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2课时) 
自然因素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经济因素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环境因素
生产设备与工艺、劳动力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
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劳动力、投资环境、政策、市场。
社会因素
温故
工业区位因素
高考题改编: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
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辽河水源,
劳动力资源,
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硅谷自从20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简述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临近高校,人才多,
便捷的交通,
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军事订货。
时代相同,工业及其布局已悄然变化。
工业布局
第 一 章
宏观
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微观
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
工业布局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俄罗斯欧洲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西北部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
日本筑波
德国幕尼黑
新兴工业区
在图中指出世界主要工业区
归纳世界工业分布特点
1、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岀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
4、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
归纳世界工业分布特点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兴盛的原因。
五大湖丰富的铁、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原燃料充足;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市场广阔。
特点
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机械、汽车、化学、造船工业
工业类型
重工业、大型企业
传统工业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外部原因
国际竞争压力大;新技术革命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和新兴工业区。




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
“锈带”的原因
二战以后,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硅谷崛起
美国工业向西部、南部转移。
西部“硅谷”新兴工业区的优势。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临近斯坦福大学,具有较高的科
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多;
临近高速公路、航空港,便捷交通;
军事订货。
美国南部工业区以石油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
世界工业有分散的趋势,依然集聚为主。
资源型
新原料新燃料型
临空型
资源型
市场型
临海型
资源型
01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02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03
工业布局近原燃料、市场、临海,临空型、科技型的布局类型。
04
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
总结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
区域开放程度增高;资源、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性增加;政策、交通、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
1970 年,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联合创建了跨国飞机制造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飞机制造商。公司员工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将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飞机制造能力进行整合,建立标准化制造中心,各制造中心进行专业化分工,再将各种零部件运送至总装厂进行最后装配。该公司总装厂分别位于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中国天津和美国莫比尔。简述该公司选择全球布局的原因。
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
2008 年,该公司在我国天津建立大型客机总装线。以此为龙头,天津相继引进了60多个航空制造项目,涵盖飞机总装、研发、维修、部附件组装、零部件制造、租赁、物流、销售、培训和服务等产业链,形成了大规模的航空产业集群。分析航空配套企业在天津大型客机总装厂周边集聚的原因。
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交易开支;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工业分散
类型 原因 优点、目的 案例
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老工业区工业企业过度饱和,用地、用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迫使部分企业迁出 缓解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减少环境污染。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产品轻、薄、短、小,价格昂贵,适合空运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厂)
由跨国公司形成的工业分散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由不同地区/国家(子公司)生产,要求产品高质量、高效益 汽车制造业与零部件生产工厂往往分散分布,甚至遍布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福特汽车、飞机制造)(也可降低交易费用)
弊端: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环境质量、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
总结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
近燃料
近原料
近市场
临海型
临空型
科技型
新原料新燃料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
环境质量
信息化水平
产业集聚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1~3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2.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A
B
D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