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4级第二期2月月考
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恩格斯曾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这表明(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校高一(10)班同学在学习二十大精神时,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以下观点最能支撑这一议题的是 ( )
①立足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②全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③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据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消息,截至2023年3月底,四川省共有民营经营主体828.1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92.05万、私营企业225.40万户,为全省贡献了55.1%的生产总值,吸纳了9成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据此可知 ( )
①民营资产在四川省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②四川省民营经济为该省经济增长和创业就业作出重要贡献 ③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猪周期是以利润驱动为核心的利润—供给—价格循环。可见,猪肉价格的涨落( )
①违背了市场规律和机制的要求 ②将引导企业调整生猪养殖规模
③表明市场调节是一种自觉调节 ④有利于促进养殖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继续推行差异化票价优惠策略,从节前到节后实施差异化的浮动定价机制,以公布票价为最高限价,分别执行票价7.5折至9折优惠。这不仅让乘客能够“走得了”,更能走得满意。这样做 ( )
①说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比计划更有效 ②能够及时反映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科学实施宏观调控 ④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提升铁路运营效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2006年的17.1%上升到2021年的21.1%,而同期东北地区则从8.5%下降到5.0%;2023年,辽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 896元和21 483元。针对上述现象,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④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遇到空前的销售瓶颈,高库存已成为国内服装企业的普遍现象。有的品牌甚至新品刚上架就开始打折促销。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把目前全国库存的服装拿出来卖,只怕三年都卖不完。材料表明 ( )
①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 ②单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
③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④弥补市场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某校高一学生在“经济小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我们不能把全部生活托付给市场”的演讲。下列观点中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有 ( )
①不能让市场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不能让市场调节 ③政府应该既做市场的“裁判员”,又做市场的“运动员” ④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 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见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这一目标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一论述 (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发展的整体性,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③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④彰显了发展为先的价值理念,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体现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党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各省市一方面做好“减法”,积极稳妥化解旧动能,另一方面做足“加法”,培育发展新动能,使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的取得 ( )
①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②说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能实现双赢 
③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④表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近年来,半导体产业一直是中国之痛。在冰冷的现实与火热的二级市场相交织的关键时刻,我们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得到解答:为什么中国造得出原子弹,却造不出光刻机 中国如何解决芯片“卡脖子”难题,能否赶上美国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B.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C.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D.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13.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要坚持 ( )
①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②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③开放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④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 ( )
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种所有制的积极性 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④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增长机制,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产业工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稳定壮大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新时期稳定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 )
①要在初次分配方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②要发挥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③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④有利于提高恩格尔系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主题教育的扎实推进有利于( )
①不断提升党依法行政能力 ②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③不断促进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④增强党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群众、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由此可见 (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普通的画舫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参观红船能够让我们( )
①回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②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③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事变 ④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20世纪初,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不断进行斗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众多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③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中国人民没有也不可能通过全国投票选举共产党来领导革命,但是他们却用送上前线的千千万万优秀儿女的血肉之躯和千千万万母亲、妻子之心,用辗转千里送粮、送药的支前小车和无数扁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必然、人民的选择 B.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C.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
2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表明(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人民群众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伟大的建党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矢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必须( )
①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
②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推动实践持续向前发展
③以思想建设作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知和行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具有重要意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党的领导干部
①坚持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斗争
②一以贯之开创、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把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业绩
④解决好政绩为谁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①始终坚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②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③坚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 “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瞄准“卡脖子”工程,攻坚克难,解决了我军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等关键技术难题,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有( )
①牢记党的初心,勇担责任使命
②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
③坚持克己奉公,放弃正当利益
④保持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立场,它决定了党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要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然后考虑自己的特殊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人民”二字多次出现,人民始终是领袖最深情的牵挂。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做到( )
A.坚守“以人为本、公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B.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C.贯彻“人民立场”这一我们党的根本立场
D.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28.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下列对近代中国的这两大历史任务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表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最终得以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可见,改革开放( )
①使我国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②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③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发展进步
④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0.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取得的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2.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34.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又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依法执政有效治理国家
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终目标
C.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35.中国人民从来就有勤劳勇敢、富于斗争的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人民有了主心骨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④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毛泽东同志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成功召开;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1978年,我们党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对此进行说明。(12分)
3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必要的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夯实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坚实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12分)
38.百年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每个1.5分,共6分)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标志性事件 重大意义
①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2024级第二期2月月考
政治答案
A
2.A 
3.C 
4.C 
5.B 
6.C 
7.D 
8.A
9.A
10.B 
11.A
12.A 
13.D 
14.A 
15.B 
16.B 
17.B 
18.C 
19.C 
20.A 
21.B
22.C
23.D
24.C
25.A
26.D
27.C
28.D
29.D
30.D
31.【答案】C
32.【答案】B
33.【答案】B
34.【答案】D
35.【答案】D
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⑤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所取得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便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做出了巨大贡献。(每点3分,任答4点)
37.【答案】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⑤进入新时代,党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每点3分,任答4点)
38【答案】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每个1.5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