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7张PPT)21 《庄子》二则北 冥 有 鱼《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反映了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及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记述了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教学本课,应在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庄周梦蝶导入新课“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重点)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难点)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难点)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庄 子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庄子思想 庄子主张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庄子还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整体感知——作品简介《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整体感知——作品简介“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两人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主张德行合一,以己推人,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有《道德经》(别名《老子》)、《庄子》(别名《南华经》)等。《庄子》一书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老 庄整体感知——知识链接题目是编者加的。北冥,北海。“北冥有鱼”的意思是北海有一条鱼。整体感知——文题解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北冥 迁徙 鲲 齐谐 抟正色邪míngxǐyékūnxiétuán整体感知——重点字词朗读指导本文想象奇特,境界宏大,要用一种舒缓、高昂的语调来读,多处需拖音和重读。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要读得有力,“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要读得深情款款。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划分示例:“其翼/若垂天之云”“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教师范读,读准停顿整体感知——初读课文2.抽人朗读,读出语气3.全班齐读,读出语气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一)翻译课文,梳理文言知识。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整体感知——疏通文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海振奋,用力鼓动翅膀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大鱼名悬挂在天空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天然形成的水池记载海水运动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整体感知——疏通文义《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击水,拍打水面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盘旋飞翔气息,这里指风旋风整体感知——疏通文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山野中农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表示选择这样整体感知——疏通文义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六月的风离开北方的大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二)齐读译文整体感知——疏通文义1.重点词汇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志怪者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亦若是则已矣: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悬挂在天空的云。记载。盘旋飞翔。气息,这里指风。这样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2. 通假字(1)北冥有鱼( )“冥”通“溟”, 海“邪”通“耶” 语气词 呢、吗(2)其正色邪( )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1)怒而飞3、古今异义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今义:消息;休息;利息。(2)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古义:气息,这里指风。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3)野马也,尘埃也今义:古义:流动的雾气野生之马(4)天池也古义:今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湖泊的名称(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海波动荡海洋运输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4、词类活用(2)志怪者也( )(1)怒而飞( )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形作名,怪异的事情名作形,在水面上名作形,天然的(4)南冥者,天池也( )(3)水击三千里( )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 表判断)(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5.特殊句式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1、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2、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3、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6、出自本文的成语。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精读细研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精读细研——品读课文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精读细研——品读课文3.作者把鲲鹏的目的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极远。精读细研——品读课文4.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大鹏后,鹏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5.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的精神的自由。精读细研——品读课文“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精读细研——品读课文6、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7.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读细研——品读课文8.大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因此,大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精读细研——品读课文“鹏” 的形象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精读细研——合作探究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精读细研——合作探究“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精读细研——合作探究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没有超脱于万事万物之外的独立的自由。精读细研——合作探究说明人仰望天空,不能确定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是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人世时也是如此,并不能认清人世的本色。意在说明人和大鹏的视力都是有限的。文章末尾的回答意蕴深远,请谈谈你的理解。精读细研——合作探究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夸张想象“几千里”极言鹏的脊背大得惊人,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应。“怒”形象地写出了鹏振翅高飞的情态。“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大。作者用想象、夸张的笔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精读细研——品味语言2.试赏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三千里极写激起波涛之大,突出其力气之大九万里极写大鹏飞行高度之高以奇特的夸张描述了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击水而行、乘风而上的壮观景象。精读细研——品味语言3.结合《庄子 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庄子 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精读细研——品味语言课堂小结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并借大鹏“去以六月息” ,“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返回课堂小结——归纳主旨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能够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学习鲲鹏的精神,凭借知识的力量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愿同学们也能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乘长风,破万里浪。课堂小结感悟一:庄子塑造的鲲鹏之变的奇特形象是对人们习惯思维和想象的超越和拓展。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想象。感悟二: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才会获得自由的空间和生活。课堂小结——学后感悟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课堂小结——写作特色北冥有鱼鹏鸟奋飞海运风力雾气尘埃气息想吹凭借依靠万物有所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大鱼海棠》该片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影片于2016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拓展延伸文中的大鹏形象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广泛(1)诗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毛泽东《念奴娇》(2) 故事传说 《西游记》中狮驼国三怪之一大鹏金翅雕《说岳全传》中称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拓展延伸庄子名言积累(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2)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拓展延伸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 齐物论》)【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那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那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因彼而存在。2.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大戴礼记 曾子制言上》)【译文】富有而不义不如贫穷而有美誉,活着而有耻辱不如死亡而有荣耀。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译文】名誉和节操比泰山还要重,私利和物欲比鸿毛还要轻。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默写。返回(1)鲲之大,_________________。(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描述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布置作业——课堂检测2.翻译下面的句子。(1)《齐谐》者,志怪者也。(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布置作业——课堂检测3.下列有关《北冥有鱼》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写鲲鹏之奇特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突出大鹏翅膀之大。B.鹏的迁徙凭借了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它们尽管细微,但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C.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鲲变为大鹏,之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D.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一宏大形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C应是“从北海飞往南海”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习题一。 2.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冥有鱼.mp3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北冥有鱼》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