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节 基因工程及其技术第2课时基于PCR技术,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理解PCR技术的过程、原理、条件等内容,并能够归纳出PCR和DNA复制的异同点。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能够利用电泳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鉴定和产物数量的计算。01025'3'3'5'DNA解旋酶DNA聚合酶5'3'RNA引物游离的dNTPDNA连接酶细胞内DNA复制: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提出者:Kary Banks Mullis1944.12-2019.8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美国科学家穆里斯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2.含义:PCR技术是目的DNA片段(目的基因)的体外扩增技术,整个过程是在体外进行,故又叫做体外DNA扩增技术。DNA半保留复制、DNA热变性3.原理:4.条件:模板(目的基因)、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缓冲溶液(含Mg2+ )待扩增的DNA片段(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4种脱氧核苷酸(dNTP)5'3'3'5'5'3'3'5'3'5'5'3'DNA引物3'5'5'3'DNA引物3'5'5'3'5'3'3'5'变性(94℃)退火(55℃-65℃)延伸(72℃)Taq聚合酶游离的dNTP5.过程:小组讨论1:思考PCR过程中利用的模板、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缓冲溶液(含Mg2+ )分别有什么作用?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酶(作用:催化子链的合成)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作用:合成DNA的原料)模板 DNA(作用:合成子链的模板)2种引物(作用: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合成子链)Mg2+缓冲液(作用:激活 DNA 聚合酶/维持适宜的pH、离子浓度等)3’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3’5’5’3’5’3’3’5’目的基因5’引物6.PCR产物的计算问题:在第3轮扩增时能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经过n轮扩增后共有目的基因2n-2n个经过n轮扩增,共消耗引物1 2n-1个第n轮扩增,需要消耗引物1 2n-1个6.PCR产物的计算问题:PCR技术 DNA复制相同点 原则原料条件不同点 解旋方式场所酶结果碱基互补配对四种脱氧核苷酸模板、能量、酶DNA在高温下变性解旋解旋酶催化体外复制细胞内(主要在细胞核内)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大量的DNA片段形成整个DNA分子小组讨论2: PCR技术与DNA复制过程比较?二、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并完成电泳鉴定(1)尝试运用PCR仪扩增DNA片段(2)关注PCR技术的应用(3)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的方法和技术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一次PCR一般要经历30次循环。PCR仪3.实验试剂:材料 用量10倍浓缩的扩增缓冲液(含Mg2+) 5μL2.5mmol/L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等量混合液(实为dNTP) 4μL10μmol/L的引物Ⅰ 2μL10μmol/L的引物Ⅱ 2μLH2O 35μL1-5U/μL的Taq DNA聚合酶(即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1U模板DNA (用量为1pg-1μg) 1μL4.实验过程:移液——离心——扩增移液离心扩增用微量移液器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或PCR试剂盒的说明书,在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各组分待所有组分都加入后,盖严离心管的盖子,将微量离心管放入离心机里,离心约10s,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提高反应速率)参照下表的参数,设置好PCR仪的循环程序。将装有反应液的微量离心管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循环程序 变性 复性 延伸预变性94℃,5min30次94℃,30s55℃,30s72℃,1min最后一次94℃,1min55℃,30s72℃,10min//可根据目的片段长度适当调整延伸时间预变性:使DNA充分变性,以利于引物更好地和模板结合。注意事项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该实验所需材料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使用前,将所需试剂从冰箱拿出,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在向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组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好一次性手套。PCR扩增不能随意加大试剂用量。①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②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电泳时,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迁移速率越慢;反之,越快。③通过凝胶成像仪或紫外透射仪观察和记录电泳结果。5.电泳鉴定原理:微量离心管电泳装置微量移液器实际上是进行PCR反应的场所用于向微量离心管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包括电泳仪、电泳槽等6.电泳所需器材:(1)无菌水、琼脂糖;(2)电泳缓冲液(TAE或TBE),维持电泳过程中合适的PH;(3)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溴酚蓝),又叫上样缓冲液;目的:1.增加样品密度,保证DNA均匀的沉入加样孔,2.加溴酚蓝可监测电泳进程)(4)核酸染料(常用核酸染料为EB即溴化乙锭),可在300nm的紫外灯下观察到。7.电泳所需试剂8.电泳具体步骤配置凝胶溶液—制备凝胶—加样—电泳—观察记录配制琼脂糖溶液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用电泳缓冲液配制琼脂糖溶液,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混匀制备凝胶将温热的琼脂糖溶液迅速倒入模具,并插入合适大小的梳子,以形成加样孔。待凝胶溶液完全凝固,小心拔出梳子,取出凝胶放入电泳槽内。将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加样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与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混合,再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缓慢注入凝胶的加样孔内。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电泳接通电源,根据电泳槽阳极至阴极之间的距离来设定电压,一般为1~5V/cm。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观察记录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结果分析与评价1.你是否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到DNA条带的分布及粗细程度来评价扩增的结果。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应该是一条条带,该片段大小约为750bp。2.没扩增出条带,可能的原因有:3.如果扩增结果不止一条条带,可能的原因有:漏加了PCR的反应成分(引物、酶、模板、原料等),PCR程序设置不当等。1.引物设过短与非目的序列有同源性;2.引物之间形成了引物二聚体;3.退火温度过低,非特异性片段多;DNA聚合酶的质量不好等。1.PCR技术变性退火延伸在约94℃高温下,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变性)为两条单链DNA。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约55℃,2条引物分别与对应单链DNA上的特定部位配对。温度回升到约72℃,4种dNTP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Taq酶的作用下连接到引物3'端,引物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并完成电泳鉴定配制PCR反应体系设置程序进行扩增配制琼脂糖凝胶液制备凝胶加样缓冲液加PCR产物电泳凝胶成像仪记录电泳结果对比分析1.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复制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技术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的酶的最适温度较高C2.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模拟了体内的DNA复制过程。下图为PCR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对于图中物质和过程的说明,错误的是( )A.物质a:游离的dNTPB.过程①:氢键断裂C.过程②:边解旋边复制D.过程③: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