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
1-5 DCABC 6-10 AACCD 11-15 DBBAC 16-20 ACBDB
21-25 DCACB 26-30 AACBC 31-35 CCDBB
36. (1)大前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玩具的行为无效。
(2)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甲的推理中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甲推理中的中项是周延的;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甲推理中的大项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也没有周延。
④综上,甲的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是正确的。
37. 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某些国家所基于的规则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代替国际法的基本规则,“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 “非A”必有一假,某些国家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某些国家对国际法搞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与国际法治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38. ①甲的推理类型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其推理形式为“只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人工智能就会取代人类工作(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是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后件是人工智能就会取代人类工作),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肯定前件),所以,人工智能必然会取代人类工作(肯定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 甲的推理符合这一规则,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②乙的推理类型是三段论推理。
其推理形式为“需要道德观念的工作都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大前提),有些人类工作是需要道德观念的工作(小前提),所以,人类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在结论中周延(“人类工作”),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所以该推理是无效的。
③丙的推理类型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丙通过列举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进行数据输入和管理、 客户服务、零售结账等诸多工作,就得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工作”的结论。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丙仅根据部分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得出全部人类工作会被取代的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不具有必然性。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政治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5 题,共 70分)
1.(原创)书法课上,老师讲解楷书“永字八法”时强调,“逆锋起笔需藏而不露,中锋行笔须骨力内含,回锋收笔须沉稳含蓄。”某学员提出质疑,“若逆锋起笔必须藏锋,为何楷书中部分起笔笔画露锋 从逻辑思维角度看,该学员的质疑( )
①遵循排中律,同一笔画不能既藏锋又露锋 ②违反同一律,讨论对象前后不一
③体现思维的能动性,不是对事物的机械反映 ④体现思维的概括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原创)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会徽“超越”(图)由清华美院团队创作。图案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懈努力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亚洲冰雪运动作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亚冬会会徽的创作(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源自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融通不同元素实现创新
④运用辩证分合的思维方法,展现了文化融合之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第一单元练习改编)下面是甲乙两个同学的对话,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甲:“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 乙:“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B.乙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C.甲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D.甲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4.(第一单元练习改编)课堂上,老师写了三张纸条交给三位同学,A同学纸条上写着:A不唱歌;B同学纸条上写着:B不唱歌;C同学纸条上写着:A唱歌。老师说:“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根据这条件你会推出谁给大家唱歌?”结果B同学回答正确。B同学的推理是( )
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②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③“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 ④“A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A唱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第一单元练习原题)2024年七国集团峰会发表的公报声称以“团结”“决心”应对全球挑战,提到“维护台湾海峡两岸和平与稳定对国际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但却绝口不提反对“台独”,这实质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其结果只会对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七国集团对“团结”“决心”的认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七国集团对反对“台独”问题的思维犯有“偷换概念”的错误
C.七国集团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D.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七国集团违反“两不可”的错误
6.(原创)近日,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某研究团队在一种罕见癌症——横纹肌样瘤中发现,导致癌症发生的抑癌蛋白失活变异之后,如果再让其中另一个关键的蛋白失活,竟然可以恢复癌细胞的分化,逆转癌细胞表型,让癌细胞变回正常细胞。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
A.癌细胞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则另一个横纹肌样瘤的关键蛋白没有失活
B.除非再让一个横纹肌样瘤关键的蛋白失活,否则癌细胞会变回正常细胞
C.让横纹肌样瘤另一个关键的蛋白失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癌疗法
D.一个横纹肌样瘤关键的蛋白失活,或者恢复癌细胞的分化,或者逆转癌细胞表型
7.(第一单元练习改编)某校正进行校园歌手大赛,甲、乙、丙、丁四人进入决赛角逐冠军。观众小明、小红、小华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小明说:“冠军在甲和乙中产生”;小红说:“冠军不是丙就是丁”;小华说:“丙不会获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这三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冠军是( )
A.丙 B.乙 C.甲 D.丁
8.(第一单元练习改编)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只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的论述表明( )
A.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适用性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9.(第二单元练习原题)情绪价值本是营销学概念,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与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当下流行的“情绪价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一个人给他人带来舒适、愉悦、稳定的情绪越多,他的情绪价值就越高;反之,他的情绪价值则越低。下面是四位同学尝试给“情绪价值”下的定义,其中最为科学的是( )
A.甲:情绪价值如同四季带给人们的不同冷暖感受
B.乙:情绪价值并不完全是物质富足带来的情绪体验
C.丙:情绪价值是给人带来美好感受而引起正面精神状态的能力
D.丁:情绪价值可以分为正面情绪价值和负面情绪价值两种类型
10.(第二单元练习改编)在某次关于“绿色发展”的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指出:“绿色发展就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后续的讨论中,他又补充道:“当然,绿色发展也包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专家在研讨会上对“绿色发展”概念的理解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植树造林”,后来强调“植树造林不属于绿色发展”
B.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政府的事”,后又认为“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C.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停止工业活动”,后来又说“绿色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D.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节能减排”,后又提出“节能减排只是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
11.(原创)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非遗元素成为春晚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一口气展示了庆阳剪纸、北京绢花、扬州绒花、洛阳牡丹瓷、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等16种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通过AR、3D等科技手段焕发了新生。据此,下列图形能正确表达相关概念之间外延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第二单元练习改编)在探究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时,有同学依据左边信息得出右边结论,正确的有( )
① 国庆黄金周期间,味蕾游、特种兵式旅游逐渐降温,深度游成旅游新趋势。 特种兵式旅游:深度游——矛盾关系
② 2024年7月,巴黎奥运会正式开幕,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第33届夏季奥运会。 巴黎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全异关系
③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全球南方国家——种属关系
④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 新质生产力:传统生产力——交叉关系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第二单元练习原题)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有同学认为,调解分为诉讼调解、诉讼外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和仲裁调解。下列选项与题中观点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①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所有权、担保物权
②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③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④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第二单元练习改编)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对下表中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 杨柳认识张华 反对称关系
② 中国和法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称关系
③ 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韩国 反传递关系
④ 李雷和韩梅梅是同学,韩梅梅和刘芳是同学 非传递关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第二单元练习改编)“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 “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历史和现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奇迹不断通现,“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其奥秘就蕴藏于“中国之制”当中,集中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列正确的是( )
A.“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充分条件
B.“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是对称关系
C.“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项是周延的
D.“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16.(原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某同学以此为前提作出如下推理:
有的绿色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所以,有的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
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运用的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
B. 由该同学的结论可以推出“非新质生产力不是绿色生产力”
C. 使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外延
D. “新质生产力”和“当代先进生产力”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17.(第二单元练习原题)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论文”与“基础研究”的外延是种属关系
B.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是基础研究
C.只有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D.如果没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没有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18.(第二单元练习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一规定可以推出( )
A.一方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与显失公平的合同是种属关系
B.有的仲裁机构裁决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显失公平的
C.如果民事法律行为不是显失公平的,则不能请求予以撤销
D.一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因此,该合同是显失公平的
19.(第二单元练习改编)惩罚性赔偿是指超过实际损失数额范围的额外赔偿,是特殊的加重的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法典,它主要适用于侵权案件,如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缺陷侵权、环境污染侵权等。一般情况下,侵权人有主观恶意、故意或者欺诈,实施了不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方可得到“惩罚性赔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侵权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就可得到惩罚性赔偿
B.被侵权人未得到惩罚性赔偿,则侵权人未造成严重后果
C.惩罚性赔偿要么适用知识产权侵权,要么适用产品缺陷侵权
D.有些特殊的加重的民事责任不是非惩罚性赔偿
20.(第二单元练习改编)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冻土坚实、土壤贫瘠、大风凛冽,曾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为破解那曲植树难题,科技部启动那曲植树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如今,云杉等树木在那曲茁壮成长。根据该事实,判断:“成功破解那曲植树难题”是“那曲可以种活树”的( )
A.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前提条件
21.(第二单元练习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使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要构建一个符合推理规则的三段论,其结论是“有些家庭成员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实施家庭教育”。下列四个判断中,可分别作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的是( )
①有些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是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
②共同生活的亲属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实施家庭教育
③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实施家庭教育
④有些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第二单元练习改编)荷叶能纤尘不染的奥秘被揭示出来:荷叶表面分布着许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结构表面又被更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晶体所覆盖,这使得灰尘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并极易被雨水冲刷带走。材料科学家们根据荷叶的自清洁效应,制备出类似荷叶结构的复合表面结构,使其拥有了自清洁功能。下列推理合理且与材料中推理类型相同的是( )
A.甲丢失的衣服是黑色的,乙穿的衣服是黑色的,所以乙穿的衣服就是甲丢失的衣服
B.由“第一次、第二次……直至若干次从口袋中摸出的都是玻璃球”,推出“口袋里的东西都是玻璃球”
C.一种新药在临床应用之前,总要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以此来推断这种新药对人体可能引起的反映
D.用锯锯木头,锯会发热;用锉锉铁,锉也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由此得出“摩擦生热”
23.(第二单元练习原题)为更好提升法律素养,高二某班举行了模拟法庭活动,合议时同学们积极参与了讨论。下面同学的发言及其引发的逻辑评判对应正确的是( )
同学发言 逻辑评判
① 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属于三段论推理,符合推理的规则
② “这个案件要么是甲所为,要么是乙所为,乙已经承认了犯罪事实且证据充足,所以不可能是甲所为。” 属于不相容选言推理,符合推理的规则
③ “之前有与此相似的案件,且嫌疑人与甲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非常接近,所以甲最有可能是案犯。” 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④ “经调查发现,甲在A地出现时A地发生案件,在B地出现时B地也发生案件,所以甲一定是罪犯。” 属于类比推理,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原创)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大脑类器官,随后将其浸入不同的化合物中,冷冻至少48小时再解冻,监测变化情况。经反复筛选发现,被命名为“MEDY”的化学混合物解冻的器官,在外观、生长和功能上与从未冷冻过的同龄类器官非常相似,并成功将冷冻18个月的类器官复活。专家表示,该技术或可以为身患绝症的晚期患者甚至执行遥远恒星系统任务的宇航员提供服务。上述材料表明( )
①研究人员运用了求异法探求化合物与大脑类器官活性间的因果关系
②该研究从整体出发主要用定量分析把握不同药剂中大脑类器官活性
③研究人员通过反复筛选论证保证了实验结论的必然性
④研究专家的观点揭示了科学思维具有可预见性的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第三单元练习原题)为了进一步探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天津科技大学选用果蝇作为模型生物,进行了黑米花青素对其寿命影响的研究。研究选用600只果蝇,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其中对照组以基础培养基饲养,实验组BRA1和BRA5分别添加1mg/m1和5mg/m1黑米花青素的基础培养基饲养,研究数据如下表:
组别 雄对照组 雄BRAI组 雄BRA5组 雌对照组 雌BRAI组 雌BRA5
最高生存期(天) 96 102 102 99 102 102
中位生存期(天) 72 81 87 78 84 87
该研究( )
①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揭示了黑米花青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果蝇寿命
②依据不同浓度黑米花青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不同,进行了科学的类比推理
③坚持整体性和动态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分析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
④启示我们遵循适度原则,一定范围的黑米花青素浓度才能延长果蝇寿命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26.(第三单元练习改编)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各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天气预测、加密解密空间探测、生物研究等多领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量子芯片赋予了芯片新的质的规定性
B.量子芯片的应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C.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概括了芯片的形象特征
D.对量子计算机应用的分析运用了定量分析法
27.(第三单元练习原题)为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持续健康发展,今年4月,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建立“有进有出”机制,对已有中华老字号进行全面复核。近日,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对已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限期整改。上述工作思路没有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在综合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B.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C.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
D.要正确运用分析方法,推动中华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
28.(第三单元练习改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两个字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意蕴。《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
①是坚持不偏不倚、观照两端的“得中”思维
②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
③主张积极促成质变,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④强调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复杂多样事物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第三单元练习改编)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看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氧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氧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 )
A.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B.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C.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 D.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0.(第三单元练习原题)一位飞行教练发现:当飞行员完成一项完美的飞行特技动作后,如果给予赞许,这位飞行员在下一次完成同样的动作时,会表现差一些;对于表现不好的飞行员,如果向其怒吼,这位飞行员在下一次飞行中通常会表现得更好。由此教练得到结论:惩戒的效果优于嘉奖。但进一步研究发现,飞行员的总体表现都会向平均水平回归,这就是“回归效应”。上述材料( )
A.通过求异法,揭示“回归效应”存在 B.运用共变法,对比惩戒与嘉奖的效果
C.体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D.由必然推理得出“惩戒效果优于嘉奖”
31.(第三单元练习改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马克思的这一认识( )
A.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B.是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辩证否定
C.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D.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2.(第三单元练习原题)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由此可见( )
A.辩证思维坚持在动态性与静态性中把握事物 B.正确认识事物需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C.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D.简略化是对思维抽象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
33.(第三单元练习改编)齐白石60岁前画虾主要是摹古。66岁时,画虾的躯体已有质感,头、胸前端有坚硬感。虾的后腿也由十只减少成八只。68岁时,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达到神形兼备。70岁后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虾后腿就只有五只。80岁以后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质”、“动”都臻于完美的境界。齐白石画虾的艺术经历( )
A.通过简略化的环节表述思维抽象结果 B.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虾直观的整体表象
C.以思维抽象概括了虾的外部形象特征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34.(第三单元练习原题)“嫦娥石”是一块直径接近7厘米、质量近40克的月球样品。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从而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运用了辩证思维,着眼于“嫦娥石”各个部分的成分和结构
②通过分离和提纯环节,完成了对“嫦娥石”的思维抽象认识
③研究“嫦娥石”来揭示地月系统的形成,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④从思维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形成了对“嫦娥石”本质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第三单元练习改编)下列对右图漫画《怀旧》(根据愚木混株漫画改编)中的思维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到②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提纯
②中认识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②中的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
D.①中尚能念念不忘的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二、简答题(共30分)
36.(一二单元文字题训练改编)7周岁的小明在A商店购买了一款儿童玩具。小明在玩玩具时,玩具因质量问题爆炸导致小明轻伤。经查,该玩具由B公司生产,A商店销售。对于本案,小明的父母找了几位朋友咨询维权问题。他们说: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把甲的三段论推理补充完整,并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分析其推理结构是否正确。(10分)
(1)补充甲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
小前提: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结论:所以,小明购买玩具的行为无效。
(2)分析甲的推理结构是否正确。
37.(原创)2024年10月1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国内与国际法治”议题下发言时强调,加强国际法治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基础和保障。《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树立了国际社会基本行为规范,奠定了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基础。某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是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加于国际社会,以所谓“文明国家”之“规则”取代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对某些国家鼓吹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进行驳斥。(8分)
38.(原创)AI浪潮下的挑战与机遇
甲、乙、丙三位同学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展开辩论。
甲同学认为:“只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人工智能就会取代人类工作,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所以,人工智能必然会取代人类工作。”
乙同学反驳道:“需要道德观念的工作都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有些人类工作是需要道德观念的工作,所以,人类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丙同学坚持道:“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进行数据输入和管理、客户服务、零售结账等诸多工作,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工作。”
运用推理的相关知识,指出甲、乙、丙的推理类型并予以分析。(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