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一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感受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发挥的作用。
道德修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健全人格:理解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责任意识: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远离违法犯罪。
学习目标:
1.知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
2.能够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领会完善法律体系的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和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感悟。
3.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激励学生积极为法律体系建设出力培养学生崇尚、遵守,捍卫法律的行为习惯,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普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法律伴一生》,思考:视频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发挥着什么作用?这些法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第一框《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二、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75-79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学习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什么是法律?
2.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学习任务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怎样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学习任务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1.为什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2.青少年怎样做法治的践行者?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探究一:什么是法律?
【观看视频】:《什么是法律》,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课堂归纳】:(笔记)
1.什么是法律?
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探究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课堂归纳:(笔记)
2.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探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活观察】P76,小组合作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济领域:在护航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制定了民法典、反垄断法、证券法等法律。
●政治领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方面,我国制定了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
●文化领域: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国制定了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等法律。
●社会领域: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国制定了劳动法、社会保险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查找与生态文明领域有关的法律,推荐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嗓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放射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我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推荐理由: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对气候有调节作用,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观看视频】:《我国的法律体系》,结合【相关链接】P77,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课堂归纳:(笔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探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探究与分享】: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思考: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课堂归纳:(笔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学习任务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观看视频】:《2025年立法有何重点》,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2025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年国家立法的重点方向。从经济改革到民生保障,从国家安全到新兴科技,立法计划覆盖多领域,旨在构建更完善的法律体系。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探究与分享】P77-78,小组合作讨论:
我国的法律体系很完善,以后修修补补 就可以了。
我国仍然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
我国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目前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
就上述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①认为我国的法律体系很完善以后修修补补就可以了的观点是错误的。认为我国仍然需要加强立法工作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当前,我国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空白区和薄弱点,急需推进立法。制定和完善法律,不仅仅是修修补补就可以的。
②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目前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国已基本形成1+N+4”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且这一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1”是发挥基础性、综合性作用的环境保护法。“N”是环境保护领域专门法律,包括针对传统环境领域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法律,针对生态环境领域海洋、湿地、草原、森林、沙漠等方面的保护治理法律,等等。“4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城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立法,如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
【课堂归纳】:(笔记)
1.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2.怎样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②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
③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学习任务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观看视频】:《学习用典》,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出自(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说的是执法中依法落实的重要性。意思是说:“立法不是难事,难就难在让法律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听人劝告不是难事,难就难在真正听得进去并且做出实际行动。”
【课堂归纳】:(笔记)
1.为什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2.青少年怎样做法治的践行者?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性质、组成、形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也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板书设计
五、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可见我
国法律( C )
①是世界最完善的法律 ②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体现所有公民的共同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中学生的“金点子”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视障人士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建议被采纳、来自田间地头的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立法意见直达人民大会堂……这些鲜活的故事,来自一个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表明( B )
A.人民直接参与我国法律的制定
B.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
D.法律的生命力只在于广泛收集民意
3.下列对左边我国法律体系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B )
①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②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
③法律体系完善就无须再制定法律
④完善法律体系有利于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校学生以“近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及修改相关法律的决定”为素材,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
从中可以看出( D )
A.我国正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通过越多法律文件越能表明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近年来我国在政治、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D.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
5.2025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多元化.施行新的法律的意义有( B )
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把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的完美无缺 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在数字经济国家层面的立法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
①这些法律能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 
②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③我国加快数字经济、大数据领域的立法步伐 
④我国经济领域的立法只体现了经营者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分析】:
材料一: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两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关于遵守法律,习近平总书记金句频频:“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体人民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全体人民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响应号召?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C 2.B 3.B 4.D 5.B 6.A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赞同女同学的观点。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需要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工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③我国要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所必备的法律制度。
(2)“全体人民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响应号召?
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③自觉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我国的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
法律体系的形成
9.1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
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有了法律而不实施,
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青少年做法治的践行者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