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目标引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知识预习】阅读教材 P59--63,完成知识预习并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工业革命的背景内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 的重大飞跃背景 政治 英国“ ”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农业 英国 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 ,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 英国的 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 提供了条件; 17世纪中期,英国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 的改进市场 随着 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1】“圈地运动是14世纪到19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关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进程棉纺织业 通过______________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 ,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 逐渐取代手工工场动力革新 1782年,________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解决了 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交通革命 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________”(2)结果:________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 。(3)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 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1)条件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 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②________________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2)成就①电力技术被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③化学工业令人瞩目,________________业获得发展。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3)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最为突出。【问题2】“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生产力 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 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生产 关系 工业革命使 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进一步集中,出现了阶级 结构 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 ,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3)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4)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____________的力量开始发展社会 生活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 ,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 ,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 素养得到提高。 (4)________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世界 市场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形成。2.消极影响(1)导致了社会 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____________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 ,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问题3】恩格斯在《工人阶级概况》中写道:“1844年,在英国棉纺织工厂里,女纺织工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工业革命对妇女解放的有何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1.两次工业革命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材料二 路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70年以后,科学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1)材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指出促使“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的关键性发明,并归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2)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2.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 关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 英国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大量手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来到城市。工厂区周围盖起了各式各样的工人住宅,建立了各种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设施。观点二 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鲜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并就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谈谈看法。(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精讲点拨】1.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内容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 发明基础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发生范围 ⑴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中心辐射他国(“一枝独秀”) (2)规模小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百花齐放”)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⑵规模大主要部门 以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 以能源等重工业为主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内燃机生产关系变革 现代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公司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相同点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过程: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结果: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2.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时空定位】【经典示例】(2024·全国高考甲卷·33)有学者评论,当一个手织女工从织机旁站起来休息时,没有其他人等着接她的活去完成下一个工序,但是“在棉纺厂中,所有的机器都是开动着的,时刻都需要有人照看”“是机器迫使工人接受工厂纪律的”。这可以表明工业革命期间( )A.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B.机器大生产推动人身解放C.工厂纪律保障工人劳动权益 D.工人劳动自主性极大提高【课堂巩固】1.1760年以前,英国人“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终于在大小城市,特别是在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中选定了住所”。事实上,对于这些成千累万的丧失了全部或一部分惯常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工业就是唯一可能的出路。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机器大工厂的吸引 B.圈地运动的开展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现代农业的需求2.1662年,在英王的特许下成立了皇家学会,该学会十分重视技术原理和工艺实践的研究,建立了各种专门委员会,如收集自然现象的委员会、改进机器发明的委员会等,牛顿、波义耳、瓦特等都是其会员。该学会的成立(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C.预示着“电气时代”到来 D.反映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3.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4.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950万吨,这是由于(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讯工具不断革新5.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并且还首创了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如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德国出现的这一现象( )A.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 B.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C.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D.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发展6.“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这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是科学革命的根源7.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8.下表为普鲁士鲁尔地区某些工业城市人口的统计数据。表格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城市 年份 多特蒙德 波鸿 埃森 杜伊斯堡1852 13546 4833 10552 130871871 44420 21192 51513 30144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鲁尔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乡村C.国家统一助推资本主义发展 D.德国城市化水平居欧洲前列9.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悲惨之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朝的苛政 B.教会统治的腐朽C.贸易中心的转移 D.资本主义的弊端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圈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因而促成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三 下表《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地区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农村地区/岁拉特兰 52 41 38巴斯 55 37 25工业区/岁利兹 44 27 19曼彻斯特 38 20 17——摘编自《AP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参考答案【知识预习】【知识点一】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 光荣革命 农业资本主义 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 机器发明 生产技术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问题1】提示: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知识点二】(1)珍妮纺纱机 机械化生产 水力纺纱厂 工厂 瓦特 1785 生产动力 蒸汽时代 (2)19 机械化 (3)欧洲大陆2.(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自然科学 (2)电气时代 内燃机 石油化工(3)科学技术与生产 同时发生 美国 德国【问题2】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飞跃。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知识点三】1.工业化 经济繁荣 生产组织 生产 垄断组织 工业资产阶级 政治权利 中间阶层 城市 商品 文化素养 女性 世界的面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贫富分化 环境污染 经济和军事实力【问题3】提示:工业革命把大量妇女从家庭的狭窄圈子带入社会的广阔天地。经济独立、角色的转换,对女性思想意识的震动与冲击极大,启迪了她们的觉悟。工业革命成为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课堂探究】1.两次工业革命提示:(1)社会转型: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关键性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表现: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2)认识: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特点: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工业革命的影响提示: (1)局限性:观点一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观点二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看法: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使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影响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等消极层面。(2)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如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典示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女工在棉纺厂干活时不能轻易休息,时刻要有人照看机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使得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从而使得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生产限制了 人身自由,并没有推动人身解放,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劳动权益是通过工人运动逐渐获得的,排除C项;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被机器限制,工人劳动自主性被降低,排除D项。答案:A【课堂巩固】1.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760年以前,英国开展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改变了土地财产权,改变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村庄布局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很多失地农民因此进入城镇成为劳动力,故选B项;材料时间为“1760年以前”,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A项;“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圈地运动的开展,C项不属于原因而是现象,排除C项;1760年以前,现代农业还未开始,排除D项。答案:B2.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后期(英王)。根据材料可知,该学会的成立的表明:17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创造了技术条件,B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世纪,在该学会成立之前,排除A项;该学会的成立预示着“蒸汽时代”到来,排除C项;科技与生产开始紧密结合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30年法国人发明的木质简易缝纫机很快应用军事制服生产,再结合所学可知军事制服对服装大小、样式均有严格标准,综合可知,木质简易缝纫机应用军事制服生产表明机器发明推动标准化生产,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科学管理愈发受到重视,而材料时间为1830年,制服生产能够推动科学管理,但达不到实现科学管理的程度,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仍然存在手工劳动,“全面取代”说法绝对,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密切结合,但材料时间为1830年,法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答案:B4.解析:1770至185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材料中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故选A项;内燃机的普遍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的大量使用,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通讯工具不断革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煤炭不相关,排除D项。答案:A5.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下半叶德国大学重视科学且有诸多创新的组织方法和形式,这有利于培养科学人才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对科学的重视及相关举措,科学的发展并不能直接提升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大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而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且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主要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如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排除C项;说德国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发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B6.解析:据题干“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选C项;大企业时代的典型特点是工业化程度高,但是题干述及的是“仪器、配备”与“科学家”的结合,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体现为商品、货币等各种市场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但是题干述及的是“仪器、配备”与“科学家”的结合,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B项;科学革命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C7.解析:据材料“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可知17世纪欧洲的封建贵族势力依然比较强大,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男装简洁而实用”说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传统贵族势力,使得便于工作的劳动审美成为时尚潮流,这说明不同时期社会变迁会影响流行风尚,故选D项;“简洁而实用”的男装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并非科技进步的产物,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源自工匠们的生产经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影响了人们的时尚审美变化,选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从审美观念的改变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突出强调经济物质生活的变迁,排除C项。答案:D8.解析:合所学可知,从1852年到1871年,正是工业革命在欧洲蓬勃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工业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促使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表格中城市人口的显著增长,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反映,故选A项;表格中只给出了四个工业城市的人口数据,并没有提供乡村的人口数据,所以无法从这些数据中得出鲁尔地区城市人口是否已经超过乡村的结论,排除B项;表格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国家统一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并不直接。此外,虽然普鲁士在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但这一事件对这四个城市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排除C项;表格数据仅涉及普鲁士鲁尔地区的四个城市,无法代表整个德国的城市化水平,更无法与整个欧洲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排除D项。答案:A9.解析: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此时为工业革命时期,“奢靡之城”“悲惨之城”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富分化,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选D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是资本主义性质,排除A项;经过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打击,教会不再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与贸易中心转移无关,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1)条件:材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可得,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由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可得,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由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可得,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由材料一 “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 ”可得,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结合所学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关史实可得,自然科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2)表现:蒸汽动力:结合瓦特改良蒸汽机可分析出取代了人力和水力驱动机器,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和灵活;结合铁路行业发展可分析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煤炭和铁路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关键动力源。机器化生产:结合机械化生产分析出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化生产的发展,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取代了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3)认识:首先,从积极方面、消极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层面可从生产カ、城市化、工业文明、交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 消极层面,从环境污染、资源减少、阶级矛盾、贫富分化加剧等方面进行分析。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从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开始,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结构,推动了城市化、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交通和通信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平均寿命降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自然科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答出4点即可)(2)表现:蒸汽动力:取代了人力和水力驱动机器,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和灵活;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煤炭和铁路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关键动力源。(答出一点即可)机器化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化生产的发展,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取代了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3)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从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开始,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结构,推动了城市化、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交通和通信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平均寿命降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