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人的生产水平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生产关系的性质 D.生产力的水平
2.2020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首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名称,他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出版后,在工人中引发热烈反响,马克思形象地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教材”。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
③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因为它(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成功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④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说明( )
A.毛泽东思想正确把握了21世纪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
B.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前提
C.毛泽东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和理论基础
D.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5.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6个来自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身着彝族服饰的小孩子以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唱响了开幕式。大凉山曾经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孩子们受教育的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也拥有了展现各种才华的更大舞台。这说明( )
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是对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
②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基础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后,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根本社会条件是指( )
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③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毛泽东曾说:“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但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不一定拥护我们。”下列对毛泽东的话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发展先进工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新中国成立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③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这地以后不管谁种、咋种,承包权都是俺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刚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签了合同并拿回近3万元土地流转租金的某市村民李某高兴地说。让李某高兴的正是该市推行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 )
①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②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③农民把自己所有的土地变成资本
④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近年来,央企积极稳安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前8个月,央企通过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28%,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
①将扩大国有资本支配领域,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会释放投资需求,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创造力
④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2年7月30日在海南海口落下帷幕。本届消博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区面积8万平方米,1600多个品牌参展。从进博会到消博会,展会的“窗口效应”“溢出效应”越来越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入。我国组织进博会与消博会的内因在于( )
①从供给侧着手,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激活出口潜力,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③共享中国机遇,为全球经济提供新动力
④引入高质量装备和商品,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1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坚持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种粮农民收益。为此( )
①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土地保护利用
②需要调高粮食市场价格,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③要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作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④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保障粮食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年将是经济回暖和通胀温和回升之年,动能上将逐渐由政策支撑切换到内生循环温和复苏,预计全年GDP约增长4.8%左右。下列哪项财政政策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
A.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 B.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C.推动市场贷款利率下行 D.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13.下面是某市居民家庭2017年收入构成比例表
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经营书店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股票、利息收入 其他收入
比例(%) 20 36 25 10 9
上表表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按捞分配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2024年4月13日,无锡市新吴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基金成立仪式在无锡大溪港湿地公园举行。新吴区在做实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聚焦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广泛参与帮扶救助,活动当天正式成立新吴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基金。上述举措( )
①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人民生活
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凝聚慈善公益资源,促进社会和谐
④通过实施社会救助,织牢“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是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其初衷在于为国有企业引入非公有权益资本,激发国有经济市场活力。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整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飞跃进步。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日益重要,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③我国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④我国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山东省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分配方式,鼓励科研人员承接财政科研项目、横向委托项目,并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取得一定报酬。此外,还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双创”活动,支持科研人员通过兼职兼薪、离岗创业等形式合理取酬,所得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让科研人员既能保留身份,又有机会拿高薪、配股权。这些举措( )
①巩固了事业单位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
③是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
④是在通过完善分配政策缩小分配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1.5%,总量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更多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面对数智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始终坚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全球产业数字化发展。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打破国家间的数字经济壁垒,让数字发展红利惠及全球,已成为国际社会亟须解答的时代命题。
(1)有人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 2024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这是联合国通过的首份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决议明确支持联合国发挥中心作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呼声,是属于全球南方的决议。决议聚焦能力建设主题,主张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决议强调要营造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体现了当前绝大多数会员国的强烈呼声。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联合国大会为什么能够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显现出强劲发展潜能。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H省多措并举,促进全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了制度保证;国资国企切实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全面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紧紧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速布局落子;引入非公有资本,通过“引资本”促进“转机制”,通过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科技成果入股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
经过数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H省的国企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已稳居全国前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H省的上述举措对我们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启示。
19.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必然面临重重考验。直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初步展现了制度优势,但仍将面临重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说明我们能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底气和信心何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创造辉煌,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奋力探索,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如今的中国,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B C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A A D C
17.(1)数据是信息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生产要素之一,当前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在数字市场和数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携手构建公平稳定、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数字世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2)①该决议顺应时代发展的主题,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符合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建设繁荣世界、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该决议体现了中国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表明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牢牢把握了真正的多边主义方向,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和正当利益,真正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18.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党对国有经济的领导。
②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④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9.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③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④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⑤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20.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②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