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爬山虎的脚》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爬山虎的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一、复习导入
爬山虎的位置
爬山虎长在哪里?
二、精读课文

爬山虎的叶子美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
嫩红
嫩绿
嫩红
嫩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叶子浓密、均匀。
给人“舒服感”。
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长大的叶子的特点:
那些叶子________.
看着________.
叶尖______朝下,
在墙上铺的那么______ 没有________
也不留________.
我会填
绿得那么新鲜。
非常舒服
一顺儿
均匀
重叠起来的
一点儿空隙
静态美
这段话描写的是爬山虎长大的叶子,讲了三个方面:(1)颜色,“绿得那么新鲜”。“新鲜”,一是颜色醒目;二是生长旺盛,呈现生机,因此看起来“非常舒服”,这是颜色美。(2)排列,叶尖朝下,“一顺儿”指方向一致,铺得均匀。这是静态美。(3)动态。“一阵风”吹过,“漾起波纹”,是说一墙的叶子犹如绿色的水面,风儿吹过,便泛起层层涟漪。这是动态美。
小结
1.读读第三到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谁来读读划出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形状
颜色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向上爬的?细读课文把动作词语找出来。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能将文中的"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显得更有力更牢固)
不能换
填一填: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 )→
( )→
一步一步往上爬
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时的变化: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第3、4、5自然段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小结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的特点和脚的形状及特点,以及它爬墙的过程,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发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讨论: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小练笔: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