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从“数智化”到“银发力量”,从“松弛感”到“小孩哥/小孩姐”,浓缩了这一年的社会生活热点,与流行文化互动,也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这些流行语的出现说明( )A.流行语是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 B.社会生活是流行语发展的产物C.网络为流行语产生提供了素材 D.流行语总对我们起到引领作用2.2024年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基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B.社会意识一定会促进事物的发展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D.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这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决定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这体现了( )A.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后,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说明( )①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②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变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考察时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族人民的现代化②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4月1日出版的2024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为确保退休群体能够充分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政府公布了2024年以后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新政策。这项政策在调整范围、幅度、机制、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建立一个更加稳固和可持续的老年生活保障体系。该政策出台( )①表明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表明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10.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将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表明( )①生产力发展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②社会意识预见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发展③社会意识能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适应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推动社会进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分配制度层面把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历史是人们有意识的实践的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2024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一周年,国家数据局着力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设立国家数据局是基于( )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③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调整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据说世界上有三种孩,“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每一个网络热词背后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的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这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促进物质发展②社会意识直接推动社会存在发展③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社会意识是相应的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为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的制定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合理调整上层建筑,有利于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年5月6日,《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印发。明确新时代军校教员职业规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教员队伍的实际举措。这一做法( )①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表明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贵问题,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这一意见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②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调整生产关系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在老龄化时代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和服务工具。2024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283 202台套,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这一变化( )①折射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佐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表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④为人类重新认识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群众观点,极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每个愿望②坚持群众观点,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坚持群众路线,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坚持群众路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就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规范,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说明( )①上层建筑的完善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②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作用于社会存在③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积极作用④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24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由此可见( )①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②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能促进社会发展③该部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状况④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农村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 退休年龄延迟的决定》。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使改革举措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合理性。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4月6日,我国颁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生态保护补偿法治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条例》提炼了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实践的有效做法,界定了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范围,更加明确了“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基本原则,把生态保护补偿界定为激励性制度,而不是惩罚性制度,从而把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区别开来,使中国成为世一个针对生态保护补偿全面立法的国家,中国20多年来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大力、持续和全面投入,对生态保护起极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分析我国颁布和实施《生态保条例》的必要性。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中国航天仍然迈着大步向浩瀚宇宙不断探索,这一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世界首幅1:2500000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绕、着、巡”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奇迹,全面开启了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反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与建设科技强国的关系。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还不充分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对民营经济平等保护、平等对待的要求真正落下来,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提升其安全感和发展信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已经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工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原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D B D B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D D A A A D A C1.A【详解】A: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这些流行语浓缩了这一年的社会生活热点,与流行文化互动,也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是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A符合题意。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产物,B错误。C:网络为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或途径,而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生活为流行语产生提供了素材,C排除。D: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A。2.C【详解】A: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强调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不涉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不符合题意。B: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B错误。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是基于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需要,C正确。D:材料不涉及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3.C【详解】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错误。B:社会存在始终是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意识只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相互决定,B错误。C:材料中说牛、马和狮如果能作画和塑像,会照着自己的模样来,这意味着它们的意识(作画和塑像的内容)是由它们自身的存在(自身的模样)所决定的,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正确。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D错误。故本题选C。4.D【详解】A: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排除。B:社会意识具有两面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B排除。C:通过的《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不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C排除。D: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体现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5.B【详解】AC: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未涉及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也未体现社会存在的内涵,AC不符合题意。B: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符合题意。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认为“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B。6.D【详解】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①不选。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②不选。③④: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7.B【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族人民的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由各族人民共同推动实现,①③正确。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②表述错误。④: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8.D【详解】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②④:材料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③:一切为了群众属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③错误。故本题选D。9.B【详解】①:养老金调整的是生产关系,没有体现上层建筑的调整,①错误。②: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养老金调整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符合题意。④:该政策以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为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D【详解】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通过提供制度保障等方式,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表明社会意识能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③符合题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通过和实施是为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表明适应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推动社会进步,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变化,未涉及生产力发展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①不选。②: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能预见发展方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错误。故本题选D。11.B【详解】①③:依据题意,党中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分配制度层面把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表明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未涉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②不合题意。④:材料并未涉及社会历史的产生,没体现社会历史是人们有意识的实践的结果,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2.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设立国家数据局,调整上层建筑,没有体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的重要性,①不符合题意。②③:国家数据局是国家机构的调整,这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体现,这说明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③符合题意。④:设立国家数据局是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3.D【详解】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物质发展,错误意识阻碍物质发展,①错误。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存在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会把人引入歧途,阻碍社会存在发展,②错误。③:网络热词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的不同追求,说明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符合题意。④: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的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出现了不同的网络热词,说明社会意识是相应的社会存在的反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D【详解】①:为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制定通过了组织法,并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不选。②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不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②不选,④入选。③:为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该组织法,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入选。故本题选D。15.A【详解】①②:《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明确新时代军校教员职业规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稍湛、育人水平高超教员队伍的实际举措,这一做法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体现,也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②正确。③:根据教材可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排除。④:《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属于上层建筑,材料不是调整生产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A。16.A【详解】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因为改革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①正确。②:生产力决定而不是“决定于”生产关系,②排除。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③排除。④:这一举措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贵问题,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正确。故本题选A。17.A【详解】①②:老龄化时代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和服务工具。这一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说明社会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②正确。③:材料体现的是在老龄化时代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和服务工具,未体现社会历史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③不选。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错误。故本题选A。18.D【详解】②④: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④正确。①:“极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每个愿望”说法错误,①错误。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说法错误,③错误。故本题选D。19.A【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属于上层建筑。法律的制定是人们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①正确。②:该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就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规范,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这说明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作用于社会存在,②正确。③: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③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超前于社会存在,④排除。故本题选A。20.C【详解】①: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不是生产关系,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②③: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由此可见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能促进社会发展,该部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状况,②③正确。④: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材料体现的是调整上层建筑,不涉及生产方式的变革,④排除。故本题选C。2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适应了我国国情的变化,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际形势,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能够使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析】背景材料:我国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考点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说明类主观题,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合理性。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可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延迟退休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现实。关键词②: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可联系社会基本矛盾、改革的知识,说明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关键词③: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使改革举措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可联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说明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颁布和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是对我国生态现状的反映,必将对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促进我国生态发展。③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是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不仅能适应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有利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背景素材:《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考点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20多年来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大力、持续和全面投入,对生态保护起极的作用→可从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角度阐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是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关键词②:从而把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区别开来,使中国成为世一个针对生态保护补偿全面立法的国家→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角度阐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将对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3.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反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助推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中,淬炼了勇于攻关、勇于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品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天宫从过去的理想变为现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逐步推进,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自信与底气。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精神在更多的领域得到传承和弘扬,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助推器。【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考点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两小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从民族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关键词②:中国航天仍然迈着大步向浩瀚宇宙不断探索→从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③: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④: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绕、着、巡”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奇迹→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党和国家立足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的实际,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律,部署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③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真正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发展环境,保证公平竞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考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原因。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面临市场环境优化不足、产权和权益保护不充分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可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党和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原因。有效信息②: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可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说明党和国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原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