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裔来中堂笔Y专题四生物的进化高中·生物第2讲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核心素养展示课程内容要求课程标准解读1.说明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殊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命观念)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建构数学模型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结合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过程,建构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概念模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科学思维)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3.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进化现象进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行科学解释(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养成C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1.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2)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2)影响因素:突变、选择、迁移等。(3)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等位基因的总数X100%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达尔文提出,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遗名师点拨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变男。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型,但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2)只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用斗有有洲变足行个沐有发多的和会产生古状元笔记中治心片频流会不守深高→基因频季变化的根结吴冲群的点图斑来会发生发向欢,子荣牛衫本原因是变异,自然选好背-定方向不运化择使种群的基园频季发5.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生定向改变。(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2)实验变量分析:①自变量:有无抗生素。24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平衡水中学状元笔记②因变量:抗生素的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大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表明该种抗生素的杀菌能力,直径越大,杀菌能力越强。无关变量:温度、培养时间等(3)方法步骤①分区编号: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为①一④。②接种: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或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③实验组施加抗生素处理: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纸片放在②一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④培养:将培养皿倒置于中培养⑤观察并测量、记录抑菌圈直径大小: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状况。纸片附近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如果有,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组中,并取平均值。⑥重复:从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中培养,然后重复步骤②一⑤。如此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注意: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处理。(4)结果:在培养基上细菌生长,在放有抗生素纸片的区域细菌生长。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5)结论:抗生素对细菌具有作用。名师点拨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不同物种间不能交1.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的一群生物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2.隔离能产生可育的后代(1)定义: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叫作隔离。(2)两种类型:①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因素的障碍,种群之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从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②生殖隔离:种群之间不能进行交配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3)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3.物种形成形成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图解表示如下:时,可突变和茶习重迎冷变剂累号致泳志角然远择的243商来中学笔参考答案高中·生物参芳答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讲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专题一走近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一、1,2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第1讲走近细胞2.C、H,O、N、P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腺一、2.动植物相对独立是由老细胞分裂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3.统一性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分子生物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进化论RNA聚合酶mRNA,tRNA,rRNA二、1.单个细胞各种分化的细胞细胞代谢细胞3.携带遗传信息遗传、变异蛋白质增殖和分化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4.DNADNA或RNA DNA2.系统群落生物圈细胞细胞二、C、H、O单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纤维素3.细胞半乳糖乳糖糖原三、2.有>无四、1.单体的多聚体若干个碳原子相连构成的碳链3.宽度或长度换大光圈将平面镜换为凹面镜专题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小大少暗近大小多亮远第1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相反180一、1,脂质蛋白质磷脂复杂识别和免疫四、1.核膜2.渗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核和众多的细2.杆菌球菌弧菌胞器浓度进入细胞五、1,核酸蛋白质二、1.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DNA或RNA2.脂质和蛋白质4.寄生3.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第2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流动性一、2.基本相同相差很大四、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相对3.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3.分泌的化学物质细胞膜直接接触与膜结合4.构成化合物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B的信号分子受体细胞通道胞间连丝二、1.水和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6.结构基础2.水蛋白质五、2.纤维素和果胶三、1.砖红色还原糖白色或浅色砖红色还原糖3.全透性支持和保护2.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洗去浮色第2讲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3.双缩脲紫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一、1.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四、1.与其他物质相结合4.5%细胞结构2.胶质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2.游离二、差速离心法1.有氧呼吸的主要五、2.离子2.光学绿类囊体色素和酶光合作用(暗反第3讲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应)有关光合作用3.单糖类、脂质蛋白质、1.H:一1UHC、H、O、N每一个氨基酸分子4.单细胞壁细胞分泌物5.成熟的植物单色素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6.单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2.R基2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7.无蛋白质和rRNA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4.m-nm-n nn体蛋白质5.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8.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成的空间结构中心粒无有丝分裂6.核糖体肽键9.蛋白质纤维形态细胞器物质运输能量二、2.催化3.运输4.调节5.免疫转化信息传递4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2 专题四 第2讲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学案.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