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犯罪与刑罚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犯罪与刑罚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1.2 犯罪与刑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课前四分钟背诵内容:
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1)刑法的内容: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课前四分钟背诵内容:
2.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
课前四分钟背诵内容: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课前四分钟背诵内容: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2)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并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构成盗窃罪。
生 活 观 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情境一:
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务,数额较大,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探究与分享
情境二: 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妨害安全驾驶罪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三:
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汪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
《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 :
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我国刑法对偷盗、危害公共安全、走私文物、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思考: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刑法的内容: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笔 记
一、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96)
二、什么是犯罪?(P97-P98)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笔记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笔记
三、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
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限。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下面行为,完成下面表格。
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
行为一
行为二
轻微伤害
严重危害
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
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探究与分享
考考你:分析材料体现了犯罪的哪个特征?
赵强因仕途、家庭不顺而内心积怨,并伤及他人,蓄意伤害中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伤人,致22名中学生死伤,其中,10人致死,导致5人重伤、还有几人轻伤,其犯罪动机卑劣,情节特别严重,手段残忍,后果和罪行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社会危害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被告人赵强因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赵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赵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结合材料说明判定理由。
答题格式: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理由:他的行为完全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抢夺他人财物1000多元,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③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他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分类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区别 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
触犯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处罚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典型表现 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5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强行向几名中学生多次索要财物,一年内共计索得三千余元。
探究与分享
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量刑规定,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而有所不同。如果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刑罚的含义?(P98)
五、我国刑罚的种类?(P98)
刑 罚
主 刑
附加刑
管 制
拘 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 刑
罚 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犯罪”与“罪犯”相同吗?
刑法
规定
犯罪
结果
刑罚
拘留 拘役
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主刑
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
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
知识拓展
拘留、拘役与罚款、罚金的区别:
罚款 罚金
性质不同 行政处罚 刑罚中的附加刑
适用对象不同 一般违法者 犯罪分子
适用的机关不同 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 由人民法院行使
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 —— 刑 罚—— 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刑法
规定
犯罪
刑罚
结果
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抢夺一位老奶奶的钱包。小明没有直接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而是一边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一边迅速跑到附近的商店,向店主借用电话报警。最终,在周围群众的协助和警察的努力下,歹徒被成功抓获,老奶奶的钱包也失而复得。
从小明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应对犯罪行为的方法?
1.保持冷静理智:小明看到陌生人抢夺老奶奶钱包,没有冲动行事,而是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应对策略,避免因冲动导致自身受伤或使情况恶化。
2.借助他人力量:小明通过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借助周围群众的力量对歹徒形成威慑,让歹徒难以轻易逃脱,增加了制止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3.及时报警求助:小明意识到仅靠群众可能不足以完全制服歹徒,便迅速跑到附近商店借电话报警,及时向专业执法力量寻求帮助,为成功抓获歹徒提供了有力支持。
4.采取灵活方式:小明没有直接与歹徒搏斗,而是采取了呼喊和报警等间接方式,既表明了他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态度,又避免了自身可能受到的伤害,以较为灵活的方式应对犯罪行为。
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六、我们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98)
犯罪与刑罚
了解罪与罚
怎样应对犯罪行为
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犯罪的特征
刑法的含义与作用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本课小结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结果
1.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这部法律( )
①明确规定了什么是违法行为
②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③明确规定了犯罪应受到什么样的行政制裁
④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C
2.下列对于刑法与刑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刑法是关于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以什么刑罚的法律
B.刑罚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C.刑法和刑罚都与犯罪有关,刑罚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法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D.刑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刑罚是我国最严厉的制裁方法
A
3.关于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和区别,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行为
B.两者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C.违法行为必然导致犯罪,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D.两者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