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雁楠中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u-64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呼吸作用 B. 车胎爆炸 C. 蜡烛燃烧 D. 酿酒酿醋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3.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粒子共能表示五种元素 B. 图中b粒子所表示元素处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C. 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D. 图中a、e两粒子化学性质不同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所以能加速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B.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D. 二氧化碳能使燃烧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匹配的是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作除臭剂C. 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D.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6.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所以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金刚石和石墨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 碳、硫、铁丝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 面粉和蔗糖灼烧后都得到黑色物质,所以它们是同种物质7. 碳酸氢铵()常用作食品膨松剂,其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 B. C. D.8.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宣布,地塞米松(C22H29FO5)仍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唯一有效药物。下列对地塞米松相应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A. 地塞米松分子中碳、氢、氟、氧原子的个数比: 22:29:1:5B. 地塞米松相对分子质量: 12 × 22 + 1 × 29 + 19 × 1 + 16 × 5C. 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D. 地塞米松是由22个碳原子、2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9.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 分子体积变大A. A B. B C. C D. D10.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实验中通入被活性炭吸附导致左侧下沉B.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指针突然向右偏转,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原因是未冷却至室温C. 质量守恒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没有改变D. 上述试验中砝码均为20g、5g,则一段时间后物重大小为:③>②>④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当前缓解CO2排放最有效的措施,将成为影响碳中和进度的关键。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CO2注入到油气田、咸水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者永久性对CO2的封存。三种碳封存途径中,煤层CO2封存技术成本更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CH4)采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典型煤层CO2封存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烟气注入到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吸附能力CO2>CH4>N2,CH4和N2逐渐被CO2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井抽出。研究人员为寻找吸附能力最强的煤,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CO2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然而,煤层CO2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CO2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CO2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CO2中C元素化合价是_____。(2)CO2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_______。(3)图1中,通常是先将CO2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再注入。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 植树造林,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 煤层CO2封存成本较低,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D. CO2对环境的危害是形成酸雨(5)开发清洁能源也是影响碳中和进度的关键。N4O6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N4O6+3N2H4=5X+6H2O,则X的化学式________。(6)对比图2中的四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能否用硫磺代替本实验中的红磷,为什么?________。(2)Ⅱ中电解反应中,正极产生了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体积为________;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_____________组成。(3)完成图Ⅲ所示实验时,应先______(选填“通”或“点燃酒精喷灯”),原因为:________;尾部的酒精灯是尾气处理装置,其作用为________。同学们在实验前后均进行了准确称量,发现实验后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及其内容物的质量增加了,则理论上反应了________氧化铜。(4)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图示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其作用是_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5)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①步骤(Ⅱ)中可观察到________现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②步骤(Ⅱ)中还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13. (共11分)兴趣小组按照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选择方案】按照表格中的方案进行实验:向反应容器中先加入等质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与酸反应),再加入等体积的足量酸,测得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钙微溶于水。实验 药品① 块状大理石、硫酸溶液② 块状大理石、盐酸溶液③ 大理石粉末、盐酸溶液(1)据图分析: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曲线对应的实验,其编号是表中的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装置】(2)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3)A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_____。(4)上述装置中,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______;如果用这个发生装置制取一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___(填“1”、“2”或“3”)处。(6)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14. 某购物平台有自制碳酸饮料的设备出售,与该设备一同出售的还有二氧化碳弹,用设备将其“打”入水中,便可形成碳酸饮料。小组同学购买后制备碳酸饮料进行实验,探究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1)如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迅速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________(选填“瘪”或“胀”)。二氧化碳能用来制碳酸饮料应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的性质。【活动一】探究温度和压强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实验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所购设备自制的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 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实验① ℃ 缓慢 不浑浊实验② ℃ 适中 不浑浊实验③ ℃ 很快 变浑浊(2)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组同学建议:制好碳酸饮料后,应________(选填“低温”“高温”或“常温”)保存;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自制无色碳酸饮料(针筒体积为)。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实验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实验⑤ 向上拉活塞到 变快实验⑥ 向上拉活塞到 变得更快(3)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大,溶解的量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小组同学推测所购设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使得二氧化碳能大量溶解于水中,形成碳酸饮料;【活动二】探究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实验3:烧瓶中收集的气体,分别加入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实验⑦ 空气 水实验⑧ 水实验⑨ 盐酸实验⑩ 小苏打的水溶液(4)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其原因中存在一个化学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5)通过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中数据可知,体积水约能溶解体积;(6)根据实验3分析可知,选用排________液体收集效果更好。雁楠中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1)+4 (2)通过管道将CO2注入油气田、咸水层封存 (3)分子间间隔 (4)BC(5)N2 (6)压力等条件相同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好的是无烟煤【12题答案】【答案】(1) 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①. 16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3) ①. 通CO ②. 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高温下发生爆炸 ③. 点燃酒精灯 ④. 4(4) ①. 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②. 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③.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5) ①. 2处纸花不变色,1、3处纸花变红 ②. 3处纸花比1处纸花先变红 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3题答案】【答案】(1) ①. 乙 ②. ② ③.(2)检查装置气密性 (3)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4) ①. B或C ②.(5) ①.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 3(6) ①. m ②.【14题答案】【答案】(1) ①. 瘪 ②. 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2) ①. 变小 ②. 低温(3) ①. 多 ②. 增大压强(4) (5)⑦⑧ (6)盐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