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新知导入新知导入同学们,庄惠二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想必大家早有耳闻。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整体感知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重点)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的思想。(难点)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整体感知——作者简介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整体感知——人物简介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他们也许不是钟子期、俞伯牙那样情投意合的知音,但他们是才华相当的“辩友”。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对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很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整体感知——人物简介本文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履,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不过,惠子是一位与之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辩论的场景。整体感知——创作背景题目是编者加的。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标题的意思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文题交代了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与由来。整体感知——文题解读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tiáo·学习字词··háoxún整体感知——预习检查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要重点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庄子的第一句话,要读出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惠子的质问要读出肯定、甚至是有意刁难的、咄咄逼人的语气;之后庄子以反问句应答,要读出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惠子的应答,后半句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矣”要读出胜券在握的得意;庄子最后的应答,语调要缓和、冷静、从容。返回整体感知——预习检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háotiáoxún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濠水的桥请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翻译。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追溯话题本原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整体感知——翻译课文(1)词语解释(2)一词多义固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固然本来【请循其本】【云者】【既】追溯话题本原。如此,语气词连用。已经。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安知鱼之乐古今异义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安定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一词多义之是鱼之乐也子之不知鱼之乐我知之濠上也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鱼之乐成语积累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2.倒装句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1、你认为我们读人物的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揣摩人物的心境。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⑤“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愉快,从容,悠闲,语速要慢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巧辩,机智,从容肯定,毫无争辩充满智慧,诙谐读通心境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2、 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论据一:论据二:论据: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合作探究3.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身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合作探究4、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并说说反问句的作用。【1】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2】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合作探究5.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本文除了第一句用陈述句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庄子和惠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将这场辩论深化。两人在辩论中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合作探究论辩:又称辩论,是观点对立双方就某一论题为批驳或说服对方而进行的言语交锋活动。论辩技巧命题点一、概念合作探究——链接中考①归谬辩驳 ②针锋相对 ③移花接木④以矛击盾 ⑤先守后攻 ⑥釜底抽薪⑦避重就轻 ⑧顺水推舟 ⑨偷换概念⑩以退为进二、论辩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合作探究——链接中考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辩技巧,请分析。2.文中运用了 的论辩技巧,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选文运用了几种论辩技巧,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 的论辩方法,十分巧妙地 了的________。三、考查形式四、答题模式合作探究——链接中考6.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意,也有“哪里”意的“安”字上做文章,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轻易化解了难题,其机智灵活可见一斑。合作探究7.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惠子庄子力辩、拘泥、重求实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真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合作探究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合作探究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合作探究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合作探究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宣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合作探究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合作探究——品析语言1.在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中,你认为谁是胜利者?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合作探究——深入探讨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观点三:从两人的思想、性格来看,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抱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是带着欣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的,因此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谁是胜利者。合作探究——深入探讨2.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文中的“鱼之乐”,其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合作探究——深入探讨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3】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合作探究——深入探讨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课文主旨返回课堂小结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 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课堂小结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鱼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课堂小结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课堂小结——写作特色庄子心境愉悦自由活泼辩论(鱼之乐)惠子好辩寻根问底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飞舞的蝴蝶,他感到十分愉快,全然不知自己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自己原来还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彼此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割裂。返回《庄子》典故拓展延伸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意思是仰望海洋而感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自己有一定的实力,也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拓展延伸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拓展延伸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译文: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返回1.解释下列加红的词语。(1)请循其本(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追溯已经你本来就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布置作业——当堂检测3. 名句默写(1)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提出的观点是: ,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斥庄子的句子是:;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布置作业——当堂检测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传说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1)想象。借助鲲、鹏的意象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2)夸张。文中写了鲲、鹏的外形的大,可以看出作者在想象中还加入了夸张。(3)对比。作者在文中为了突出鲲鹏的大,还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在想象中还运用了对比。布置作业——当堂检测1、完成课后练习。2、熟读并背诵文章3.搜集有关庄子的小故事;4.课下自由阅读《庄子》。布置作业——课后作业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课件.pptx 庄子与惠子.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