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3月考试高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胚根长至1.0~1.5cm时的蚕豆(2n=12)种子在28℃恒温条件下沙培4h。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蚕豆种子,取5个生长一致的根尖进行固定、制片观察,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总数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末期数目 比例% 数目 比例% 数目 比例% 数目 比例%2686 149 5.55 59 39.60 43 28.86 47 31.54A. 制作装片的流程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期中,前期是最长的时期C. 前期可以观察到6对进行联会的同源染色体D. 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相同2.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且分显隐性B. “孟德尔发现F2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C.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内容D.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据题干推测,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桔红带黑斑鱼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4.如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8个DNA分子B. 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 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 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4个四分体5.中国金鱼的珍珠鳞(B)对普通鳞(b)为显性,单尾鳍(C)对双尾鳍(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让基因型为BbCc的金鱼与另一表型相同的金鱼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可能是( )A. 全为珍珠鳞单尾鳍B. 珍珠鳞单尾鳍︰珍珠鳞双尾鳍=3︰1C. 珍珠鳞单尾鳍︰珍珠鳞双尾鳍︰普通鳞单尾鳍︰普通鳞双尾鳍=1︰1︰1︰1D. 珍珠鳞单尾鳍︰珍珠鳞双尾鳍︰普通鳞单尾鳍︰普通鳞双尾鳍=9︰3︰3︰16.某植物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高茎为显性性状,且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存在一定比例的致死现象:欲验证含有显性基因的部分花粉存在致死现象,下列最适合进行验证的杂交组合是( )A. ♂纯合高茎植株×♀矮茎植株 B. ♂杂合高茎植株×♀矮茎植株C. ♂杂合高茎植株×♀杂合高茎植株 D. ♂纯合高茎植株×♀纯合高茎植株7.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是乙袋子内小球总数(D:d=1:1)的10倍,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8.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色物质的花为橙花,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相关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现让一株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除自由组合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1全部表现为红花植株,且基因型为双杂合B.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橙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D.F2红花植株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29.下图中果蝇(2n)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c细胞取自精巢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则c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图示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和cC.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的b、d、e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b→eD.若要观察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的图像,最好选卵巢作为实验材料10.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的雌性个体为红眼。现有一白眼雌果蝇(甲)与另一雄果蝇(乙)杂交,想要仅仅根据眼色就可以判断其后代性别,则乙的性状、基因型分别是( )A.红眼、XWY B.红眼、WwC.白眼、XwY D.白眼、ww1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形成有关C.若某杂交组合子代雌、雄表型一致,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D.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本通常将该基因传递给雌性子代12.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籽粒颜色与甜度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用两种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杂交得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从而推出亲本性状基因型的组合不可能是( )A. 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C. 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13.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雌果蝇的X染色体只能传递给子代雌果蝇B.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群体C.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其祖父或祖母D.女性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儿子也患该病1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决定。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全部为非芦花鸡B.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若出现非芦花鸡,则一定为母鸡C.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均可能出现芦花鸡D.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鸡,母鸡全为芦花鸡15.下图为红绿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有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不小心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标号1)和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标号2)混在一起,他欲借助显微镜进行区分。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通过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区分两种装片B. 若细胞内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均不相同,可能是标号2中处于后期或末期的细胞C. 若观察到四分体,且有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了部分片段,则为标号1中的细胞D. 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都会出现在标号1和2的部分细胞中17.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 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D. 实验二的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中,有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均不能产生豌豆素,这样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18.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现有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尾雌鼠和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尾雄鼠分别交配得到后代的类型和数量综合统计如下表(不考虑X、Y的同源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性状 灰身弯曲尾 灰身正常尾 黑身弯曲尾 黑身正常尾雄鼠 77 74 25 26雌鼠 151 0 49 0A.亲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YB.小家鼠尾形和体色的性状中显性性状是弯曲尾、灰身C.子代灰身弯曲尾雌鼠中杂合子占1/3D.子代中的灰身弯曲尾雄鼠与黑身正常尾雌鼠自由交配,后代黑身弯曲尾个体比例为7/3219.某植物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红花对白花是显性。现有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植株杂交,F1都是高茎红花,F1自交获得4000株F2植株,其中1002株是矮茎白花,其余全为高茎红花。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控制该植物茎的高度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植株中高茎红花纯合子植株的个体数量约1000株D.F2植株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约1/3的个体为杂合子20.某果蝇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刚毛(D)对无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个体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不考虑突变和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B.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ABD、ABd、abD、abdC.若该个体和多只残翅弯翅无刚毛雌果蝇交配,则子代雌雄果蝇中基因型和表型均为4种D.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部分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 (1)亲本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传粉之前,需要对母本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2) 据图判断高茎为________性状,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F1中的高茎和矮茎间行种植,自然条件下矮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萌发后长成植株的表现型是________,这一性状的个体在间行种植的F2中占__________。(4)在F2中,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22.甜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茎蔓性状分为刚毛、绒毛和无毛3种,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为探究A、a和B、b之间的关系,某小组用纯合刚毛品种和纯合无毛品种做杂交实验(Ⅰ),F1全表现为刚毛,F1自交得到F2植株,表现为刚毛、绒毛和无毛。针对上述实验结果,甲同学提出以下解释: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刚毛;A基因存在、B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绒毛;A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无毛。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甲同学的解释,理论上F2中刚毛︰绒毛︰无毛=_______________。(3)乙同学提出另一种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理论上F2中刚毛︰绒毛︰无毛=9︰6︰1。(4)请从杂交实验(Ⅰ)的亲代和子代甜瓜中选择材料,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Ⅱ)方案,证明甲、乙同学的解释是否成立。选择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同学解释成立,乙同学解释不成立。23.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不同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丁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内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分别主要体现在图1中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该动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最多有________条。(3)图2中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丙与图2中____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4)该动物某一细胞分裂后产生了如图3所示的子细胞,该子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昆虫为XY型性别决定,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灰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若不含色素则为白色。为进一步研究体色遗传机制,利用一对亲本杂交获得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足够数量的F2,结果如下表。P F1 F2黑色雌性×白色雄性 雌性和雄性均为黑色 雌性:黑色:灰色=3:1 雄性:黑色:灰色:白色=6:1: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R、r位于 染色体上,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 。F2中雄性有白色,雌性无白色,原因是 F1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2)F2中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若F2中的黑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3,则 F3中灰色雌性个体的概率为 。(3)已知该昆虫翅的大翅和小翅、有斑和无斑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D/d控制。用纯合的大翅有斑个体与小翅无斑个体进行杂交。F1全是大翅有斑个体。让 F1雄、雄个体交配得F2、F2表型的比例为7:3:1:1。针对“F2表型的比例为7:3:1:1”这一结果。研究小组认为:控制该昆虫翅的两对等位基因存在雌配子不育的现象。据此推断,不育雌配子的基因型为 。试卷第1页,共3页高一生物答案1-15 BADAC BBDAA DCBDB16.BD 17.ABC 18.ACD 19.BD 20.ABD21.(每空2分,共14分)(1)去雄、套袋(2)显性 F1自交产生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矮茎 5/8(4)AA或Aa 1/322.(每空2分,共10分)(1)AaBb (2)9∶3∶4(3)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刚毛,只有A基因或只有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绒毛,A和B基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无毛(4)F1刚毛与亲代纯合无毛杂交 刚毛∶绒毛∶无毛=1∶1∶223.(每空2分,共14分)(1)次级精母细胞 4(2) 丙和丙 8(3)染色体、染色单体 II(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开24.(每空2分,共12分)(1) X bbXrY BbXRY(2) 4 7/144(3)Ad或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