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阶段考试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下图示意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完成下面题。
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2.关于图示各区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f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大,地表水不足
B.e区的地形以山地、山间盆地为主,沟壑纵横
C.d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
D.b、c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答案】1.B 2.A
读我国四大地区2020年部分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
甲 39.93 70.76 525752 4.6:38.9:56.5
乙 27.12 57.27 213292 11.0:37.9:51.1
丙 25.83 59.00 222246 8.2:41.8:50.0
丁 6.98 67.71 51125 13.2:34.4:52.4
3.表中甲、乙、丙、丁分别属于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
C.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D.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4.表中丁地现阶段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3.B 4.C
断裂点理论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影响力。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综合实力。根据断裂点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腹地范围。下图示意南京与周边城市的断裂点位置和经济腹地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小的是
A.滁州、宣城 B.巢湖、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
6.为增强南京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B.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
C.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
D.完善市区内交通线路
【答案】5.C 6.A
我国某工程类机械制造商借助大数据、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收集挖掘机的开工率、磨损程度等数据,形成.“挖掘机指数”。该指数成为反映区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完成下面小题。
7.“挖掘机指数”形成过程中,可运用
A.GIS获取每一台挖掘机开机情况 B.GNSS输出挖掘机指数地图
C.BDS动态监测挖掘机的地理位置 D.RS获取挖掘机的磨损程度
8.“挖掘机指数”对推进工程类机械生产的影响有
①宏观调控经济发展 ②推动产品工艺革新 ③研判市场需求潜力 ④提供个性化售后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7.C 8.B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迅速发展。图为某类预制菜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 B.资金 C.原料 D.市场
10.地理信息技术在助推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作用有
A.RS为上游原材料基地提供果蔬种植长势信息
B.BDS为中游食品加工模拟新菜品研发过程
C.AR为中游预制菜车间提供客户需求信息
D.GIS为下游个人消费者群体提供菜品配送信息
【答案】9.D 10.A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中心区涉及26座城市,其战略目标是建成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完成下面小题。
11.选择长三角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点,主要是基于区域内
A.行政壁垒弱,分工协作合理
B.创新能力强,城镇体系完备
C.产业基础好,发展水平均衡
D.对外开放早,信息交通通畅
12.四省市一体化需要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上海:各类产业全方位引领长三角一体化
B.江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矿产资源优势
C.浙江: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绿色发展
D.安徽:建成科技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答案】11.B 12.C
四川自贡灯会始于唐宋,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有997家彩灯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常年从事彩灯行业5万余人,季节性用工达13万余人。图1为当前自贡彩灯业企业数量结构,图2为自贡彩灯产业新的输出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符合当前自贡彩灯行业特点的是
A.产业结构较合理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企业资金投入多 D.劳动力需求量大
14.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可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扩散地域文化③增加产品类型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D 14.C
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下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城乡聚落演变的阶段二中
A.以煤炭产业为主导 B.主城区快速扩张
C.主城区辐射带动减弱 D.形成多核心格局
16.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
A.填埋复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 D.恢复生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5.B 16.D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下左图示意德国鲁尔区,下右图示意山西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18.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鲁尔区经验的是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B 18.B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当地多采用挡沙墙与石方格沙障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小风沙对铁路的影响。下图示意锡北段位置及防沙工程。
19.该段铁路沿线防风沙没有采用防护林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冻土广布 D.大风日多
20.与挡沙墙相比,石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挡风沙 B.涵养水分 C.减少蒸发 D.固定沙土
【答案】19.B 20.D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
21.形成红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陡坡开垦 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 ③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 ④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防治红漠化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A.铺设地膜减少侵蚀 B.铺设草方格沙障 C.打坝建库护坡固沟 D.陡坡修水平梯田
【答案】21.B 22.C
河套平原是农业发展的富庶之地,被喻为“塞北江南”。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下图为河套平原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藏季节变化图。
23.据图判断该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
A.3-4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24.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是
①表面铺设地膜,减少雨水下渗 ②表面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
③底下铺设秸秆,减少地下水向上运移 ④底下铺设秸秆,隔绝地下水向下运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3.B 24.C
美国是江苏制造企业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江苏更多制造企业向越南转移。下图为2011-2022年第一季度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25.2018年后,美国进口占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越南信息化水平提升快
②江苏对外运输成本上升
③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大
④江苏对越南投资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江苏制造企业的转移利于越南提高
A.城镇化水平 B.环境承载力
C.资源的储量 D.服务业比重
【答案】25.C 26.A
随着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大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给茂名市承接珠三角外溢产能带来了众多商机。茂名市正在奋力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下图示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方向。
27.珠三角产能外溢的原因是
①产业转型升级 ②土地资源紧张 ③产业链分散 ④劳动力素质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8.实现茂名市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措施
①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②全方位承接各类产业③降低环保要求④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7.A 28.B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
29.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30.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29.B 30.C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茱水源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该水源区的供水目的地是( )
①北京②天津③山东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31.A
鄂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岗地、河谷小平原过渡带,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近些年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更是频频告急,域外调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开工的鄂北调水工程,起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止于大悟县,全线自流输水,全长269公里,隧洞、暗涵等占工程的90%,输水明渠占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鄂北调水工程
A.修建难度较小 B.运营成本较高 C.解决缺水问题 D.可调水量较稳定
33.输水明渠与隧洞、暗涵输送相比的优势是( )
A.污染更加严重 B.水量损失更少 C.维护成本更低 D.调取水量更多
【答案】32.D 33.C
滇中地区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缓解水资源短缺,云南省修建了“滇中引水工程”,图为该地拟调水线路图。线路甲从金沙江虎跳峡引水,线路乙从普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处引水。
34.滇中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有
①年降水量少 ②生产生活耗水量大
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④地表水下渗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与乙线相比,“滇中调水”工程选择线路更长的甲线的原因不包括
A.该地水质好 B.运营成本低
C.经过城市多 D.可调水量大
【答案】34.C 35.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1990年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发挥现有资源及产业基础优势,同时要注重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以推动东北“煤”、“林”、“油”等资源型城市的继续转型发展。
材料二:图1为东北三省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图2为东北三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
(1) 东北三省以 和 密集型工业为主。(4分)
(2) 描述东北三省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特点,推测其产业发展滞缓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5分)
(3) 2011年以来东北三省GDP增长率显著下降。请从产业角度提出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1) 资源 资金
(2)第一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产业发展滞缓,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促使大量劳动力流失。
产业结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3)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延长煤炭、钢铁等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越南与我国广西接壤,和广西同濒北部湾。2023年底,越南人口突破1亿大关,是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下图为北部湾沿岸及周边地区示意.
材料二:雷州半岛历史上“十年九旱”,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建设甲灌渠,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雷州半岛大力推广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蔬菜、热带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表1为雷州半岛部分气候统计数据表。
雷州半岛部分气候统计表(表1)
气温(℃) 年平均温 7月平均温 1月平均温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23.2 28.9 15.5 38.7 2.8
降水(mm)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大年降水量 最小年降水量 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 10月一次年3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
1523 2334 811 81% 4.3%
材料三:大型数据中心运行制冷耗能区大。“东数西算”工程是西部地区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与之相对应,海南省已形成“东数海算”新动向,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海南同时推动多项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加快跨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从气候角度,分析雷州半岛建设甲灌渠的原因。(6分)
与东数西算比,说明东数海算的优势。(3分)
从区域联系的角度,海南大力推动城际轨道建设的理由。(6分)
【答案】(1)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冬季水少;热量足,生长期长,需水量大。
(2) 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水源。
(3) 缩短出行时间,促进人口流动;带动资金的流动;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阶段考试
高二地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下图示意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完成下面题。
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2.关于图示各区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f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大,地表水不足
B.e区的地形以山地、山间盆地为主,沟壑纵横
C.d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
D.b、c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读我国四大地区2020年部分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
甲 39.93 70.76 525752 4.6:38.9:56.5
乙 27.12 57.27 213292 11.0:37.9:51.1
丙 25.83 59.00 222246 8.2:41.8:50.0
丁 6.98 67.71 51125 13.2:34.4:52.4
3.表中甲、乙、丙、丁分别属于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
C.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D.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4.表中丁地现阶段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断裂点理论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影响力。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综合实力。根据断裂点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腹地范围。下图示意南京与周边城市的断裂点位置和经济腹地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小的是
A.滁州、宣城 B.巢湖、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
6.为增强南京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B.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
C.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
D.完善市区内交通线路
我国某工程类机械制造商借助大数据、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收集挖掘机的开工率、磨损程度等数据,形成.“挖掘机指数”。该指数成为反映区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完成下面小题。
7.“挖掘机指数”形成过程中,可运用
A.GIS获取每一台挖掘机开机情况 B.GNSS输出挖掘机指数地图
C.BDS动态监测挖掘机的地理位置 D.RS获取挖掘机的磨损程度
8.“挖掘机指数”对推进工程类机械生产的影响有
①宏观调控经济发展 ②推动产品工艺革新 ③研判市场需求潜力 ④提供个性化售后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迅速发展。图为某类预制菜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 B.资金 C.原料 D.市场
10.地理信息技术在助推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作用有
A.RS为上游原材料基地提供果蔬种植长势信息
B.BDS为中游食品加工模拟新菜品研发过程
C.AR为中游预制菜车间提供客户需求信息
D.GIS为下游个人消费者群体提供菜品配送信息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中心区涉及26座城市,其战略目标是建成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完成下面小题。
11.选择长三角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点,主要是基于区域内
A.行政壁垒弱,分工协作合理
B.创新能力强,城镇体系完备
C.产业基础好,发展水平均衡
D.对外开放早,信息交通通畅
12.四省市一体化需要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上海:各类产业全方位引领长三角一体化
B.江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矿产资源优势
C.浙江: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绿色发展
D.安徽:建成科技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川自贡灯会始于唐宋,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有997家彩灯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常年从事彩灯行业5万余人,季节性用工达13万余人。图1为当前自贡彩灯业企业数量结构,图2为自贡彩灯产业新的输出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符合当前自贡彩灯行业特点的是
A.产业结构较合理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企业资金投入多 D.劳动力需求量大
14.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可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扩散地域文化③增加产品类型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下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城乡聚落演变的阶段二中
A.以煤炭产业为主导 B.主城区快速扩张
C.主城区辐射带动减弱 D.形成多核心格局
16.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
A.填埋复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 D.恢复生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下左图示意德国鲁尔区,下右图示意山西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18.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鲁尔区经验的是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当地多采用挡沙墙与石方格沙障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小风沙对铁路的影响。下图示意锡北段位置及防沙工程。
19.该段铁路沿线防风沙没有采用防护林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冻土广布 D.大风日多
20.与挡沙墙相比,石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挡风沙 B.涵养水分 C.减少蒸发 D.固定沙土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
21.形成红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陡坡开垦 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 ③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 ④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防治红漠化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A.铺设地膜减少侵蚀 B.铺设草方格沙障 C.打坝建库护坡固沟 D.陡坡修水平梯田
河套平原是农业发展的富庶之地,被喻为“塞北江南”。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下图为河套平原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藏季节变化图。
23.据图判断该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
A.3-4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24.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是
①表面铺设地膜,减少雨水下渗 ②表面铺设地膜,减少水分蒸发
③底下铺设秸秆,减少地下水向上运移 ④底下铺设秸秆,隔绝地下水向下运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美国是江苏制造企业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江苏更多制造企业向越南转移。下图为2011-2022年第一季度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25.2018年后,美国进口占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越南信息化水平提升快
②江苏对外运输成本上升
③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大
④江苏对越南投资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江苏制造企业的转移利于越南提高
A.城镇化水平 B.环境承载力
C.资源的储量 D.服务业比重
随着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大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给茂名市承接珠三角外溢产能带来了众多商机。茂名市正在奋力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下图示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方向。
27.珠三角产能外溢的原因是
①产业转型升级 ②土地资源紧张 ③产业链分散 ④劳动力素质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8.实现茂名市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措施
①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②全方位承接各类产业③降低环保要求④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
29.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30.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茱水源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该水源区的供水目的地是( )
①北京②天津③山东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鄂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岗地、河谷小平原过渡带,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近些年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更是频频告急,域外调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开工的鄂北调水工程,起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止于大悟县,全线自流输水,全长269公里,隧洞、暗涵等占工程的90%,输水明渠占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鄂北调水工程
A.修建难度较小 B.运营成本较高 C.解决缺水问题 D.可调水量较稳定
33.输水明渠与隧洞、暗涵输送相比的优势是( )
A.污染更加严重 B.水量损失更少 C.维护成本更低 D.调取水量更多
滇中地区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缓解水资源短缺,云南省修建了“滇中引水工程”,图为该地拟调水线路图。线路甲从金沙江虎跳峡引水,线路乙从普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处引水。
34.滇中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有
①年降水量少 ②生产生活耗水量大
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④地表水下渗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与乙线相比,“滇中调水”工程选择线路更长的甲线的原因不包括
A.该地水质好 B.运营成本低
C.经过城市多 D.可调水量大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1990年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发挥现有资源及产业基础优势,同时要注重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以推动东北“煤”、“林”、“油”等资源型城市的继续转型发展。
材料二:图1为东北三省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图2为东北三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
(1) 东北三省以 和 密集型工业为主。(4分)
(2) 描述东北三省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特点,推测其产业发展滞缓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5分)
(3) 2011年以来东北三省GDP增长率显著下降。请从产业角度提出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采取的措施。(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越南与我国广西接壤,和广西同濒北部湾。2023年底,越南人口突破1亿大关,是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下图为北部湾沿岸及周边地区示意.
材料二:雷州半岛历史上“十年九旱”,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建设甲灌渠,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雷州半岛大力推广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蔬菜、热带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表1为雷州半岛部分气候统计数据表。
雷州半岛部分气候统计表(表1)
气温(℃) 年平均温 7月平均温 1月平均温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23.2 28.9 15.5 38.7 2.8
降水(mm)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大年降水量 最小年降水量 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 10月一次年3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
1523 2334 811 81% 4.3%
材料三:大型数据中心运行制冷耗能区大。“东数西算”工程是西部地区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与之相对应,海南省已形成“东数海算”新动向,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海南同时推动多项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加快跨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从气候角度,分析雷州半岛建设甲灌渠的原因。(6分)
与东数西算比,说明东数海算的优势。(3分)
从区域联系的角度,海南大力推动城际轨道建设的理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