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逢入京使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极大限制,人们一旦远离家乡,常常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无法与亲人相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承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也饱含着家人对游子的深深牵挂。想象一下,当你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地方漂泊,突然遇到一个正要返回故乡的人,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托付他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代诗人岑参的世界,看看他在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时,发生了什么故事,有着怎样的情感抒发。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3.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作者简介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背景链接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天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遇返京使者,便请他帮忙捎口信给长安的家人报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诵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逢入京使岑(cén) 参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疏通诗意逢入京使岑 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回京城长安的使者。指作者在长安的家。路途遥远的样子。沾湿的样子。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泪水还没有干。21世纪教育网实景离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请求,烦劳。捎口信。译文:骑着马在途中与返京使者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帮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21世纪教育网实情思乡自由诵读全诗,思考: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四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3.结合链接材料,深入体会思想感情。①离家之远:路漫漫②思乡之切:龙钟、泪不干③行色匆匆:马上相逢④捎个口信:传语报平安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四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1)强烈的思乡之情:故园东望、双袖龙钟、泪不干。(2)开阔豪迈的胸襟:马上相逢、传语报平安。3.结合链接材料,深入体会思想感情。链接材料: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3.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分析写法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夸张: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强烈的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很好的铺垫。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入京使者在马上匆匆相逢的情景,口语化的语言,清新明快,又含有丰富的韵味:诗人一方面对故园无限眷恋,一方面又渴望建功立业,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这两句诗文字朴素,平平道来,直赋其事,却自有一种感人力量,写出了人之常情,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景描写: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品味语言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提示: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写法角度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感情角度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运用了夸张手法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离乡之远和思乡之切,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亲人眷恋故园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入京使者在马上匆匆相逢的情景,口语化的语言,清新明快,又含有丰富的韵味:诗人一方面对故园无限眷恋,一方面又渴望建功立业,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课文主旨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担心的复杂情感。板书设计逢入京使实景实情离乡思乡思念亲人开阔豪迈结束语同学们,从岑参的这首诗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力量。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乡和亲人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牵挂,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每天都能和家人见面,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但当我们离开家,比如去参加夏令营、外出求学等,可能就会开始想念家人的唠叨、家人做的饭菜。就像有的同学在学校住宿,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周末回到家,是不是觉得特别温暖?这就是亲情的魅力。同时,诗人在艰苦的边塞之行中,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向家人抱怨自己的艰难处境,而是选择报平安。这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也要像诗人一样,保持乐观,多为他人着想。我们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关心家人,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并且,当我们走向社会,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强乐观,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家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体会情感,感悟思政内涵课后练习(1)《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望故乡,愁思萦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路匆忙,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性默写。(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情态。2.简要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中“龙钟”一词的妙处。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3 《逢入京使》解读——马上相逢的嘱托.mp4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