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鲁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鲁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而且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水除了能发生三态变化外,是否会发生其他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意识到。因此,本节教学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为载体,通过“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微观实质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从何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目标 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③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④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解反应的概念; 2.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化学反应的分子模型表示法。 教学难点: 1.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宏观本质区别,也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从微观的角度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对宏观和微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水除了能发生三态的变化外,是否会发生其他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法 讨论法 对比法 归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及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示标】 自主学习: 1.投影水分子循环图 2.提出问题,投影揭示目标 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问题提出后及时投影目标)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互助释疑: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环节一:教师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 PPT展示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要求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将观察的实验现象填写到课本31页相应位置。思考: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然后再让学生用点燃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三: 组织学生按实验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共同归纳: 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 (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 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 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 环节四: 根据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并且,在PPT中展示出4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共享】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演示,结合课本分子结构模型图组织学生讨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现象——生成两种物质,对水分子模型进行拆分和重组,要求所有的原子都不能剩余,得到两种新的分子。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思考:从电解水的实验中能证明什么结论? 观看图片信息 积极回答问题,揭示物理变化的实质,就新问题做出自己初步的思考,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聆听老师介绍。 思考问题并在书中相应位置填写好 学生猜想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例如:学生可能结合生活中电热器烧水想到气体是水蒸气。 展示交流本实验的现象,归纳得出此探究实验的结论。 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总结分解反应的含义和特点:一变多、新物质。 观看动画演示,结合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 学生利用水分子的模型实物进行拆分和重组。 学生在观看动画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根据投影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感知在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变化 引起思维上的碰撞,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引导其深入思考。 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 学会实验时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明白任何猜想和假设都需要科学的验证才能成立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明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时获得验证具体物质的方法。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 通过投影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分子分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巩固提高: 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多媒体演示了水分子分解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 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于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认识有较大的难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