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 字词句巧整理
本单元的字词句整体上不难,本环节将会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以及重点句子等方面进行盘点,求精求简,以便能够快速掌。
文本中的四字词语理解及拓展积累
文本词语
《北京的春节》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例句:出此下策,实属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截然:指界限极为分明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例句: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你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张:设置,悬挂。结:系。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例句:这里张灯结彩,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大家正忙着准备年货。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例句:惊蛰过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残灯末庙】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例句:可是一眨眼,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该照常做事。
【零七八碎儿】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指一些小食品。
例句:你放着正事不做,光弄这些零七八碎儿,有什么意思?
【擦黑儿】方言。天色开始黑下来。
例句:他赶到奶奶家附近时,天刚擦黑儿。
【清一色】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
例句:到会的人穿的都是清一色的中山装。
《藏戏》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例句: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例句: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例句: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例句:电影里的鬼总是青面獠牙。
【地广人稀】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例句: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志青年可以去那里建功立业。
【优哉游哉】形容生活悠闲自在。
例句:吃完晚饭,爷爷优哉游哉地哼起了京剧。
【随心所欲】欲:想要,希望。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例句:我们在任何场合下讲话都应慎重,不要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拓展积累
1.词语拓展积累
(1)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干干净净 舒舒服服
类似的词语: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 种瓜得瓜 将计就计 以讹传讹
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 人云亦云 出尔反尔 心服口服
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 一心一意义 再接再厉 一五一十
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 称帝称王 半饥半饱 假仁假
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 贻笑大方 眉开眼笑 啼笑皆非
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 谈笑风生 千金一笑 不苟言笑
⑤ 含有“万”字的成语:万象更新 万古长青
类似的词语:万劫不复 成千上万
⑥表示欢乐喜庆的四字词语:张灯结彩 载歌载舞
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 普天同庆
⑦表示变化大的四字词语: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变化无穷 变化莫测
⑧表示什么也没有(贫困)的“一”字开头的成语:一无所有 一文不名 一贫如洗等。
⑨量词:一件大事 一种广告
类似的词语:一种感觉 一部戏 一座桥 一阵哄堂大笑
⑩动词:贴对联 贴年画
(2)文本中的会写词语及类似词拓展。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解释 腊肉
亲戚 拜年 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万不得已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3)形近字辨析:
饺(饺子) 拌(搅拌) 醋(米醋) 错(错误) 轿(轿车) 伴(伙伴)
骆(骆驼) 驼(羊驼) 浒(水浒) 络(网络) 它(它们) 许(许多)
(4)多音字积累:
脏 zāng(弄脏)zàng(心脏) 咽 yàn(咽下)yān(咽喉)
分 fēn(分开) fèn(分外) 铺 pù(店铺)pū(铺路)
(5)近义词、反义词掌握:
近义词:气象~景象 开张~开业 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 充足~充分 规矩~规则
合拢~合并 沸腾~欢腾 预备~准备 搅和~搅拌 浓稠~黏稠 松劲~松弛
反抗~抗拒 奇怪~稀奇 猜想~估计 惊异~惊诧 结果~结局 承认~认同
日暮~黄昏 迢迢~遥远 皎皎~洁白 终日~成天 泣涕~眼泪 盈盈~清澈
咆哮~怒吼 涉水~蹚水 吞噬~吞没 发誓~起誓 雄浑~雄壮 布施~施舍
鼻祖~始祖 神秘~秘密
糊糊涂涂~稀里糊涂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有声无力~有气无力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
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别无所求~一无所求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反义词:无~有 寒~暖 清~浊 浅~深 湿~干 明~暗
间断~连续 热闹~冷清 娴熟~笨拙 充足~缺乏 团圆~离散 美好~丑陋
合拢~分散 沸腾~冷却 浓稠~稀疏 松劲~鼓劲 反抗~顺从 奇怪~普通
惊异~镇定 承认~否认 结束~开始 神秘~平常 威严~和蔼 柔顺~坚硬
压抑~轻松 朴实~华丽 敦厚~狡猾 缓慢~快速
一无所有~富可敌国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糊糊涂涂~明明白白
有声无力~精神百倍 身无分文~腰缠万贯 别无所求~贪得无厌
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6)词语搭配背诵:
(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咆哮)的江水
(年轻)的僧人 (神秘)的笑 (有名)的老铺
(急速前进)的激流 (两只)筷子 (雄浑)的歌声
2.句子拓展积累
比喻句: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解析: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句子(1)把蒜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泡蒜的色彩,让人一看就能产生食欲。句子(2)则把雅鲁藏布江的激流比作脱缰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湍急和环境的恶劣。
拟人句: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解析: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锅中的粥发出的声音当作人在叹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妈妈熬煮腊八粥的情景。
排比句: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解析: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条理清晰、富有感染力。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有名的老铺挂出的四种样式的花灯,以此来说明几百盏灯“各形各色”。
反问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解析: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确定或否定的意思,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的修辞手法,它能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这个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地点明了藏戏的特点之一——戴着面具演出。
精彩句: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解析: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花生仁儿被煮掉了外皮和锅巴围在锅边的情景,突出地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诱人。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要素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我们在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同时,要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并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同时还要关注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详写主要部分的。
三个阅读目标:
1.学会如何分清内容主次;(最直接的方式看篇幅长短,字数多少)
2.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表现技巧)
3.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答题模板:这里运用了详略得当的手法,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的场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印象深刻。)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点:
1.看到庭院的地上月光如霜,树上栖鸦,唐朝诗人王建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在读过的古诗词中,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所填诗句中既能“见其形,又能闻其声”,特别是“弄”这一个字写出了织女动作的娴熟,也写出了其勤劳能干的人物形象。
3.《长歌行》一诗以“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入海”的形象,以景寄情,由情入理,阐发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让人感叹。
单元重点盘点
1.交流平台解读与拓展。
(1)文本解读:
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考点解析:(详略得当的作用)
考点1:能够说出文本是如何安排内容主次的,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考点2:详略得当的作用
这样安排素材,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更加全面、细致地展现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印象深刻。(省略号的内容,结合文本补充。)
考点3: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词句段运用探究与讨论。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点1:体会相同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同样的意思有多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文字语言丰富,而且富有变化)
考点2:语境运用
①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刹海熙熙攘攘。
②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喇叭;五点左右,蔷薇绽开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展开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吐露芬芳;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③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松树直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一碧千里,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翠色欲流……
④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困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考点:习俗的寓意
①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②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③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④过年的时候大门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气已到”
⑤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必背知识点拨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盘点与解析,我们可以明确感知到本单元的考试重点,以下是本单元的考点提示以及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以便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考点提示
考点1.《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第7~11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考点2.《腊八粥》一课,八儿等粥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常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考点3.《古诗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
考点4.《藏戏》一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考点5.第一单元作文,常以“ 的风俗”的形式,要求写某个传统节日或某地的一种风俗。
重点强调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葵叶上晶莹的朝露等到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温暖的春天把大自然的恩惠洒满大地,万物都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常常担心那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叶枯黄衰败。许多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向西流回?年轻力壮时不及时努力,到老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前四句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第五、六句写昔日生机勃勃的树叶在秋天枯萎,失去了活力。由此感叹人生有限,呼吁人们要趁着年轻努力奋斗,等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诗歌由眼前春日美景写到人生易逝,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催人奋起。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