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突破自我设限》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突破自我设限》课件+素材【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8课
《突破自我设限》
【北师大版】7年级






01
视频导入:励志拔河少年
02
我诉我心:
一、小波的故事
二、心海导航
03
活动在线:
一、案例分析
二、套圈游戏
04
体验课堂
一、体验与反思
二、自我评估
05
方法指南:克服学习中的自我设限
06
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视频:励志拔河少年
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是视频中的拔河少年,你当时可能会怎么想?
对于视频中的拔河少年,你有什么想对他说?
如果他这样想……
对方身强体壮,我们肯定会输,既然必输,就不要挣扎了。
已经有四名队友被拔了过去,我的坚持也没有意义。
小提示
如果视频中的拔河少年这样想,就不会有他在距离失败一步之遥的时候还能反败为胜的传奇故事了。
我诉我心
小波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自己完全放弃了主动学习的念头,上课经常会走神或者搞各种小动作,不仅自己不能好好认真听讲,还打扰周围的同学不能安心学习。班主任为了让小波能好好学习,将他的座位从最后面的一排调到了第一排,即便是这样,小波上课还总是开小差甚至打瞌睡。
我诉我心
甚至有一次数学老师明确地告诉他说:“这道题就是明天数学测验中的第15题,好好把这道题复习一下啊!”小波也充耳不闻,只是迫于压力应付一下老师做做样子。一天放学后,班主任将小波叫到了办公室,关心地询问道:“小波,你觉得学习重要吗?”小波居然很干脆很响亮地回答道:“当然很重要啊!”接着,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小波说:“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可是你就是不好好学习,那成绩怎么会好起来呢 !我觉得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你的成绩肯定会提高很多的。”
我诉我心
可是,班主任的上述教育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小波在心里寻思着:“老师都认为我很聪明,如果我努力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起色怎么办呢?这不是反而证明了我不聪明吗?!”于是,小波上课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老师讲老师的,自己玩自己的,成绩也是一塌糊涂。
小小分享会
小波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你也曾经有过吗?
你知道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吗?
生活中的自我设限
因为这学期考试太多,我没有时间运动,就算我临时练几天八百米,体测也快不了多少,不如干脆不练了。
我的记忆力本来就比别人差,老师讲的内容我记不住很正常,上课不如干点别的。
生活中的自我设限
最近学习真的太忙了,完全没有时间练琴,这次的钢琴比赛我就不参加了。
反正在老师的眼里我就是这样的,那我迟不迟到又有什么关系,扣分就扣分呗,我不在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容易处理,对你不具有挑战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你付出持续的努力去应对,而且结果也具有未知性。这时你可能会由于害怕而将未来可能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笨”,并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策略,心理学家将这些策略称为“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
心海导航
心理学家将上述“小波”的做法称为“自我设限”。自我设限是个体为避免可能的失败对自我价值感造成损害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有时候,有些学生无论家长和老师如何开导就是不好好学习,或者就是要使自己在一种精神不佳的状态下去参加考试,如果他失败了,就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但是,如果他在“设限”的状态下依然考得很好,又会怎样呢?这样就更好了,这时人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具有很高的能力,因此其自我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人类究竟为什么要自我设限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总是试图维护积极的自我价值感,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害怕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在一些不能确定自己能否获得成功的情境中,个体可能会事先设置一些失败的外在理由,为自己将来可能的失败准备“托词”或者“借口”,因为人们宁愿因为“懒惰”或“贪玩”而失败,也不愿意因为缺乏能力而失败。
人类究竟为什么要自我设限
从表面上来看,自我设限可以暂时地减轻未来的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挫折感和压力感。但是从长远来看,自我设限行为对个体具有很大的危害,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初衷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信,但有时候结果真的给自己设限了。你并非真的做不到,而是你在潜意识里阻止自己做到。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努力和练习等自我设限行为同样也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了对学习的信心、兴趣和热情,继而又会做出自我设限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识别自我设限行为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
活动在线·活动1:案例分析
拖拖拉拉的小明
星期六,小明起床前就订好了一天的计划:9点开始做数学和英语作业,然后用半小时上网,下午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议论文。9点,小明准时坐在书桌前,看到凌乱的桌面,心想不如先收拾整理,为一天的学习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半小时后书桌变整洁了,小明满意地到客厅喝水稍微休息了一下。无意间发现报纸上的新闻十分新奇,便情不自禁地拿起来看,看了一则又一则,不知不觉已经10点多了。小明发现自己没有履行计划而心怀不安。好不容易开始做作业了,可是不一会儿,看见弟弟在一旁玩游戏,便与弟弟一起玩起来……午饭后,小明马上回到房间开始做作业,但一会儿,小明的眼皮就开始打架,心想休息好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于是,他就美美地入睡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3点多了,小明心慌了,今天又完不成预定的计划了,于是他开始匆匆忙忙地写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
拖延是学习的敌人。我们往往会认为拖拖拉拉的同学存在的是“习惯”的问题,或者“时间管理”的问题,其实不完全如此。请结合本堂课所学内容,从“自我设限”的角度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有拖延的习惯呢?
2.你有拖延的习惯吗?应该如何克服这一坏习惯呢?
深度探究
造成拖延的原因
造成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却是因为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1. 完美主义:高标准背后的拖延陷阱
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对每一项任务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不敢开始任务,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得足够好,生怕结果达不到预期标准。
2. 恐惧失败:压力下的自我保护机制
很多人拖延的背后,是对失败的深深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对任务难度的高估,或者过于担忧失败带来的负面评价。为了避免面对失败和尴尬,人们往往选择拖延,避免开始任务。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套圈游戏”,该游戏的规则如下。
1.每人只能玩一次。
2.每人每次发一个铁环,套中的目标物将成为自己的奖品。
3.目标物一共有五个(方框中是对五个目标物套中的可能性和价值的描述)。如果让你来做上述的“套圈游戏”,你会选择哪一个目标物作为自己的靶子呢?为什么呢
活动2:套圈游戏
A:最近,任何人都能套中,价值2元
B:稍远,大多数人能套中,价值4元
C:也许一半人能套中,价值8元
D:较少人能套中,价值16元
E:几乎无人能套中,价值32元
我们会发现不少同学倾向于选择高难度的任务,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高难度任务更具挑战性,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选择高难度任务,能够保护自己的尊严,就算没套中,也不会觉得丢脸。
小提示
体验课堂·体验1:体验与反思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自我设限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有的人为了保护心灵免受挫折和伤害,会比其他人更常使用自我设限的保护策略。不同人使用自我设限的具体策略存在很大区别。
有的同学更多地使用口头的自我设限,比如经常在考试的时候跟同学说:“我很紧张。”“我在家一点也没有好好复习。”而其实他可能并没有那么紧张和焦虑,在家里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
从根本上来分析,这是一种自我设限行为,为自己可能的失败设置一个托词。
有的同学则经常采用行为的自我设限,比如故意拖延、放弃尝试机会、缩短练习时间、选择难度很大的任务等。
口头的自我设限的消极影响较少,但是易于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给他人留下虚伪的印象。行为的自我设限具有更大的危害,不但会给他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还会导致更糟糕的成绩,应及时予以改正。
想一想
1.你或者你的朋友、同学有上述自我设限的情况吗
2.你经常采用的自我设限策略是什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自我设限是一种不良的自我保护策略,会给大家带来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自我设限行为心理呢?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自己的作息习惯是否发生了大起大落的变化?比如,以前都是10点半睡觉,而且睡得挺好,在考试前却12点以后还睡不着,或者9点就上床睡觉了,万一考试失利,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说:“我没有睡好觉”或“我没有好好复习”。
体验2:自我评估
2.每次考试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感到很焦虑。
3.自己的学习状态是否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以前上课注意力集中,现在却总是心不在焉,走神,自习课上经常打瞌睡。
4.学习的时候是否经常拖延时间?比如,学习的时候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时间还早呢,不着急”,结果到考试前,发现自己好多内容还没有来得及复习。如果考试失利,可以安慰自己:“这次复习不充分,下次一定好好抓紧时间复习!“
体验2:自我评估
方法指南:克服学习中的自我设限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我设限的行为表现,应立即清除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行为。可以参考如下对策。
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争取保持稳定。比如,你以前总是10点半睡觉,那么一定要保持。
每个人都应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尽力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故意拖延。
当发现自己确实存在自我设限的心理或行为时,询问自己:“我确实需要一个失败的借口吗?确实需要这个理由吗?”
方法指南:克服学习中的自我设限
改变将成绩等同于个人能力的信念,成绩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强化成功经验,增加自信。低自尊的人总是比较悲观,低估自己的能力。大家要给自己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成功后充分肯定自己的成功经验,产生积极的感受,提高自尊水平。
总之,处理学业自我设限的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有无逃避的意味,一旦意识到自己具有逃避的心理或行为,一定要予以纠正。
感悟与收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感悟与收获呢 请将它们写下来。
课堂小结
突破自我设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察觉、挑战和改变。相信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创造更精彩的人生。
8突破自我设限
认识自我设限:是什么、为什么
生活中的自我设限行为:口头、行为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自我设限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