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之人物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之人物篇

资源简介

八上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之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之领袖人物及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按书中出场顺序排列)
周恩来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然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态度温和文雅,谈吐缓慢安祥,深思熟虑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参加革命的起因
从小受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萌发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报负。
参加苦命后的经历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力主出师讨伐蒋介石。
7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
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1933年,领导和指挥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胜利;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代表共产党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性格及事件:
坚持革命:北伐时,周恩来初到上海准备起义时,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头脑冷静,关于分析推理,研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作领袖一起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纠察队,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
爱护士兵、平易近人: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
有卓越的通缉和领导才能:
1、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2、二十六岁任命为黄埔军校秘书和政治部主任;
3、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4、组织了著名的广州公社等。
作者评论:
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贺龙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参加革命的起因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多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目睹国民党军阀进行的“农民大屠杀”后,愤怒水已,毅然投向共产党。
性格及事件
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1、多次把地方哥老会成员收编进红军;
2、长征路上,许多部下誓死追随,最后他率众约两万人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爱护部下:在长征路上背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忠诚、谦虚:加入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他人评论:
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李长林
毛泽东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有农民的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真诚、老实,生活简朴。
主要经历:
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组织秋收起义——建立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长征
参加革命的起因:
1、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
2、意识到国家处于民族危难之际,需要有志青年,决心为国奋起;
3、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人物、《盛世危言》等进步书籍的影响;
4、因支援武昌起义而参加革命,政治见解独到,救国责任明了深刻。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7年9月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
1936年12月,周恩来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性格及事件
生活简朴:
身为最高领导人,住所四壁简陋,生活条件一一般红军战士没有什么两样。
刻苦努力,精明博学:
1、在校期间,成绩优异;
2、离开学校后,经常自修;
3、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超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勇于反抗,勇敢无畏
1、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读书的权利;
2、组织并创办新民学会以反抗军阀;
3、组织秋收起义,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继续工作。
精力过人,身强体健
1、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2、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雪中光着脊梁。
作者评论: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有成就的学者、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感情相当深邃的人。
彭德怀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愉快爱笑,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敏捷,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快得像连珠炮。
主要经历:
出身农村——在私塾念书时打了老师——开始外出闯荡——在湖南军校学习——参加共产党开展游击队。
参加革命的起因:
九岁就离家闯荡社会,之后参军走上革命道路。早年读《资治通鉴》,后读《资本论》等著作,又受康、梁影响,成为坚定的共产党员。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8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8年底率领红军主力到井冈山会师。
生活简朴:
住所陈设简单,吃穿和部下相同;
爱护部下,平易近人:
1、长征时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或受了伤的同志骑,
2、在看演出途中,他把棉衣披在一个小号手身上;
3、尽管被高额奖金悬赏缉拿,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且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动作敏捷、吃苦耐劳、精力过人:
1、有次红二师进行演习,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彭德怀率先到达山顶;
2、他迟睡早起,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3、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有正义感:
饥荒期间,大地主抬高米价大发横财,他带领农民夺回存粮;
坚强不屈:
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各种刑罚,他也没有屈服招供;
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介绍游击战术时,头头是道,均是经验之谈;
作者评论:
一位爱惜部下、关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严肃的司令员。
徐海东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身材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笑起来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7年成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这支军队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核心;
参与黄麻起义;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等职务。
有强烈的自豪感:
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及部队都极感自豪;
热情真诚:
1、热情地邀请斯诺去采访他的部队;
2、因真诚而受部下拥戴。
爱护部下:
骑马驰骋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战士,关心战士时,导致马儿受惊,把他撞在树上,从此失去了两颗门牙。
英勇无畏:
他打仗多年,身上多处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作者评论:
“红色窑工”;除了贺龙外,红军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
朱德
外貌形象及言谈举止
年过半百,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天性温和,说话朴实。
主要经历:
出生在贫苦的佃农家庭——在姓丁的私塾读书——过继过伯父,念了七年的古书——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寻找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参加革命的起因
在蔡锷将军的影响下,虽有了军事救国的思想,而且转战南北,功名赫赫,但空间怎样救国,仍没有答案。他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寻找共产党,为此不远万里到了法国,又到了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7年初,在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1029年1月,和毛泽东一起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第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役的胜利。之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性格及事件:
爱护部下,天性温和,平易近人
1、担任全军统率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
2、喜欢在营地打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打球;
喜欢读书和运动,精力旺盛
1、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类的书籍;
2、不太忙的时候,他就帮助农民种庄稼;
3、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觉着缜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1、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2、将在印度支那边界积累的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形成特殊的游击战术。
执着追求,意志坚定
为了寻找共产党,朱德谢绝了军阀师长的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门、柏林找寻共产党,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员之一。
大公无私,有伟大的人格魅力
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忠于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义。
作者评论:
少数真正的时代伟人之一。
红小鬼
人物特点
身兼多职,大多数穿的军服肥大,戴着大号帽子,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
典型人物
号手:
十一岁参加长征,得意扬扬自己红军的身份,两个哥哥也参加红军;
“山西娃娃”:
圆滚滚的胖孩子,娃娃脸,很能照顾自己;
十五岁瘦少年:
在一所医院里工作的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头头,喜欢红军
十四岁的少年:
曾经是上海一家机器厂的学徒,同三位同伴历尽各种危险到了西北,保安无线电学校的学生。
“季邦”:
十三四岁的山西少爷,李克农的通讯员,少年先锋队中的“花花公子”,在意名字对红军的影响。
人物评价:
坚持原则(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不怕困难(参加长征);机智勇敢(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