液体中的浮力关系是F甲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乙。若鸡蛋的质量为50 g,则鸡蛋在乙杯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0.5 N,往乙杯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将 上浮 (选填“下沉”“上浮”或“仍悬浮”)。 明确两个关系:物体重力、所受浮力跟物体密度、液体密度关系,以及它们跟浮沉状态的对应关系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老师随时补充。(“课堂小结”内容见PPT课件)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物体浮沉条件1.当G2.当G>F浮时,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容器底部3.当G=F浮时,物体悬浮二、物体浮沉判断1.ρ液>ρ物2.ρ液=ρ物 悬浮3.ρ液<ρ物 F浮见PPT课件整节课学生经历了感知浮沉、探究浮沉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但加深了几种浮沉状态的认识,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了初步的猜测。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兴趣浓厚,参与性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愿意把自己动手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本节课师生共同探究,但以学生为主仔细分析了各种状态时的受力情况,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述问题的能力。以鸡蛋在清水,然后加盐,再加水的方式展开上浮及下沉时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大小的研究,构思比较巧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习题课件.pptx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导学案.docx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pptx 9.4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教案.docx 浮沉子视频.mp4 浮沉子解释.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