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测评验收卷(一) 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是重力引起的对流现象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某时刻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2.如图,绝热密闭容器中有一个气球,气球内、外为温度相同的同种理想气体。已知膨胀的气球内部压强总是大于外部压强,且随气球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现气球因某种原因缓慢漏气,与漏气前相比 ( )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气球外部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气球内部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气球内部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峰值将向速率小的一方移动3.如图甲所示,一端封闭且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直玻璃管水平放置,用长为20 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气柱长度为32 cm,大气压强恒为76 cmHg。现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旋转90°,如图乙所示。再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旋转53°,如图丙所示。已知气体温度始终不变,取sin 53°=0.8,cos 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乙状态的气体压强大于图丙若玻璃管从图乙状态自由下落,气柱长度将增加图乙气柱长度为40 cm图丙气柱长度为38 cm4.如图所示,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缸和活塞导热良好,气缸水平固定不动,一条细线左端连接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吊着一个重物,开始时活塞静止。某时刻起发现重物缓慢上升,一段时间后活塞再次静止,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增大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减小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气缸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减小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则 ( )气体的平均动能不变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减小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不变6.如图所示,孔明灯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会飞”原因是,灯内燃料燃烧使内部空气升温膨胀,一部分空气从灯内排出,使孔明灯及内部气体的总重力变小,空气浮力将其托起。某盏孔明灯灯体(包括燃料、气袋)的质量为M,气袋体积恒为V0,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密度为ρ,环境温度恒为T0(K),忽略燃料的质量变化,大气压强不变。是衡量孔明灯升空性能的参量,记=k,若气袋内气体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5T0(K),则为了使孔明灯顺利升空,k应满足 ( )k> k≤k≤ k>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实验中要尽可能保证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8.(2024·福建莆田高二期末)气压式升降椅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来控制椅子升降,气缸与椅面固定连接,柱状气动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可自由移动的气缸与气动杆之间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态如图所示,气缸气密性、导热性良好,忽略与气动杆之间的摩擦,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气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与初态相比 ( )气体的温度降低气体的压强增大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均减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缸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增加9.(2024·重庆沙坪坝区期中)如图,一竖直放置的导热气缸内两个有质量的活塞用一根硬杆相连,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下列做法中能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的是 ( )大气温度升高 大气温度降低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 大气压变大10.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段水银柱A和C将空气柱B封闭在左侧竖直段玻璃管中,平衡时A段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竖直部分高度为h2,C段水银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1。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则再次平衡后 ( )右侧水银面高度差h1增大 左侧水银面高度差h2减小空气柱B的长度增大 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1.(6分)(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C.用浅盘装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将爽身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D.用公式d=求出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2分)。 (2)在本实验中需要“将油酸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体, 且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2分)。(3)若每104 mL所用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该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油膜形状稳定后,描出的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坐标纸中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2分)m(保留1位有效数字)。 12.(6分)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1)实验中,为找到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1分)(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2)测得多组空气柱的压强p和体积V的数据后,为直观反映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若以p为纵坐标,则应以 (1分)为横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3)某同学在做“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下表所示,仔细观察“p·V”一栏中的数值,发现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序号 V(mL) p(×105 Pa) p·V(×105 Pa·mL)1 20.0 1.001 0 20.0202 18.0 1.095 2 19.7143 16.0 1.231 3 19.7014 14.0 1.403 0 19.6425 12.0 1.635 1 19.621(4)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分)。 A.推拉活塞时,动作迅速B.推拉活塞时,手不能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C.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的软管脱落后,应迅速重新装上继续实验D.注射器必须固定在竖直平面内(5)为能更准确地测出气体的压强,小华用软管连通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用(2)中方法作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过原点,为减小这一实验误差,请给出你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 (2分)。13.(12分)图为消毒灭菌用的喷雾器,若其内有2 L药液,还有1 atm的空气0.5 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 atm、0.05 L的空气(外界环境温度一定,忽略打气和喷药过程温度的变化,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求:(1)(6分)要使喷雾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到2.5 atm,打气筒应打气的次数n;(2)(6分)若压强达到2.5 atm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么当喷雾器内空气的压强降为1 atm时,桶内剩下的药液的体积。14.(12分)肺活量是指在标准大气压p0=1 atm下,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体积。某同学用“吹气球法”粗测自己的肺活量。如图所示,该同学尽力吸气后,通过一个粗细均匀的管子,将全部气体吹入气球内并封住出气口(吹气前气球内部的空气可忽略不计)。若吹气后气球可看作半径r=10 cm的球形,球内气体的压强p=1.1 atm,环境温度t0=37 ℃(取π=3,1 atm=1.0×105 Pa,NA=6.0×1023 mol-1)。(1)(6分)求该同学的肺活量V0(以mL为单位);(2)(6分)已知在标准状态下(t=0 ℃,p0=1 atm),1 mol空气的体积Vmol=22.4 L,求该同学一口气吹出的空气分子数(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5.(16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气缸内壁光滑,活塞的厚度不计,在A、B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B之间运动,A左侧气缸的容积为V0,A、B之间气缸的容积为0.2V0,开始时活塞在A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8p0(p0为大气压强,恒定不变),热力学温度T0=300 K。现对缸内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向B处移动。求:(1)(5分)活塞刚要离开A处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1;(2)(5分)活塞刚到达B处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3)(6分)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500 K时,缸内气体的压强p。章末测评验收卷(一) 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1.A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由于受到液体分子频繁碰撞,而出现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是水的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故C错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数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错误。]2.B [气球漏气,气球外部气体密度增大,所以气球外部气体压强增大,故A错误;气球漏气,体积减小,气球弹性势能减小,转化为容器系统的内能,容器内系统温度升高,所以气球外部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故B正确;温度升高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不一定所有的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故C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速率增大,所以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峰值将向速率大的一方移动,故D错误。]3.D [题图乙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p0-ρgh=56 cmHg,题图丙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3=p0-ρghcos 53°=64 cmHg,则题图乙状态的气体压强小于题图丙状态的气体压强,故A错误;若玻璃管从题图乙状态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大于初始状态的气体压强,由玻意耳定律知,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即气柱长度将减小,故B错误;设乙、丙中的气体长度分别为L2、L3,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L1S=p2L2S=p3L3S,其中p1=p0,L1=32 cm,解得L2=43.4 cm,L3=38 cm,故C错误,D正确。]4.D [设重物的重力为G,细线的拉力为F,大气压强为p0,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活塞的面积为S。重物受力平衡,有F=G,对活塞受力分析,活塞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得F+pS=p0S,则p=p0-,可知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不变,A、B错误;气缸内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又V25.B [从pV图像中的AB图线看,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为等容升压变化,根据查理定律,由A到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故A错误;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正确;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加,故C、D错误。]6.C [设刚好从地面浮起时气袋内的气体密度为ρ1,则升起时浮力等于孔明灯和内部气体的总重力,有ρgV0=Mg+ρ1gV0,将气袋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过程中,气体视为等压变化,原来的气体温度升高前体积为V0,升温后体积为V1(有V0留在气袋内),根据质量相等则有ρV0=ρ1V1,原来的气体温度升高前后压强不变,体积从V0变为V1,由盖-吕萨克定律得=,根据题意T1≤1.5T0,联立解得=1-=k≤,故C正确。]7.AC [图A是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故A正确;微粒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故B错误;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0,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模拟气体压强实验中,气体分子速率不一定相等,因此实验中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8.BD [因为气缸导热性良好,所以密封气体温度不变,故A错误;密封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知气体压强增大,故B正确;密封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运动速率不变,是大量分子统计结果,不是所有分子速率都不变或减小,故C错误;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分子数密度增大,压强增大,则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缸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增加,故D正确。]9.BD [设缸内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0,大活塞面积为S1,小活塞面积为S2,两个活塞总重力为G,由平衡条件得p0(S1-S2)+G=p(S1-S2),得(p-p0)(S1-S2)=G,气缸导热,若大气温度升高,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上移动;若大气温度降低,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降低,则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减小,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故A错误,B正确;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气缸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缸内气体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气体体积增大,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上移动,故C错误;大气压变大时,由A、B选项平衡方程可知,缸内气体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气体体积减小,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故D正确。]10.BC [设大气压强为p0,水银密度为ρ,空气柱B的压强为pB=p0+ρgh1=p0+ρgh2,则h1=h2。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假设左边水银柱A不动,由于h1变大,则空气柱B的压强变大,再释放水银柱A,则h2减小,最终稳定时有pB′=p0+ρgh1′=p0+ρgh2′,由于h2′11.(1)FECBAD (2)理想模型法 (3)6×10-10[(1)由题意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FECBAD。(2)在本实验中需要“将油酸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体,且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建立理想模型法。(3)由题图可知,油膜所占方格数约为125,则油膜的面积S=125 cm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 mL=8×10-6 mL,油酸分子的直径d== cm=6×10-8 cm=6×10-10 m。]12.(1)不需要 (2)(或体积的倒数) (3)发生了漏气 (4)B (5)选用容积较大的注射器(或实验中气体的体积不压缩得过小或测出软管中气体的体积等)[(1)体积可以直接从刻度处读出,不需要测量横截面积。(2)根据公式pV=C可知p=C,正比的图像为直线更加清晰,故横坐标为体积的倒数,即。(3)根据公式pV=C,C与气体质量、温度有关,可知乘积减小很有可能是气体质量减少,故有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有漏气。(4)动作迅速容易造成外界急剧对气体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无法控制变量,故A错误;手不握住含有气体的部分,是为了不产生热传递造成误差,故B正确;脱离后气体质量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变量,故C错误;注射器不必须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故D错误。(5)误差产生的原因:软管内有一部分气体。减小误差的方法:选择容积较大的注射器;实验中气体体积不压缩的过小;测出软管中的气体体积等。]13.(1)15次 (2)1.25 L解析 (1)设应打气n次,则有p1=1 atm,V1=(0.5+0.05n)Lp2=2.5 atm,V2=0.5 L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解得n=15次。(2)由题意可知p3=1 atm,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2V2=p3V3解得V3=1.25 L解得剩下药液的体积V=2 L+0.5 L-1.25 L=1.25 L。14.(1)4.4×103 mL (2)1.0×1023个解析 (1)根据题意,设该同学的肺活量为V0,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0V0=pV其中V=πr3,r=10 cm解得V0=4.4×103 mL。(2)设该同学一口气吹出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V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该同学一次能呼出的空气分子数的物质的量为n=该同学一口气吹出的空气分子数为N=nNA解得N≈1.0×1023个。15.(1)375 K (2)450 K (3)p0解析 (1)经分析可知,当活塞刚要离开A处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从开始加热到活塞刚要离开A处的过程,缸内气体做等容变化,有=解得T1=375 K。(2)从活塞离开A处到活塞刚到达B处的过程,缸内气体做等压变化,有=解得T=450 K。(3)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500 K时,活塞已到达B处,由于限制装置的作用,缸内气体做等容变化,有=解得p=p0。(共43张PPT)章末测评验收卷(一)第1章 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A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是重力引起的对流现象C.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某时刻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明显解析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中花粉小颗粒由于受到液体分子频繁碰撞,而出现的布朗运动,这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是水的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故C错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数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错误。B2.如图,绝热密闭容器中有一个气球,气球内、外为温度相同的同种理想气体。已知膨胀的气球内部压强总是大于外部压强,且随气球体积的增大而减小。现气球因某种原因缓慢漏气,与漏气前相比( )A.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B.气球外部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气球内部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气球内部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峰值将向速率小的一方移动解析 气球漏气,气球外部气体密度增大,所以气球外部气体压强增大,故A错误;气球漏气,体积减小,气球弹性势能减小,转化为容器系统的内能,容器内系统温度升高,所以气球外部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故B正确;温度升高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不一定所有的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故C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速率增大,所以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峰值将向速率大的一方移动,故D错误。D3.如图甲所示,一端封闭且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直玻璃管水平放置,用长为20 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气柱长度为32 cm,大气压强恒为76 cmHg。现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旋转90°,如图乙所示。再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旋转53°,如图丙所示。已知气体温度始终不变,取sin 53°=0.8,cos 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状态的气体压强大于图丙B.若玻璃管从图乙状态自由下落,气柱长度将增加C.图乙气柱长度为40 cmD.图丙气柱长度为38 cm解析 题图乙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p0-ρgh=56 cmHg,题图丙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3=p0-ρghcos 53°=64 cmHg,则题图乙状态的气体压强小于题图丙状态的气体压强,故A错误;若玻璃管从题图乙状态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大于初始状态的气体压强,由玻意耳定律知,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即气柱长度将减小,故B错误;设乙、丙中的气体长度分别为L2、L3,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L1S=p2L2S=p3L3S,其中p1=p0,L1=32 cm,解得L2=43.4 cm,L3=38 cm,故C错误,D正确。D4.如图所示,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缸和活塞导热良好,气缸水平固定不动,一条细线左端连接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后吊着一个重物,开始时活塞静止。某时刻起发现重物缓慢上升,一段时间后活塞再次静止,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增大B.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减小C.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气缸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减小B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则( )A.气体的平均动能不变B.气体的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减小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不变解析 从p-V图像中的AB图线看,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为等容升压变化,根据查理定律,由A到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故A错误;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B正确;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加,故C、D错误。CA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B.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C.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D.实验中要尽可能保证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解析 图A是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故A正确;微粒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故B错误;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0,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模拟气体压强实验中,气体分子速率不一定相等,因此实验中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BD8.(2024·福建莆田高二期末)气压式升降椅通过气缸上下运动来控制椅子升降,气缸与椅面固定连接,柱状气动杆与底座固定连接。可自由移动的气缸与气动杆之间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态如图所示,气缸气密性、导热性良好,忽略与气动杆之间的摩擦,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气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与初态相比( )A.气体的温度降低B.气体的压强增大C.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均减小D.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缸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增加解析 因为气缸导热性良好,所以密封气体温度不变,故A错误;密封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知气体压强增大,故B正确;密封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运动速率不变,是大量分子统计结果,不是所有分子速率都不变或减小,故C错误;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分子数密度增大,压强增大,则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缸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增加,故D正确。BDA.大气温度升高B.大气温度降低C.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D.大气压变大9.(2024·重庆沙坪坝区期中)如图,一竖直放置的导热气缸内两个有质量的活塞用一根硬杆相连,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下列做法中能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的是( )解析 设缸内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0,大活塞面积为S1,小活塞面积为S2,两个活塞总重力为G,由平衡条件得p0(S1-S2)+G=p(S1-S2),得(p-p0)(S1-S2)=G,气缸导热,若大气温度升高,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上移动;若大气温度降低,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降低,则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减小,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故A错误,B正确;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气缸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缸内气体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气体体积增大,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上移动,故C错误;大气压变大时,由A、B选项平衡方程可知,缸内气体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气体体积减小,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故D正确。BC10.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段水银柱A和C将空气柱B封闭在左侧竖直段玻璃管中,平衡时A段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竖直部分高度为h2,C段水银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1。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则再次平衡后( )A.右侧水银面高度差h1增大B.左侧水银面高度差h2减小C.空气柱B的长度增大D.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解析 设大气压强为p0,水银密度为ρ,空气柱B的压强为pB=p0+ρgh1=p0+ρgh2,则h1=h2。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假设左边水银柱A不动,由于h1变大,则空气柱B的压强变大,再释放水银柱A,则h2减小,最终稳定时有pB′=p0+ρgh1′=p0+ρgh2′,由于h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1.(6分)(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2)在本实验中需要“将油酸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体, 且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每104 mL所用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该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油膜形状稳定后,描出的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坐标纸中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 (1)FECBAD (2)理想模型法 (3)6×10-10解析 (1)由题意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FECBAD。(2)在本实验中需要“将油酸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体,且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建立理想模型法。12.(6分)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1)实验中,为找到体积与压强的关系,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空气柱的横截面积。(2)测得多组空气柱的压强p和体积V的数据后,为直观反映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若以p为纵坐标,则应以____________为横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3)某同学在做“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如下表所示,仔细观察“p·V”一栏中的数值,发现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 V(mL) p(×105 Pa) p·V(×105 Pa·mL)1 20.0 1.001 0 20.0202 18.0 1.095 2 19.7143 16.0 1.231 3 19.7014 14.0 1.403 0 19.6425 12.0 1.635 1 19.621(4)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推拉活塞时,动作迅速B.推拉活塞时,手不能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C.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的软管脱落后,应迅速重新装上继续实验D.注射器必须固定在竖直平面内(5)为能更准确地测出气体的压强,小华用软管连通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用(2)中方法作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过原点,为减小这一实验误差,请给出你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动作迅速容易造成外界急剧对气体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无法控制变量,故A错误;手不握住含有气体的部分,是为了不产生热传递造成误差,故B正确;脱离后气体质量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变量,故C错误;注射器不必须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故D错误。(5)误差产生的原因:软管内有一部分气体。减小误差的方法:选择容积较大的注射器;实验中气体体积不压缩的过小;测出软管中的气体体积等。13.(12分)图为消毒灭菌用的喷雾器,若其内有2 L药液,还有1 atm的空气0.5 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 atm、0.05 L的空气(外界环境温度一定,忽略打气和喷药过程温度的变化,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求:(1)要使喷雾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到2.5 atm,打气筒应打气的次数n;(2)若压强达到2.5 atm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么当喷雾器内空气的压强降为1 atm时,桶内剩下的药液的体积。答案 (1)15次 (2)1.25 L解析 (1)设应打气n次,则有p1=1 atm,V1=(0.5+0.05n)Lp2=2.5 atm,V2=0.5 L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解得n=15次。(2)由题意可知p3=1 atm,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2V2=p3V3解得V3=1.25 L解得剩下药液的体积V=2 L+0.5 L-1.25 L=1.25 L。14.(12分)肺活量是指在标准大气压p0=1 atm下,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体积。某同学用“吹气球法”粗测自己的肺活量。如图所示,该同学尽力吸气后,通过一个粗细均匀的管子,将全部气体吹入气球内并封住出气口(吹气前气球内部的空气可忽略不计)。若吹气后气球可看作半径r=10 cm的球形,球内气体的压强p=1.1 atm,环境温度t0=37 ℃(取π=3,1 atm=1.0×105 Pa,NA=6.0×1023 mol-1)。(1)求该同学的肺活量V0(以mL为单位);(2)已知在标准状态下(t=0 ℃,p0=1 atm),1 mol空气的体积Vmol=22.4 L,求该同学一口气吹出的空气分子数(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4.4×103 mL (2)1.0×1023个解析 (1)根据题意,设该同学的肺活量为V0,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0V0=pV该同学一次能呼出的空气分子数的物质的量为该同学一口气吹出的空气分子数为N=nNA解得N≈1.0×1023个。15.(16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气缸内壁光滑,活塞的厚度不计,在A、B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B之间运动,A左侧气缸的容积为V0,A、B之间气缸的容积为0.2V0,开始时活塞在A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8p0(p0为大气压强,恒定不变),热力学温度T0=300 K。现对缸内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向B处移动。求:(1)活塞刚要离开A处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1;(2)活塞刚到达B处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3)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500 K时,缸内气体的压强p。解析 (1)经分析可知,当活塞刚要离开A处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从开始加热到活塞刚要离开A处的过程,缸内气体做等容变化,(3)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500 K时,活塞已到达B处,由于限制装置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测评验收卷(一) 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docx 章末测评验收卷(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