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必考题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 侵袭(qīn) 剥削(xiāo) 防御(yù)B.分外(fèn) 倾覆(qīng) 兴旺(xīng) 宽慰(wèi)C.搅和(hé) 肿胀(zhàng) 截然(jié) 耽搁(gě)D.处境(chù) 惊惶(huáng) 蒙古(měng) 哀思(āi)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争扎 独特 无能为力B.凌空 病灶 热辣辣C.潇洒 迟顿 空空如也D.指挥 汤园 毛茸茸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B.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C.心中的风雨来了。(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D.点击这个按钮可以把窗口最小化。(窗户)4.选择内容填在横线上,把诗歌补充完整,正确的是哪一项?( )理想/是涌动的泉, 。理想/是扬起的帆, 。理想/是燃烧的火, 。①推动着希望的小船 ②照亮着前行的路 ③滋润着干涸的河床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时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去解决不懂的问题。B.“炊烟袅袅”“鸡犬相闻”“静谧”可以用来描绘乡村景致。C.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一万分之一米。D.《母鸡》一课写出了作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对比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6.下面这句话的语气词,不能体现说话人的哪种情感?( )“天啊,我没眼花吧?盛李豪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太厉害啦!”A.惊讶 B.激动 C.赞叹 D.渴望二、填空题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读书节即将到来,校园里被书籍zhuāng shì( )一新。读书室的wū yán ( )下,聚集了许多“小书虫”。他们xū yào ( )收集很多书,来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阅读可以让眼神变得ruì lì( ),可以jiě mèn ( ),可以带领我们穿梭于时空suì dào ( ),可以欣赏méng lóng ( )的月光,可以聆听hé xié ( )的声音。8.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1)几场春雨过后,你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我家的阳台只有巴掌大。( )9.诗歌朗诵大会开始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麟:诗中有美景。你看,春天的篱笆旁边小路深深,枝叶新长,还未成荫,那是杨万里的诗句“ , ”;初夏,梅子挂满树头,杏子饱满,麦花雪白,油菜凋谢,那是范成大的诗句“ , ”。小峰:诗中有志向,人们常用“ , ”表达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用“ , ”表达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小德:你们的朗诵真好听,有什么秘诀?小智:朗诵诗歌要注意节奏,就像朱光潜先生说过:“ , 。”三、句子训练10.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1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 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1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一个设问句)1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句子)14.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改为陈述句)四、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文本阅读。和平友好的使者①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900只,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是最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②大熊猫以它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亚欧非的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和平友好的使者”。熊猫?猫熊?①熊猫的名字本来是“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这一“错误”是这样造成的: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熊猫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右向左认读。于是,“猫熊”就误读、误写成“熊猫”了。15.提问: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你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6.读了材料,我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的原因是( )A.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B.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C.其他国家的大熊猫都灭绝了,只有我国的大熊猫还生存着。17.结合材料内容,我知道大熊猫“珍稀”的原因是( )A.它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900只。B.大熊猫不但数量非常少,而且全部生活在我们国家。C.大熊猫形象可爱,性格温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18.材料二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大熊猫,不包括( )A.食物和活动 B.寿命和体重 C.生活的环境19.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大熊猫本来的名字是“猫熊”。B.大熊猫刚出生的幼崽有1.5千克。C.大熊猫被人们称为“和平友好的使者”。阅读生物是天然保护网①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②微生物能把地球上大部分动植物的遗骸分解,使之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且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清洁网”。③益鸟能捕食害虫,保护这些益鸟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保护了环境。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1.57亿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两只大斑啄木鸟一天能消灭600多条害虫的幼虫,可以控制几十亩人工林免受蛀食树干的害虫的危害。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着不同的鸟类,也形成了保护环境的网络。④以上事实说明,生物确实是环境的天然保护网。只要我们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保护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植物和益鸟等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会更加美好。20.植物有着 、 、 、 的作用。21.第①段中提到: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请你仿照示例,从中再选择一个词语,说说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示例:“制氧机”让我想到了危急时刻,氧气对挽救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22.阅读选文②③段,这两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23.“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大部分动植物的遗骸分解,使之被土壤吸收”这句话中的“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2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行动对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请写一写。(最少两条)五、书面表达25.作文题目:《哇,______________》“哇,多壮观的打铁花!”“哇,多气派的妈祖石像!”“哇,多好的人呀!”……旅途或游玩中的风景,有趣的经历,遇到的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是否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果你想写游玩中的“景”,请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清楚,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果你想写旅途或游玩中的“事”,请把这件事的经历和自己的体会写清楚:如果你想写旅途或游玩中的“人”,请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几方面内容写下来,注意用上具体事例。《期中必考题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B B D B C D1.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剥削(xiāo)——xuē;C.搅和(hé)——huo,耽搁(gě)——ge;D.处境(chù)——chǔ;故选B。2.B【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A.争扎——挣扎;C.迟顿——迟钝;D.汤园——汤圆。故选B。3.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D.“点击这个按钮可以把窗口最小化”指通过点击按钮可以对其进行最小化操作。本句中的“窗口”并非指实际生活中的窗户,而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应用程序。故选D。4.B【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完整。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理想/是涌动的泉”本句中“泉水”可以滋润着干涸的河床,因此第一处选择③;“理想/是扬起的帆”本句中“帆”是船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第二处选择①;“理想/是燃烧的火”本句中“火”是可以照亮的东西,因此第三处选择②。故选B。5.C【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课文及词语的理解。C.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表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通常用于描述微小的尺寸或距离。所以原句“一纳米等于一万分之一米”说法错误。故选C。6.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在这句话中,“天啊”表达了惊讶的语气,“我没眼花吧?”进一步强化了惊讶的情绪,而“太厉害啦!”则体现了说话人对盛李豪创造新世界记录的激动和赞叹。因此,这句话中的语气词能够体现出说话人的惊讶、激动和赞叹这三种情感。然而,句子中并没有表现出说话人对盛李豪成就的渴望,所以不能体现说话人的渴望情感。故选D。7. 装饰 屋檐 需要 锐利 解闷 隧道 朦胧 和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饰”“檐”“锐”“解”“隧”“胧”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8. 拟人 比喻 夸张【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1)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笋”以人的动作,会“探出头来”,使其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2)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使得桃花水的意象更为生动,也更具有美感。(3)本句用“巴掌大”来形容阳台的大小,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阳台的面积非常小。9.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和音乐一样 生命全在节奏【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篇的默写与理解。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表达梅花坚贞不屈品格的诗句丰富多样,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形态,更深刻揭示了其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内涵。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通过描写梅花在墙角独自绽放的情景,展现了其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其香气依然如故,象征了梅花的高洁和坚贞不屈。“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其一》,通过对比梅花和雪的特点,突出了梅花虽不如雪洁白,但却有着雪所没有的香气,进一步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坚贞品质。表达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以及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的诗句,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中的一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诗通过描绘蜜蜂辛勤采蜜却最终不知为谁而作的情景,既赞美了辛勤劳作的蜜蜂(也借以象征辛勤劳作的人们),又隐含了对那些不劳而获者的不满和批判。除了这句诗外,还有一些其他诗句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绅《悯农》。这首诗直接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隐含了对浪费粮食、不珍惜劳动成果之人的不满。“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这句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炎炎夏日中收割麦子的艰辛,表达了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态度。“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是朱光潜的名言。句意是:诗句要有鲜明的停顿及抑扬的节拍感,亦如音乐必需的节拍和旋律感。说明了诗的节奏的重要性。10.示例:是谁来开创文明呢?当然是人类。【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原句是一个设问句,先提出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然后自己回答“当然是人类”。仿写时,需要按照这种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形式,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来进行创作。示例:是谁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呢?当然是环卫工人。11.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详解】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两改两不改,表指令要“让”。1、改标点:把句子中的“说”“喊”“问”等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句中的前后双引号。2、改人称:把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当句子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在句中时,且能明确看出具体指代是谁时,那么后面就用具体人名来转述。根据题干,首先把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会怕”改成“更不会怕”,去掉“吗”,问号改为句号。故改为: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12.是谁来传授我们知识呢?当然是老师。【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例句自问自答,属于设问句。仿写时注意运用设问的手法即可。如:春天里谁最美丽?春天里,迎春花最美丽。13.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感受的温暖。【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先提出问题“靠什么呼风唤雨呢?”再回答问题“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设问句,所以本题要求我们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来写句子。示例: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14.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句式转换原则:①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 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 ③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问号改为句号。本题中去掉“难道不”和“吗”,问号改为句号。故改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15. “熊猫”的本名是“猫熊”,被人们误读的原因是什么? 博物馆的标题写着“猫熊”是从左往右读,而当时人们按习惯从右往左读,所以就读成了“熊猫”。 16.B 17.A 18.C 19.B【解析】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结合所给材料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结合材料内容,组织语言尝试表达,如:为什么熊猫是和平友好的使者?结合材料一第②自然段句子“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亚欧非的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和平友好的使者’。”可知答案。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结合材料一第①自然段句子“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900只,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是最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知全世界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是最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故选B。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结合材料一第①自然段句子“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900只,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是最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知大熊猫珍稀的原因:它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900只。故选A。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结合材料二内容“野生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可知大熊猫的寿命;结合材料二内容“刚出生的幼崽体重约150克”可知介绍了熊猫的体重;结合材料二内容“大熊猫是运动高手”可知介绍了大熊猫的活动;结合材料二内容“大熊猫是杂食动物,最喜欢吃箭竹”可知介绍了大熊猫的食物;结合所给选项,没有从生活的环境这方面介绍大熊猫;故选C。1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A.结合材料二句子“熊猫的名字本来是‘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可知说法符合材料内容;B. 结合材料二内容“刚出生的幼崽体重约150克”可知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C.结合材料一第②自然段句子“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亚欧非的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和平友好的使者’。”可知说法符合材料内容。故选B。20. 防风固沙 涵养水分 保持水土 美化环境 21.“除尘器”让我想到了空气中的尘埃对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作为天然的除尘器,能够通过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多种树木,既能够美化我们的环境,又能够保障我们的健康。 22.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23.不能删去。因为“大部分”表示范围限制,准确地说明了超过一半部分的动植物遗骸被微生物分解的事实,突出了微生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如果删去,不能突出超过一半的部分。“大部分”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4.①我用垃圾分类的方法保护环境,让废品回收。②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解析】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中第①段“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可知,植物有着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2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需要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个,然后结合这个词语的功能或特点,展开联想和思考,联系到与人类生活或环境相关的方面进行阐述,突出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示例:“净化器”让我想到了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里,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尘埃,净化空气,让人们能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净化作用,从而保障我们的健康生活。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在选文第②段中“微生物能把地球上大部分动植物的遗骸分解,使之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这里将微生物比作“清洁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微生物在分解遗骸方面的作用。选文第③段中“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 1.57 亿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两只大斑啄木鸟一天能消灭 600 多条害虫的幼虫,可以控制几十亩人工林免受蛀食树干的害虫的危害”,通过具体的例子,如灰喜鹊和大斑啄木鸟消灭害虫的事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1.57 亿条”“十多亩”“600 多条”“几十亩”等数字的使用,体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据准确地说明了益鸟在保护森林、消灭害虫方面的显著效果。23.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理解。“大部分”的意思是超过一半的数量或范围。在这句话中,如果删去“大部分”,就变成“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动植物的遗骸分解,使之被土壤吸收”,这样的表述过于绝对。因为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遗骸都能被微生物分解和被土壤吸收,而“大部分”这个限定词的存在,使得表达更加准确、客观、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强调的是微生物对多数动植物遗骸的分解作用,而不是全部,保留“大部分”更能科学地反映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故不能删去。24.本题考查思维拓展。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或积极促进环境保护。可以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倡导环保行为等方面入手。示例:1、我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比如随手关好水龙头,用水时尽量不浪费。 2、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别投放,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4、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25.例文一:哇,多美的夜晚星空!在一次难忘的露营之旅中,我有幸目睹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星空。那是一个晴朗的夏夜,我们一行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了郊外的一片宁静之地。夜幕降临,天空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天鹅绒,上面点缀着无数璀璨的宝石。哇,多美的夜晚星空!每一颗星星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闪烁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我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着星空,心中涌起了无尽的遐想。北斗七星高悬在北方,指引着方向;银河横跨天际,宛如一条流淌的钻石河流。那一刻,我仿佛与整个宇宙连接在了一起,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也体会到了自然的伟大。星空下,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那些平日里不敢说出口的话,在星空的见证下变得如此自然。例文二:哇,多刺激的过山车!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游乐园。一进大门,就看到巨大的过山车轨道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高高地盘旋在游乐园上空。我们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长长的队伍。随着队伍慢慢前移,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终于轮到我们了,我紧张又兴奋地坐进了座位,系紧了安全带。过山车缓缓启动,开始缓缓地爬上最高点。我低头一看,哇,地面上的人都变得好小,我不禁咽了口唾沫。突然,过山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下去,风在耳边呼啸,我感到一阵失重,心仿佛要跳出来一样。接着是一连串的翻转和急转弯,我忍不住大声尖叫,紧握着扶手的手心都出汗了。过山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过程中充满了紧张和害怕,但结束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快乐。哇,多刺激的过山车,它让我体验到了冒险和挑战自我的乐趣!例文三:哇,多热心的导游阿姨!哇,多热心的导游阿姨!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云南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导游阿姨。导游阿姨有一头乌黑的长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非常亲切。她对云南的每一个景点都了如指掌,总能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历史。在石林,她带我们穿梭在奇形怪状的石头间,讲述着阿诗玛的传说,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姑娘。每当我们有问题,导游阿姨总是耐心地解答,从不嫌烦。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她立刻跑过来,关切地问我有没有受伤,还细心地帮我清理伤口。她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每一个人。旅行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依依不舍。导游阿姨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礼物,是她亲手编织的云南特色小包。我把它挂在书包上,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位热心的导游阿姨和那次难忘的旅行。【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本题是半命题作文,仔细审读材料,这道题目可以写景、写事或写人,每种主题的写作方式和重点均有不同,写作时要注意侧重点。首先要确定要写的主题,再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行文的结构。题目一:写景主题首先确定主题,补充题目,如将题目《哇,______________》补充为《哇,多美的夜晚星空》。语言上使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确保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逻辑清晰,没有语病,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在完成初稿后进行审阅和修改,提升文章质量。开头:用简短的背景介绍引出主题,说明观看星空的场景和情境。中间:描写景物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星空的美丽和特点,描述星空给人带来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如果是描写景物,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组织文章结构。表达在观看星空时的内心感受和思考,描述星空如何激发了对自然、宇宙和生活更深的感悟。如果文章中有涉及到人物的互动或对话,用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结尾:总结星空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印象和影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行体验的珍视。题目二:记事主题选择旅途或游玩中的“事”作为主题,如:确定写一次坐过山车的经历,补充题目:将题目《哇,______________》补充为《哇,多刺激的过山车》。语言运用: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结构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组织文章结构。开头:用一个感叹句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点题。事件经过:描述去游乐园的情景,过山车的初次印象;叙述排队等待的过程,表达期待和紧张的心情。高潮体验:详细描写坐过山车时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和心理活动;使用形象的语言表现过山车的惊险和刺激。结尾:表达过山车停下来后的释然和快乐,抒发通过这次经历获得的感悟和体会。题目三:写人主题首先确定要写的人物,补充题目,如将题目《哇,______________》补充为《哇,热心的导游阿姨》。语言运用:使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导游阿姨的热心和旅行的乐趣。结构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重要性组织文章结构。审题检查:确保作文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围绕导游阿姨的热心事迹进行写作,不偏离主题。开头:用感叹句开头,表达对导游阿姨的赞美和怀念。中间:人物描写:描述导游阿姨的外貌特征和给人的第一印象。具体事例:讲述导游阿姨在旅行中的表现,如讲解景点、讲故事、照顾游客等。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导游阿姨的感激之情和旅行中的愉快体验。结尾:总结导游阿姨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以及她对旅行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